摘 要:信息技術課是建立在現代教育技術基礎上的一門學科,是對現代信息社會學生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因此,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要重視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把知識與能力、方法、情感認知培養落到實處。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設情境;自主學習;課外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3-007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64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因此,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把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能力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一、創設問題情境,優化知識形成的過程,提高認識能力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就意味著教師要突破之前過于重視知識而忽略能力局限性,重視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創設情境,優化教學過程,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進而提高認識能力。例如,在學習畫圖時,我利用畫圖軟件作為教學手段,采用多種方法,激起學生興趣。首先,我利用大屏幕向學生展示碧綠的草地和各種動物嬉戲的場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我告訴他們“如果我們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動物就會越來越少,那么我們就應該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境。下面,請同學們用學過的方法在背景圖上填上你們喜歡的動物,將它們變多、變形、轉向,使草地更加美麗。”話音剛落,學生就爭著開始畫了,一只只小動物被活靈活現地畫了出來。這時,我又告訴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還可以創新、變化顏色……最后,我將畫得好的作品讓學生進行展示。整節課,全班學生在美的熏陶中掌握了技能,提升了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改進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學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學方式也要改變。教師要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導,結合新課標的要求,調整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一)教學內容及呈現方式的轉變
過去的信息技術教學強調的是“學科”性,學生按照教學計劃學完了課程后仍然不知如何應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如學習Word文字處理,重點放在學習各種文字處理操作技能上。
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學生要跟上社會發展的要求,意味著在教學中必須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講多少,學生學多少”的模式,重在怎么學。教師要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在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來提高學生能力,特別是動手操作能力,這是提升學生學科素養的關鍵。
(二)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變
教師要明確在課程中不只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更是一個“課程的組織者、情感的支持者、學習的參與者、信息的咨詢者”。在不同的情況下,擔當不同的角色,這就需要教師要學習新課改的要求,明確自身定位,敢于放權,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另一方面,教師要清楚這一角色的轉變對于教師自身要求實際上是提高了。教師要全方位考慮自己的教學,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學習需求,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給學生營造自學的平臺。
(三)教學手段、過程的改變
《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學環境和教學手段上都具有與其他課程不同的特點,因此其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1)圍繞學生學習主題,進行階段教學設計,建造主動、自主的學習空間。由于學生圍繞學習主題進行知識建構過程,一般不可能準確地限定在一節課內顯現出它的階段性效果,因此教師有必要打破一節課一節課思考的備課程式,強調進行階段(或單元)的整體設計和時間的整體安排。(2)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而富有吸引力。教學的方法可以多樣,比如講授式、啟發式、模擬訓練式、成果展示式、任務驅動式、探究式等等。方法本身沒有什么好壞、主次之分,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評價的轉變
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和改進。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多元性的評價,包括師評、自評、組評、互評、全體參與人員的評價、相關人員的評價等。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氛圍。
三、“課內—課外”相結合,提高獲取信息能力的能力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征的過程,不是把知識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開辟新的學習空間,借助信息技術,將課內外知識相互滲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條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品嘗成功的樂趣,提高探究的能力。根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的需要,我總結了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校內外資料平臺和資料庫;教師提供的相應網站、教師創設的虛擬學習環境;學生自主暢游因特網搜集資料,其搜集資料的地點既可以是課堂又可以是課外。
小學教育是社會最基礎的教育,培養學生在信息社會中生存和發展所必備的能力已成為時代對教育的現實要求。我們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
參考文獻:
[1]賈國強,許德貴.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特點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J].中國電化教育,2003(7).
[2]龔德喜,李太恒,蘇琪.基于網絡環境下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4(3).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章文彬(1977.6— ),男,漢族,安徽蚌埠人,小學二級,研究方向:信息技術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