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麗文
摘要:文章以揚州園林中楹聯的文化內涵與現存狀況為本體對象,試圖探索新時代楹聯的宣介新路徑,通過文章初步認清楹聯在揚州園林中的現存狀況以及其蘊含的文化藝術價值所處的地位與方位。
關鍵詞:揚州園林楹聯;現存狀況;文化內涵;現代化傳播
名勝楹聯,是祖國山川形勝和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的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清代《揚州畫舫錄》有云:“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分軒輊。”(1)揚州園林博采眾長,既有北方園林之磅礴雄偉又有南方園林之婉約秀麗。楹聯數量豐富,僅瘦西湖公園的楹聯就多達130多副。
一、揚州園林楹聯現存狀況
揚州園林中的楹聯作為旅游景點的文化名片兼具情感教育與審美教育的功能,對歷史文化的承載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楹現存狀況卻不容樂觀。乾隆嘉慶年間,揚州鹽商富甲天下,城內私家園林最盛時達200多處。然經過鹽制改革、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戰爭,大量的揚州園林或荒廢,或焚毀,至民國時期,僅剩60余處。大躍進和文革時期,揚州園林又一次被大量破壞,現僅剩30處左右。園林中楹聯的命運與園林的存亡的緊密聯系自是不必多言,園林慘遭損毀后,大量優秀的楹聯作品不可避免地遭到毀棄。目前,園林楹聯文化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兩方面的阻力。
其一是對文化價值的忽略。景點名勝對于楹聯的關注大多集中于經濟價值的挖掘上,將大量精力投入對楹聯的外觀的修繕與裝飾,幾乎不曾致力于將楹聯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作為文化宣傳使者的導游在講解過程中常常略去楹聯背后的文化內涵。
其二是對內在文化內涵的忽略。游客對景點楹聯的觀賞局限于留存后世的外在物質形態,旅游過程中常常忽視了楹聯內在的精神文化滋養。眼下,拍照留念已成為旅游新常態,關于楹聯的修繕流于表面,成為旅游景點的噱頭。
二、揚州園林楹聯的思想精髓與文化內涵
運河揚州段是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最古老的一段,與“水”有關的意象在名勝楹聯中也是頻頻出現,在以楹聯為載體的形式中蘊含了多樣的思想與文化內涵。如徐園春草池塘吟榭中楹聯:
碧落青山飄古韻;綠波春浪滿前陂。
這是一副集句聯,并非全為作者原創,而是巧妙地從古人已有的詩詞章句中,按照楹聯的聲律、平仄、對仗等要求選取組成,使之與景點景色相合,其加入的新元素在解讀時有更廣闊的藝術空間。
上聯出自杜牧《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樓書懷》詩:“筆落青山飄古韻,帳開紅篩照高秋。”原詩屬于詠古抒情詩,氣勢磅礴。下聯出自韋莊《稻田》詩:“綠波春浪滿前阪,極目連云罷亞肥。”這首詩生機勃勃而又清新自然,令人仿佛置身田園風光之中,安寧愉悅。將這兩句風格迥異的詩集在一起后,人文情懷和自然風韻順暢地融為一體。亭榭中荷池、流水、春草、池塘,一派生機盎然,與取自謝靈運“池堂生春草”句意而成的景名十分契合。
又如瘦西湖聽鸝館中楹聯:
江波醮綠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
江水清澈無比,將兩岸的山都染成了綠色;山景秀色可餐,迎接游人的到來。將“蘸”“迎”等人的動作賦予山水,雖不知是水染綠了山,還是山映綠了水,但山光水色皆喜人。瘦西湖中諸如此類含有與“水”有關意象的楹聯還有很多。例如桂花廳的“桃花飛綠水,野竹上青霄”;積翠軒的“疊石通溪水,當軒暗綠筠”;半青的“小院回廊春寂寂,碧桃紅杏水潺潺”等,饒有趣味。
楹聯的內容固然可以分為寫景敘事等多種類別,但其所表達的都是美好的真善美的價值觀,這也正是我國儒家文化思想核心的體現。天地間的萬事萬物如果是積極正能量的,那它們就都是“仁”和“義”的。在楹聯中常常可見人們歌頌真、善、美,抨擊假、惡、丑。如“史筆留芳,雖未建功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這副楹聯嵌入了“史可法”與“洪成仇”(洪承疇的諧音)兩個人名,一忠一奸,一揚一抑,對比鮮明,作者的愛恨立現。
揚州名勝中有不少揭示人民意志和民族精神,歌頌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的楹聯,最突出的是史公祠。郭沫若曾為史可法塑像題聯“騎鶴樓頭,難忘十日;梅花嶺畔,共仰千秋”。民族英雄史可法誓死守城,兵敗殉國的偉岸形象躍然紙上,而梅花嶺也正與他如梅花般忠貞不屈的氣節相呼應。其間楹聯不勝枚舉,最廣為流傳的則是張爾藎所撰楹聯: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寥寥十四字就將史可法“誓與揚州共存亡”的民族氣概,忠義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此聯眾“梅花”借代“梅花嶺”,梅花不畏嚴寒,傲然綻放的形象則象征著史可法不懼犧牲,誓死守城的高風亮節。徐凝《憶揚州》中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二分明月”即借指揚州。故臣雖逝,但亙古不變的明月見證過他的忠義,后人只要見到凌霜綻放的梅花與永恒明亮的月亮,便會想起亡國之痛,也會憶起故臣氣節。
三、揚州園林楹聯傳播的現代化探索
當下的信息化社會,早已被貼上數字化、信息化的標簽,楹聯文化內涵與價值的宣介也相應地不應再局限于傳統的紙質傳播,我們應當嘗試尋求新型的媒介宣傳楹聯文化。以下是可以嘗試的一些途徑:
(一)PPT演示
PPT即Power Point,是一種可以融合文字、圖片乃至聲音、影片等素材的演示文稿。PPT應用的領域也正在擴大。在楹聯傳播方面,PPT相對來說最基礎、最便捷的一種表現方式,能夠普遍用于教學、講座等形式的楹聯宣介。
(二)電視傳播形式
電視媒體作為傳播媒介,具有著其他媒體難以企及的優勢。針對楹聯文化的特征,嘗試采用以下幾種形式的電視節目進行宣介。
1.文化講壇
《百家講壇》是文化講壇的優秀代表,已為大眾熟知并喜愛,它的成功在于找準定位,一改“曲高和寡”的形式,以觀眾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現,力求將學術
楹聯文化講壇也能以這樣視聽結合的方式呈現。以平易近人的語言進行講授,在講述時適當穿插楹聯典故的短片或楹聯創作的分析解構圖。圖片化、影像化的知識更容易使觀眾集中注意力。
2.紀錄片
楹聯專題紀錄片,以系統介紹楹聯知識為目的,展示楹聯的源流、文學地位、體裁形式、撰寫要求、作品欣賞等等,具有廣泛應用性。部分景點還可考慮以旅游片的方式進行呈現,提取各地景區里的楹聯元素,將其中的文化內容作為主線,以宣傳片的形式展現。鑒于楹聯文化的深厚底蘊以及我國的廣闊領土,相信楹聯旅游片在我國擁有廣闊的創作前景。
3.娛樂競技類節目
當下綜藝類節目盛行,各個年齡段的觀眾都其鐘愛有加。正如最近熱播的《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在大眾茶余飯后的娛樂中無形地將詩詞文化傳入千家萬戶。可以策劃一檔以楹聯文化為內容的娛樂競技類節目,以期大眾在愉悅的氛圍中便可以輕松接受楹聯知識。
(三)學習網站
現如今以微課為主要形式的網上學習平臺盛行,相比于傳統課堂,學習網站因其實時性以及便捷性而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孔子學院就是我國著名的漢語教學網站之一。不妨嘗試以其模式為基礎,創建一個楹聯教學網站,作為楹聯學習的一體式、系統的綜合平臺。
揚州園林楹聯的文化建設不僅能夠推動揚州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更能夠使得揚州的古文化傳統代代相傳。運用現代的手段,提高世人對揚州楹聯留存印記的文化關注,竭盡所能保證楹聯文化的傳播與繼承,是我們新一代文化傳承人的責任和使命。
注釋: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M].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4,第196頁.
參考文獻:
[1]王格.揚州園林集句聯的旅游審美意蘊[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
[2]覃文勇.楹聯文化在揚州古典園林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5.
[3]劉昀 秦瑞蓮.揚州景點楹聯的藝術特性研究[J].文教資料,2014.
[4]祝竹.揚州名勝楹聯淺述[J].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
[5]張炎蓀.楹聯修辭與揚州園林文化[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
[6]甄文婷 葛平 陳婷.簡論揚州古典園林楹聯的藝術[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
[7]張小華.清代楹聯作者時空分布及其意義[J].社會科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