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需要廣大教師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特別是應當更加高度重視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最大限度提升教學效果。本文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進行了研究,在簡要分析案例教學法運用價值的基礎上,重點提出了有針對性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教育;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法;運用策略
在“立德樹人”教育目標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要求廣大教師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取得更好的成效。盡管從總體上來看,絕大多數教師都能夠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入手,不斷改革和創新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而且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諸多不到位的方面,特別是個別教師對運用案例教學法缺乏深刻的認識,導致案例教學法的運用缺乏針對性、系統性和效能性,需要引起廣大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的重視,特別是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積極推動案例教學法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
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來說,不僅要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做到“知行合一”,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法治思維,切實做到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由于案例教育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將其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不夠到位,進而失去學習興趣,通過案例教學法,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學內容,同時也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通過將學習生活、時事政治等與道德與法治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可以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理論式、說教式教學模式,使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知行合一”意識和能力,比如通過對一些與法治知識相關的案例納入課堂教學當中,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強化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進而使學生在生活過程中能夠弘揚道德、遵守法律,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
二、
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 牢固樹立主線思維
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將其作為一條主線,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體系當中,進而通過不斷的積累,使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需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對整體教學內容進行系統的設計,加強對各方面案例的收集與整理,重中之重的就是要把學生感興趣的案例納入教學當中。比如在開展七年級上冊“保護自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收集相關方面的案例,特別是對于那些由于不注重保護自己而出現重大問題的案例進行系統安排和設計,引起學生的重視,并且教會學生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再比如在開展七年級上冊“做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四個層面進行案例設計,特別是要收集由于違法而出現犯罪的案例,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守法的重要性,并且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做守法的典范,努力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
(二) 完善案例教學模式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要想使案例教學法取得更好的成效,至關重要的就是要不斷創新案例教學模式,努力使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更具有多元化和系統性。這就需要廣大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對案例教學法進行研究,特別是要從有利于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實效性入手,不斷拓展案例教學法運用范圍和運用領域。要更加高度重視“生活化”教學與案例教學法的融合,改變傳統的“走教案”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特別是在培養學生是非觀、義利觀等方面下功夫,通過多種案例的有效銜接和融合,著力在培養學生是非觀、義利觀等方面下功夫,將課本內容進行了有效的整合,使小學生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等等,實現了塑造人、教育人、引導人的目標。要將信息技術與案例教學法進行有效融合,比如在開展九年級“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多媒體PPT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同時還可以將“厲害了我的國”作為提升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案例,能夠起到很好的教育和引導作用。
(三) 引導學生知行合一
從根本上來說,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因而不能采取“理論灌輸”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是要使學生在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基礎上,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去踐行、去遵守、去弘揚。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把引導學生“知行合一”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拓展性。比如在開展八年級上冊“相親相愛一家人”教學的過程中,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孝文化”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對傳統文化中“孝文化”內容進行收集和融合,在培養學生理解“孝文化”的基礎上,通過對相關案例進行深入的講解,引導學生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實實在在的行動。在引導學生知行合一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創新案例教學方法,除了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開展課堂教學之外,還要要求學生針對教學內容收集相關案例,或者撰寫相關作文,既有利于強化學生理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意識。
綜上所述,由于案例教學法具有生活化、直觀化和易于理解的特點,可以廣泛應用于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不僅有利于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而且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這就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深刻認識到案例教學法的積極作用,將其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體系當中,重點要在牢固樹立主線思維、完善案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知行合一等諸多方面努力,使案例教學法發揮更加多元化的功能與作用,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現更大突破。
參考文獻:
[1]周興國.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J].甘肅教育,2018(21):121.
[2]高桂榮.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中華少年,2018(30):136.
[3]金榮君.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法的運用[J].文學教育(下),2018(8):62-63.
作者簡介:
張鵬睿,甘肅省平涼市,平涼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