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涌 秦澎潤
【摘 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發展中國特色世界先進水平的優質教育的首要要求。立德樹人是辯證統一的整體,實現了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發展進步的有機融合。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辯證統一。它遵循了中華傳統德育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人學相結合的理論邏輯、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的實踐邏輯。它反映了時代要求,旨在聚焦人的現代化、助推國家治理現代化。
【關鍵詞】習近平教育思想;立德樹人;生成邏輯;價值旨歸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將“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置于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十項重點任務之首,顯示了新時代抓好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而立德樹人是我們黨對教育根本問題的時代性回答。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教育改革發展,圍繞“立德樹人”進行了系統闡述,最終生成了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想要把握它的精神實質,就必須思考三個問題:第一個是本體論問題,它的時代內涵是什么;第二個是認識論問題,它的生成邏輯是什么;第三個是價值論問題,它的時代價值是什么。
一、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時代內涵
“立德樹人”這一概念最先由胡錦濤同志提出。2012年,他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正式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教育改革發展,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這一時代課題,他首先厘清了立德和樹人的時代內涵以及二者的辯證關系。而自覺地運用唯物辯證法是科學地認識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關鍵。
1.“立德”的時代內涵: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鑒于道德之于個人、社會、國家的重大意義,因此我國向來重視以德興國、以德齊家、以德立身。古人更是將“立德”置于“三不朽”的首位。由古至今,雖然“立德”的地位和重要性從未改變,但是“立德”的具體內涵卻在與時俱進。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我們的用人標準為什么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因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1]因此,新時代“立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具體而言,明大德,就是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守公德、嚴私德,就是要從“落細、落小、落實”入手,踐行“八個學會”。
2.“樹人”的時代內涵: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社會主義教育必須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對我國人才培養目標的質的規定性。在不同歷史時期,“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具體內涵會根據當代人所應肩負的時代使命發生變化。黨的十九大著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提出“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明確了宣傳思想戰線在新形勢下的五大使命任務。其中,“育新人”就是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因此,新時代“樹人”就是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3.“立德”和“樹人”的辯證邏輯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將“立德”和“樹人”分開使用,并未從學理層面對兩者內在邏輯予以解答。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實現了兩者內在邏輯的理論自覺。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盵2]該論述揭示了立德與樹人的辯證統一。其一,立德是樹人的前提。離開立德談樹人,樹人就會偏離合理正確的方向。其二,樹人是立德的目的。離開樹人談立德,立德就會流于空洞形式。其三,立德樹人是辯證統一的整體。實現了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發展進步的有機融合,是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理論旨趣。
二、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生成邏輯
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生成是合乎規律的,遵循了遵循了中華傳統德育思想與馬克思主義人學相結合的理論邏輯、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的實踐邏輯。
(一)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生成的理論邏輯
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是在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和中國傳統德育思想的“母體”中孕育成熟的。它既繼承了傳統理論中適應新時代教育的因素,并融入了現代教育理念。
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是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理論指導。其一,人的本質理論是它的理論基礎。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3]該闡釋揭示了人的社會屬性。既然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那么人也必然會受到社會關系的制約。而良好社會關系的維系需要法律規范與道德教化共同發揮作用,所以要更加突出“立德”在青年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性。其二,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它的理論根據。江澤民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指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因此社會主義教育必須致力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鑒于德是首要,因此必須著重把握“立德”這個主要矛盾。
另一方面,中國傳統德育思想是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理論來源。關于“為什么立德”,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個人兩個層面給出答案“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皣鵁o德不興”源于《管子》“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币簿褪钦f,“禮義廉恥”四大綱紀一旦有所廢弛,國家就會趨向滅亡。而古代的“禮義廉恥”就是現代法律與道德的雛形。“人無德不立”源于古人追求的“三不朽”境界,即“立德、立功、立言”。以“立德”為首,表明有德是做事、做學問的前提。
(二)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生成的實踐邏輯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在認識活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實踐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教育事業發展的現實需要共同催生了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
第一,我國教育實踐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生成的源泉。其一,在高校功能多元發展背景下,育人功能呈現弱化傾向。譬如,高校人、才、物方面的一部分政策機制尚未聚焦到人才培養上,部分領導、教師、學生的精力投入和一些學校的資源投入“四個不到位”等。育人功能的弱化制約著高校競爭力的提升。高校只有向育人聚焦,才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其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邊緣化,致使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受到威脅。譬如,部分高校教師價值觀多元,對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松懈,學術評價體系嚴重“西化”等。這些現象大大削弱了青年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認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向德育聚焦,才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第二,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現實需要是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生成的動力。建設教育強國的需要推動了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發展?!敖逃龔妵碧N含“教育強”的國、教育“強”國兩重涵義?!敖逃龔姟标P鍵是教育質量強?!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突出“立德”,旨在把握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點;培養時代新人,旨在適應社會需要。
三、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價值旨歸
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反映了時代要求,旨在聚焦人的現代化、助推國家治理現代化。
(一)聚焦人的現代化
現代化理論認為,人的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先決條件。馬克思認為,“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那么,人的現代化必然包含兩個層面:一是人的自我世界的現代化;二是人的關系世界的和諧化。
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向育人聚焦、向德育發力,使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自覺得到培養,助推了人的現代化。一方面,人的道德意識是推動人的自我世界趨向現代化的關鍵。在個體的現代性形成過程中,個體的知識水平、專業技能等顯性因素可在短期內通過外因作用實現由傳統向現代的嬗變。而個體的心理、人格等隱性因素要實現由傳統向現代的嬗變,就必須依賴個體道德意識的內因作用。另一方面,人的道德自覺又是推動人的關系世界從“必然”走向“自由”的本質要求。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1857—1858年草稿)》中對人的關系世界的衍變過程作出概括:第一、二階段分別是是人對“人的依賴關系”和人對“物的依賴性”;第三個階段是“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即和諧型關系世界。其中,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尤為重要。在唯物史觀視閾下,人民群眾的總體意愿決定著歷史發展的方向。因此,個人與國家的關系走向不僅關乎個人的成長發展,也關涉國家的前途命運。而推動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和諧發展的正是人的道德自覺。
(二)助推國家治理現代化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統籌推進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盵4]依法治國屬于政治文明范疇,以德治國屬于精神文明范疇。
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為青年學生厚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環境,助推了國家治理現代化。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正逐步形成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雙向互動的國家治理模式。它一方面靠黨和政府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和自信,另一方面靠廣大人民群眾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知和認同。從某種意義上說,領導干部和人民群眾共同構成了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主體力量。因此,要貫徹“以德治國”方略,不僅要求領導干部講政德,還要求人民群眾修民德。鑒于青年學生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生力軍,因此社會主義教育必須重點加強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而在高等學校場域內,推進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途徑就是有力有序地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樹人”教育思想所致力打造的“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機制,都旨在構建“大思政”格局。這種工作局面有力地推動了青年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極大地助推了國家治理現代化。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_3.htm.
[2]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8-05-03.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