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高職研討型教學模式及實施,從應用型人才的內涵出發,分析研討型教學模式及其特征與意義,并以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課程為例,從教師課前準備案例、學生課外展開調查、師生課堂展示交流、教師課后歸納總結等方面提出高職院校實施研討型教學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 高職? 研討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2C-0071-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這就要求高職教育要改變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引入新型教育模式,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基于此,本文試對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高職研討型教學模式及其實施做一探討,從應用型人才的內涵出發,分析研討型教學模式及其特征與意義,并以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課程為例,從教師課前準備案例、學生課外展開調查、師生課堂展示交流、教師課后歸納總結等方面提出高職院校實施研討型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應用型人才的內涵
對西方發達國家發展歷史的研究發現,現代經濟社會對人才需求最終會演變為“橄欖型”,也就是社會所需的人才中學術型和普通勞動者僅占一小部分,而擁有一定知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將占大多數。2004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改革的若干意見》意見書提出,“高等職業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要求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具有突出職業技能的新型人才。
所謂應用型人才,是指掌握能直接運用于實際中的應用型知識同時具有運用知識所必需的實踐能力,是相對于掌握高精尖理論知識的學術型人才而言的。高等職業教育對不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崗位的不同來劃分專業。對于應用型人才來說,首先既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廣度,也要具備專業知識的深度,其次還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知識運用能力,最后還應該具有技術創新能力。在當今社會,掌握職業技術技能和技術操作方法只是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應當掌握完整、系統和科學性的專業知識體系,最終達到能夠運用專業知識技能進行技術創新的較高水平。
二、研討型教學模式及其特征與意義
(一)研討型教學模式的定義。對于研討型教學模式,不同專家學者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研討型教學是指教師以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生知識水平為基礎,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創造性運用知識和能力,培養能力和鍛煉思維的同時積累知識。”也有專家認為:“比起在一節課上的運用,更應該將研討型教學貫穿于一門課程的始終。”總之,研討型教學模式是“研究與討論”并行的新型教育模式,以學生在教師主導下能夠自主學習為目標。
在不同性質的高校中,“研究”和“討論”占比也不是完全固定的。在科研型大學,學科研究是教學中的基礎和重心,因此在這類大學中以“研究”為主,“討論”為輔;而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學校更注重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扎實掌握某項技術的使用方法。因此,高職院校的研討型教學模式應該以討論為主,研究為輔。
(二)研討型教學模式的特征。與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內容固定,重視知識傳授而忽略探索知識的過程不同,研討型教學更多的重視對問題的研究,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和質疑,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堅持以“學”為中心,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與傳統教學模式比起來,研討型教學模式在以下三大方面具有明顯的差異。
1.教學目標。研討型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既重視知識傳授,也重視學生思維和動手能力的提升。除了教材和教師提供的一小部分幫助以外,具體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們自己進行思考和討論,在實踐中訓練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最終達到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這是研討型教學最突出的特點,也是研討型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區別。
2.教學方式。傳統課堂中,教師在講臺上從頭講到尾,學生坐在座位上只顧埋頭記筆記,根本不去思考這些結論怎么得出來的;同樣教師也無從得知學生是否真正聽懂,是否掌握教學內容。這樣的課堂無疑是低效、枯燥的。研討型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師單向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將“一言堂”變成研究與討論相結合的“群言堂”,讓學生廣泛參與到課堂問題的討論和研究中,充分發揮學習自主性,充分體現對學生的尊重。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教師則轉變為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啟發思維、解答重難點的指導性角色,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3.師生關系。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一方。研討型教學模式提倡教師與學生地位平等,教師主動教,學生主動學,體現教學方式的民主性。教師不僅“授業”,也“解惑”,其將學生需求放在首位來考量和設計教學過程;同時學生也不再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中,積極展開研究討論。研討型教學模式中,學生獲得知識需要通過自主學習、思考以及師生間的互動,從而實現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研討型教學模式的意義。具體如下:
1.有助于培養學生思考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研討型教學使課堂從小小的教室擴展到網絡、圖書館、社會等方方面面的領域,使教學活動不僅僅停留在小小的教室里,而是和發展速度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接軌,讓學校不再是封閉的“象牙塔”。在研討型教學模式中,學生擁有更多自主性,能夠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有助于養成科學思考、科學研究、科學處理問題的思維習慣,為將來參加開拓創新工作打下基礎。
2.有助于真正落實素質教育方針。推動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就提出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求“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也就是說素質教育必須建立在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提高的基礎上。研討型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教師主導下,充分發揮主體性,自主學習,學會獨立思考,重點培養以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為主的綜合能力。因此素質教育與研討型教學模式在教育目的上是相吻合的。
3.有助于創造和諧師生關系。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和教師間缺少交流,師生間的聯系僅有短短的上課時間。而研討型教育中,課堂從教室擴展到社會,教學方法也從傳統的授課形式變成教師指導、學生自學為主的新型教學形式。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得出結論后向教師請教,增進師生間交流,有利于創造新型和諧師生關系。
三、研討型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 以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課程為例
(一)教師課前準備案例。研討型教學模式往往需要結合案例教學法展開,合適的案例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因此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案例在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例如《商業銀行資本業務》這一章中,主要介紹什么是商業銀行自由資本,自有資本有什么作用,資本充足率定義及其計算方式等知識點。在學習課本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威爾斯法戈銀行的籌資方式,具體講解商業的不同籌資方式,以及在對應情況下如何選擇合適的籌資方式。在課外要求學生自行調查近幾年間某幾家大型商業銀行自有資本充足率的變化,這樣變化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商業銀行針對這樣的變化又采取了怎樣的措施?這些措施各自有怎樣的特點?在實際案例調查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在選擇案例時,需要注意案例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同時能夠引入較多的章節知識點。課后調查內容不能過于簡單,既要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又要具備一定的挑戰性。
(二)學生課外展開調查。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利用學校圖書館、互聯網資料等多樣化渠道完成教師布置的調查工作。通過調查,學生們會了解到幾乎所有商業銀行自有資本充足率都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但是不同銀行下降速率略有不同的現實情況。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總結商業銀行自有資本充足率下降產生的影響,對充足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展開分析、討論,最終形成組內共識,并將本組的觀點制作成PPT準備進行課堂展示。這一階段重視訓練學生搜集資料和總結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討論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師生課堂展示交流。在課堂中,教師應該要求每個小組派出一到兩名代表進行課堂發表,結合PPT講述本組的調查結果和結論。在小組展示完畢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討論或者辯論,對各個小組的不同結論進行分析和二次歸納總結,深刻理解自有資本對商業銀行的重要性,在自有資本不足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股票、優先券、債券等多種手段補充資本金的章節內容。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中,表達自己的觀點,互相啟發,更深入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將理論聯系到實際生活中去。
(四)教師課后歸納總結。在展示交流階段結束后,教師應對討論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和解答,對學生普遍不太理解或是知識運用中存在偏差的內容更要進行重點講解。通過歸納總結環節升華學生認識,消除理解上的誤區,真正讓學生理解知識,同時掌握實踐應用方法。在章節教學內容結束后,教師應對課程情況進行自我評價,總結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及時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充分發揮研討型教學模式的優勢。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和一般高校不同,應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應用研討型教學模式時,要適當減少“研究”部分,增加“討論”的部分。這一新型教學模式不但對學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需要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這是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發展趨勢,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張璐瑩,蔣鵬,成慶林,等.結合翻轉課堂與研討式教學優勢探索高等教育新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7(8)
[2]劉云朋,趙鋒.協同創新視閾下的河南省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焦作大學學報,2017 (1)
[3]張倩,劉國柱.探析高職院校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對策[J].納稅,2017(16)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基于民辦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課程改革的研究”(GXGZJG2015B283)
【作者簡介】何子梅(1988— ),女,廣西北海人,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講師,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現代企業實務分析。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