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雪琴 劉娜
摘 要: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小學生的學習過程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因此,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科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新一輪教學改革的不斷推行,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小學數學是一門對邏輯性和思維量要求極高的學科,因此,學生需要具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面我們將從不同的角度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進行研究。
一、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小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學生相比,小學生是非常活潑好動的,并且對外界的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充滿未知的數學知識也有著極強的求知欲,但是,由于小學數學涉及的部分內容是比較枯燥無味的,如果只是對小學生進行簡單的知識灌輸和習題講解,很容易使他們失去學習數學學科的興趣,也無法對他們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為小學生營造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學習環境,并對他們進行積極的引導,促使他們主動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激發他們對于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
在進行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僅僅是簡單的教與學的關系,更是互相理解、互相促進和共同進步的關系,為了使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促使他們更加主動地進行相關知識的探究,教師一定要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激發小學生對于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教授與“9+?”進位加法相關的知識時,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進行知識的灌輸,很有可能會使小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教師就可以引導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操作完成學習。教師可以先為小學生準備一定數量的火柴和玻璃球,用火柴代替放在盒子里的玻璃球,將其放在桌子的左邊部分,再用剩余的火柴代替盒子外面的玻璃球,將玻璃球放在桌子的右半部分,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由地對火柴和玻璃球進行擺放,并讓他們將擺放的過程與計算過程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能夠讓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也能鍛煉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改善師生關系,引導小學生發揮主體作用
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小學生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他們在家庭與學校之間發揮著各種各樣的作用,在進行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既是求知者,也是整個課堂的參與者,他們對于課堂內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對于教師教學過程的看法直接影響到整堂課的效率。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藩籬,改善師生關系,細心地傾聽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會,及時了解他們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保證小學生能夠充分地發揮主體作用。
在引導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師要尊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好自己的輔助和教育作用,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比如:在教授與乘法法則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在課前向小學生提出幾個問題:乘法法則是什么?在進行乘法運算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計算出結果之后,如何對計算結果進行檢驗?然后再引導小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對相關的知識進行充分的思考和理解,這既能加深他們對于新知識的印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創新教學思路,增強小學數學課堂的探究性
在進行小學數學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的基本思想和解題方法是最基礎的要求,這就要求小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真正地汲取數學知識中的精髓。但是,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學生相比,小學生非常活潑好動,長期給他們灌輸數學知識很容易使他們產生厭煩的情緒。為了減少這種問題的產生,教師要善于對教學思路進行創新,為小學生提供更加具有探究性的數學課堂。同時,教師還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根據他們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去。
自主學習的能力對于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科的學習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善于進行教學思路的創新,增強數學課堂的探究性。比如:在進行質數和素數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討論一下質數和素數的概念,讓他們說一說自己認為哪些是質數、哪些是素數,在他們討論之后,教師再進行相關內容的教學,這能夠激起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效率。
總而言之,數學是一門對邏輯性和思維量要求極高的學科,想要使學生更加高效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就要在小學階段做好相應的培訓工作。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科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能夠使小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理解和吸收,也能促使他們及時向教師反饋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方法。因此,教師一定要做好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工作,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