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亞麗 陳偉濟

摘要:本文探討了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和優勢。研究內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設計、教學實施步驟和教學實踐結果。研究結果表明,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對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是非常實用和有效的,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對翻譯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 翻譯工作坊;翻譯教學;大學英語
一、研究背景
2013年12月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題型由以往的單句翻譯改為段落翻譯題型,分值比例也從原來的5%提升至15%,這使得在整個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的權重增大,提高了對學生翻譯技能的要求。但現實中翻譯教學長期以來一直被教師和學生所忽視,成為學生翻譯能力的瓶頸。而隨著教學理論的不斷發展,建構主義在教學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由此發展起來的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開始出現。
在翻譯工作坊模式中,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組成工作坊,模擬真實的翻譯情境,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通過相互討論與合作完成具體的翻譯任務。教師是課堂翻譯訓練的組織者,只是充當著指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而不是之前的主導者。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生的獨立翻譯實踐提供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增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和積極探討協作能力,重視了翻譯的過程,有利于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二、 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此次研究的受試者為廣東科技學院17級大學英語A級兩個班級的99名學生,分別是電子商務專業50名同學和金融工程專業49名同學。在本次實驗中,筆者對這兩個大學英語班級用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其中電子商務班作為實驗班,金融工程班作為控制班。實驗班采用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進行為期16周的翻譯教學,而控制班則用傳統教學模式。
(二)教學設計
為了有效地進行實踐研究,筆者細致的制定了整套的教學設計。該主要教學設計包括:前測,教學實驗前的問卷調查及為期16周的翻譯工作坊教學實驗,后測,教學實驗后的問卷調查和對15個學生的訪談。實驗前的測試旨在驗證實驗班和控制班學生的翻譯能力是否處于相同水平。實驗結束后的測試目的是分析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后,兩個班學生的翻譯水平與實驗前對比以及相互比較是否存在顯著差異。教學實驗前和教學實驗后對兩個班級學生所進行的問卷調查和試驗后在實驗班隨機選取的15名學生的訪談,其目的是調查他們對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的態度、觀點、興趣及建議。
三 、教學實施步驟
翻譯工作坊教學實施步驟為譯前準備階段、譯中管理階段和譯后評估階段。
(一)譯前準備階段
譯前準備階段主要包括小組分配、翻譯材料的選擇和課堂設計。首先,根據參與實驗翻譯教學的學生人數、知識水平、語言能力和性格特點,將整個班級分成小組,每組4-6人。在本研究中,實驗班共有50名學生,共分為14個小組。其次,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班級的普遍英語水平,選擇合適的翻譯材料。甚至可以選擇翻譯職場的翻譯項目作為翻譯材料,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翻譯市場的相關因素”。所選材料應具有“完整的文本性質”,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真實性”,并與當前翻譯市場的需求緊密結合。 廣東科技學院側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在文本選擇方面,筆者選擇了貼合電子商務專業的應用型文本,如網頁介紹、產品介紹、網上銷售等。英文短文約120字,中文片段100-150字,文章長度比較適中。最后,確定每節課的具體內容,教學重點和教學方法,設計好翻譯課堂。教師可以對翻譯的基本理論和翻譯技巧進行回顧和擴展,提供一些翻譯實例供學生討論,理論聯系實際,分析不同翻譯策略所產生的翻譯差異。
(二)譯中管理階段
首先,分析翻譯材料。為了明確翻譯材料的文本特點,語言風格和措辭用法,教師應帶領學生一起閱讀分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翻譯材料,標記難句子,討論翻譯中的難點和采取的翻譯方法,并相互借鑒。然后,通過網絡、詞典和其他輔助工具翻譯文本材料。小組成員先認真完成各自的翻譯,然后對比組內其他成員的譯文,經過討論呈現小組最好的譯文。每組提交一篇翻譯作品,并在小組之間進行比較。各小組逐一呈現作品,其他同學通過對比進行評論,選擇最好的譯文。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積極參與討論。“譯者能力的培養只有在合作中進行,并結合真實的翻譯材料的應用,才能充分發揮其有效性。”[5]最后,教師應起到協調和引導作用,指導學生討論文本特點,灌輸翻譯理念,傳授翻譯技巧,使課堂討論順利進行。
(三)譯后評估階段
翻譯工作坊的評價方式是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以過程為導向”的教學理念,評價體現在學生翻譯工作表現的各個環節。學生的成績通過教師評價,小組互評和自我評價三種評價綜合產生。學生的最終翻譯學習成績取決于期末考試成績,其在翻譯工作坊課堂的小組討論情況,翻譯的譯文質量和研討課的翻譯實踐報告。
四、教學實踐結果
經過16周的翻譯工作坊實驗后調查學生對翻譯工作坊教學的態度、意見和建議。
(一)問卷調查結果
問卷調查對象為控制班49名學生和實驗班50名學生。分別對兩個班學生進行實驗教學前和實驗教學后的兩次問卷調查。問卷設計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翻譯興趣和翻譯態度。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從1-5選項中選擇一個答案,選項分別表示學習者對每道題目主觀的認同程度,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然后收集問卷調查(在實驗前和實驗后)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見表1)。
表1控制班和實驗班問卷的配對樣本統計
筆者采用配對樣本統計來分析受試者在教學實驗期間對翻譯興趣和態度是否有所提高。如表1所示,控制班和實驗班的學生在問卷后測中的均值都比前測大。控制班的問卷均值從40.25輕微地上升到43.46,盡管控制班在教學期間略有上升,但問卷前與問卷后并無顯著差異。而實驗班的問卷均值從39.74大幅度上升到了49.32,表明前測和后測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由此得出結論,實驗班的學生在進行了16周的翻譯工作坊教學實驗后,對翻譯的興趣明顯增強,且對翻譯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多數學生覺得翻譯工作坊能提高個人的翻譯水平,并且開始重視翻譯。
(二)訪談結果
筆者隨機選取了15名實驗班學生作為訪談對象,訪談總共設置了5個問題。通過訪談,筆者收集了相關訪談的信息,總結如下:
15名受訪者中有11名認為翻譯工作坊對大學英語翻譯學習是有效的,通過這一學期的翻譯課堂學習,他們翻譯能力得到了質的提高,并且對翻譯產生了濃厚興趣;同時,受訪者也對翻譯工作坊教學提出了積極的建議:1.為了保證良好的競爭環境,老師
應根據學生的翻譯能力、性格特征和課堂表現進行分組以確保每個小組之間的水平相當;2.老師應加強對課堂的監管。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很容易“跑題”,需要老師及時發現并加以引導。
四、結論
總之,筆者通過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結論,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的翻譯實踐教學是非常有效的。與傳統的翻譯教學相比,翻譯工作坊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挖掘學生的翻譯能力,還能激發學生對翻譯的興趣。
參考文獻:
[1]王巖.翻譯工作坊在大學英語專業翻譯教學中的應用[D]. 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3.
[2]方菁.翻譯工作坊式教學法在大學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 2012.
[3]劉和平. 論本科翻譯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J]. 中國翻譯, 2009(6).
[4]李明,仲偉合. 翻譯工作坊教學探微[J]. 中國翻譯, 2010(4).
[5]左立.翻譯工作坊在高職院校翻譯教學中的應用[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 2010.
作者簡介:
強亞麗(1980-)女,漢,講師,碩士,英語語言學、教學論。
陳偉濟(1982-)男, 漢,講師, 碩士,認知語言學、翻譯。
基金項目:
2018年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非英語專業‘翻譯工作坊復合式人才教學模式探索”2018 (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