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揚
摘要:本文以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為例,較系統地闡述了課程思政的價值和意義,結合當前中職學校中課程思政現狀,提出了重塑立德樹人為主的教學目標、先導性的課前挖掘、師生高度互動的課堂呈現等建議,探索出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深度融合的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中職學校;應用電子技術;課程思政;教育教學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按照黨中央的部署,許多院校積極探索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新體系,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課程目標。本文結全中職學校電子技術專業特點,對深入踐行課程思政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控究。
一、課程思政的價值和重要意義
中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建設,同時也要積極發揮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既要加強“思政課程”,也要加強“課程思政”。從這個意義上講,所謂課程思政即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各環節、各方面,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道,共同構建全課程育人格局,其重要意義體現在:
一是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課程思政改變了以往“重教學輕育人”的弊病,將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重要位置,充分發揮了思想政治教育對教育工作的引領作用。
二是加強學生的政治認同。課程思政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充分挖掘了專業課程的隱性育人功能,提煉出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和價值范式,以更加生動有趣的形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三觀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匠精神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促進中職院校課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課程思政使思想政治教育從單一的思政課程,轉化到所有課程都參與其中的全體系思政教育,實現了思想政治工作從專人負責到人人參與。
二、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及現狀
(一)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愛國是基于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準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準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于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
二是新時代工匠精神。新時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主要包括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是核心,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是要義,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是靈魂。工匠精神對中職學生培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引導中職學生愛崗敬業、專注質量、精益求精、協作卓越,加速學生成長成才。
(二)課程思政中的存在不足
一是職業素養培育不到位。中職學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課程,往往更加注重對學生電子基礎理論及應用實踐的能力的培養,對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認識不到位。
二是教師示范引領不到位。對于高職院校的教育來說,大多數教師習慣于將重心傾向于技能教學之中,對如何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把握不準、定位不清。同時,中職學校不同于企業的生產環境,教師本身對工匠精神的深層次領會和理解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三是培訓和研討組織不到位。專業教師缺乏思政教師的關素質,存在“不懂、不會、不愿做”的思想,對新時代課程思政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夠,缺乏統籌安排的策略。
三、措施建議
(一)重塑面向工匠精神培養的教學目標。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德育功能,使其成培養工匠精神的有效載體,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以新時代工匠精神為指導,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運用可以培養大學生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政治信仰、社會責任的題材與內容,全面提高大學生緣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先導性的課前挖掘。著重向學生傳導“工匠精神”絕非高不可攀的理念,工匠精神存在于教育教學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細節中。專心致志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就是工匠精神最好的開端,也是最好的體現。課前,要結合課程具體內容,緊扣新時代工匠精神的要求,貼近教師特點,建立工匠精神元素的全過程動態挖掘機制,從講解的范例、處理的對象、教師的示范、案例分析等角度,尋找工匠精神與課堂內容的最佳結合點,并讓學生自主搜索挖掘相關素材。
(三)師生高度互動的課堂呈現。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讓學生更多的走上講臺,分享其檢索到的體現工匠精神的素材,讓預設的一成不變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師生高度互動的課堂。
四、結語
本文緊扣當前中職學校越來越重視工匠精神培養的現狀,重點揭示了造成工匠精神培養成效不足的職業素養培育不到位、教師引導不到位等3個原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重塑面向工匠精神培養的教學目標、先導性的課前挖掘、師生高度互動的課堂呈現等3項建議,對中職學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教育教學設計,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鄭大發.什么是新時代的『工匠精神』[J]. 領導文萃, 2018(24):1-1.
[2]姜金華.電子技術專業以現代學徒制鑄就職教工匠精神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 2018(33):220-220.
[3]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