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國輝 吳月萍
摘?要:《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17版)》中明確指出:“普通高中培養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本文以“熱力環流”一課為例,從“情境引入,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問題引領,探究互動,分析問題”“情境回歸,拓展延伸,解決問題”三個環節探討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問題情境教學。
關鍵詞:高中地理問題;情境教學;核心素養;熱力環流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17版)》中明確指出:“普通高中培養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如今很多課堂的教學方式仍以知識灌輸和技能訓練為主,讓學生被動地接受和掌握知識,而學生發現和探究問題的能力都被忽視了,嚴重影響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所以,現代教學要向“核心素養”回歸,必須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而“問題情境”教學是通過創設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且有趣生動的教學情境,層層設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不斷挖掘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提升。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熱力環流”一課為例,探討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問題情境教學。
一、 問題情境教學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問題情境教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和不同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創設趣味橫生、生動有趣的具體場景或實驗模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并引導學生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自由、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敢于質疑問難,敢于直抒己見,激發學生發散思維;在問題情境的探究中,引爆思維活力,共同分享智慧,感悟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形成;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靈活運用,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享受地理學習的快樂,促進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 基于核心素養的問題情境教學
(一)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提出問題
問題源于情境,情境產生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新舊知識聯系、教材案例、生活實際、地理圖表、地理實驗、現代教學手段等不同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敢于提出問題質問,真正引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教師播放《伊朗亞茲德:古建筑中的綠色“空調”》視頻,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古建筑不用空調,卻能讓主人享受酷暑中的陣陣清爽?你知道其工作的原理嗎?引入新課。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要求各小組匯報課前作業(煙霧觀察實驗),用示意圖畫出煙霧飄動方向。學生好奇地提出問題: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帶著類似這種問題來學習新課。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地理實踐力。
(二) 問題引領,探究互動,分析問題
問題既是思維的起點,更是思維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精心設置具有導學性、生活性、趣味性、探究性、開放性的支架式問題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設問題要貼近學生生活,能夠讓學生“蹦一蹦就夠得著”的最理想。
教師引入物理學中氣壓的概念,讓學生思考:判斷垂直方向上甲、乙氣壓值的大小?本環節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判斷,自主得出“同一地點,海拔越高,氣壓越低”的結論,為下面探究做好鋪墊。
探究一:閱讀課文及“熱力環流的形成圖”,完成下列問題:
(1)若A、B、C三地受熱均勻,在垂直方向上氣壓如何變化?同一高度面氣壓如何變化?此時等壓面有何特點?大氣如何運動?(2)若A地受熱多,在垂直方向上,此地高空空氣會發生怎樣運動?
此地的空氣密度在近地面和高空的都發生了變化嗎?氣壓又發生了怎樣變化?若B、C地受熱少又是怎樣?(3)此時在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地的近地面和高空的氣壓還相等嗎?若不等,等壓面將會怎樣變化?這種氣壓差異會使空氣如何流動?(4)思考:比較A、A′、C、C′氣壓的大小。(5)請畫出熱力環流示意圖,從中你發現了哪些規律?本環節意圖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研討交流、展示質疑、教師適時點撥,深入理解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成因及三個關系(溫壓關系、風壓關系、等壓面凹凸關系),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
(三) 情境回歸,拓展延伸,解決問題
活動一:請運用熱力環流原理解釋伊朗亞茲德古建筑“風塔”通風降溫的工作原理。活動二:讀海陸熱力環流圖,思考:(1)完成課本中的“活動”,請畫正確的海陸熱力環流示意圖。(2)導演要求在海邊女主角面朝大海拍攝風吹拂頭發向后飄逸的鏡頭,理論上選擇什么時間(白天或夜晚)拍最好?活動三:讀“城市熱島效應示意圖”,思考:(1)為什么市區氣溫比郊區高?(2)請畫出城郊熱力環流示意圖。(3)假如你是市長,污染嚴重的工業應布局在何處?要植樹造林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最好在何處?活動四:播放《三國演義——火燒上方谷》視頻,思考:(1)請畫出火燒時的葫蘆谷空氣流動示意圖。(2)這場及時雨果真是“天意難違”嗎?(3)如果沒有火燒葫蘆谷,又會是怎樣?請用示意圖畫出。本環節意圖是通過問題鏈,讓學生學會運用熱力環流的原理來解釋山谷風、城市風、海陸風的成因,并能準確畫出相應的示意圖,從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即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
問題情境教學用“情境”引發問題,用“問題”引領思考,用“鏈條”把問題引向深入,用“解決問題”引導走向合作和探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現在問題情境教學模式在教育教學中得到廣泛地運用,但是確實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提高警惕。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片面追求問題情境教學,與現實社會現狀嚴重脫節,對學生認知產生誤導。還有一些教師只是重視問題設置的趣味性,忽略了課程的內容等等,這些問題要求我們教師要時刻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盡可能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陽芬.新課程下教師課堂教學情境創設能力培養與提升[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2]趙清波.讓學生在問題的自主探究中獲得可持續性發展[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6(8).
作者簡介:
卓國輝,福建省福鼎市,福建省福鼎市第九中學;
吳月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南靖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