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化學教學的目的是提升學生化學素養,使其能夠利用自己所學化學知識解答生活問題,并建立濃厚的化學興趣,打下堅實的學識基礎。而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教師利用“生活化”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討論具體的“生活化”手段,希望能夠為初中化學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生活化教學
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需要從化學實驗、課堂環節、生活觀察等三方面來進行。一般以生活觀察為前提,利用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課堂結合學生觀察來展開理論教學,而化學實驗則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使其能將實際和理論結合,掌握化學重點知識。這個過程中教師是方案的制作者,學習計劃的引導者,資源的整合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此需要教師擁有綜合能力。
一、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策略
1.結合生活在學習之前提出疑問
教師需要明確化學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明確觀察生活當中的化學現象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引發的重要性,從而能夠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在學習之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去觀察生活,然后在教材中尋找答案,這樣使得在新課程開授前學生便已經完成預習、了解和一定程度深化。例如在初三化學中學習CaCO3生成和溶解的化學方程式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小時候,你們父母不讓你們喝碳酸飲料,說對牙齒不好,那么為什么會有這個說法,我希望大家回去好好地證明一下。實驗很簡單,一瓶可樂和一段豬骨頭,我希望大家仔細觀察,對于出現的現象,大家可以翻看下一節內容,將你的理解寫下來,到時候咱們一起討論!”
2.課堂理論現場引導討論
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問幾個學生對實驗的觀察。有的學生會說:“我的實驗證明豬骨頭變脆了!”有的同學會說:“最開始沒什么,就是骨頭上有一層泡泡,大概兩個小時候之后,我發現骨頭好像變黑了,8個小時之后黑的程度更厲害了,我用手試過,表層有些脆!”其實,在學生回答自己觀察經過的時候,教師就能夠發現每位同學對實驗的觀察程度不同,有的只觀察了一兩個小時,有的則觀察了七八個小時,有的則是觀察了24個小時,當然,學生不可能一刻不離地觀察,而是大部分都采用了固定時間觀察法并形成具體的日記。從觀察時間的長短就可以發現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的高低。
尋找幾個典型的學生講述完畢之后,教師首先要點評學生在觀察中的表現,對觀察仔細、述說清晰的學生給予表揚,而對于觀察相對較差的學生不要打擊,而是要鼓勵,希望其再接再厲。然后推出問題:“同學們,為什么可樂會腐蝕牙齒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新課內容的學習,解開可樂腐蝕牙齒之謎。”
等到教師基本完成理論教學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開始進行討論。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喝可樂腐蝕牙齒到底是不是真的?第二,飲用碳酸飲料為什么會有清涼感?第三,碳酸飲料最大的危害是什么?第一個問題在于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只有懷疑才會求真;第二個問題則是針對飲料中CO2具有的攜帶溫度的作用展開討論,使得學生能夠橫向增加知識;第三個問題則是在于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也是將化學和生活鏈接、培養學生化學素養的關鍵。
3.化學實驗實現實理結合
下一環節就是教師帶領學生做具體的化學實驗,和之前學生做的實驗不同,因為其更加劇烈,方便學生觀察并對所學知識產生全新認知。具體化學實驗中,可以選擇碳酸和氫氧化鈣為實驗原材料,讓學生觀察二者之間的化學反應,即:H2CO3+Ca(OH)2=CaCO3+2H2O和H2CO3+CaCO3=Ca(HCO3)2。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再一次講解可樂對牙齒傷害的機理:牙齒中的鈣以磷酸鈣和氫氧化鈣形式存在,這兩種形式都可以和碳酸發生反應,造成牙齒的鈣離子流失。不過,喝完飲料后及時漱口刷牙,可以將風險降到最低。但是碳酸進入人體之后,可以和腸胃中的鈣離子發生反應,這等同于阻斷了人體對鈣離子吸收,對生長不利。同時教師還可以延展一下,人體補鈣是碳酸鈣好,還是檸檬酸鈣、乳酸鈣好?這里考驗的是學生逆向思維,重點考查的是學生對于CaCO3性質的了解,因為其不溶于水,造成吸收相對困難。
二、化學教學生活化策略的建議
在課堂上教師要結合學生觀察思考的內容,展開具體的新知識的傳授。在這個過程里,教師要充分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借用網絡視頻中的化學實驗來展開針對性教學,并在理論傳輸后的討論環節中,根據討論話題切換相應的圖片,以此來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案編寫中,形成具體的授課方案,同時準備相應的素材。即化學教學生活化+化學教學信息化,讓課堂更加活躍,讓重點知識能夠快速地進入學生大腦形成記憶。
探究是以新奇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化學的生活化教學,就是利用眾所周知的生活現象來激發學生思考、觀察和總結。而接下來的理論授課、實驗環節如何結合預設問題進行展開,并產生討論,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吳信峰,張宇.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學化學教學策略分析[J].化學教學,2005(11):15-18.
[2]王延莉.初中化學教學的生活化策略研究[J].教育,2017(2):231.
作者簡介:李偉(1969.12—),性別:女,民族:漢族,單位名稱:甘肅省武威市民勤實驗中學,目前職稱:中學一級,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