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平
摘 要:在日常的物理課堂中,學生經(jīng)常會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有些在教師的預想之外,而解決這類問題往往是課堂出彩的關鍵。從聽課過程遇到的一個案例出發(fā),結合自己的理解,對學生問題的重要性和解決方法的關鍵性進行了闡述,并就如何讓學生問題成為教師的助力的方法進行概括,使課堂更加高效。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問題教學;高效課堂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問題,巧妙地設置問題和解決問題更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更是教師不斷成長的過程。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作為教師,我們要靈活巧妙地利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利用問題來催化課堂,讓學生的思維發(fā)酵釀出甜美的果實。高中物理學科更離不開問題的牽引,在日常的物理課堂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學生問題,這些問題往往在教師的設想之外,教學中教師要敢于面對問題,善于利用學生的問題,啟發(fā)引導學生解決這類問題,而解決這類問題往往也正是突破教學難點的關鍵。面對問題,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方法:
現(xiàn)狀1:不知錯所。
現(xiàn)狀2:不加引導,直接告知結果。
現(xiàn)狀3:課后解決,逃避問題。
案例:一位青年教師在公開課講授《牛頓第三定律》一節(jié),授課到一對平衡力和一對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時,這位教師是這樣舉例的:
師: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也隨之消失,平衡力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舉個例子,繩子下端系一個物體,物體靜止,此時物體的重力與繩子給物體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那么我把繩子剪斷,繩子拉力消失,重力還在么?
生1:重力還在。(思考只在表面的學生)
生2:繩子剪斷后物體就不平衡了,也就沒有平衡力了,怎么還在考慮繩子拉力和重力的關系呢?繩子拉力和重力已經(jīng)不是平衡力了呀?
這位年輕的教師根本沒想到學生會提出這么個問題,而且對學生的表述還不是很理解,結果教師無從招架,最后還是由班內另一位同學給出了答案。課后該教師感到自己備受打擊,也許是意識到自己在學生面前的渺小,也許是為自己沒有精心準備而自責,也許是為自己的教學失敗而后悔。
上面列舉了一個筆者在日常教學中遇到的一個失敗的教學案例,這個學生問題本來是一個很好的突破本節(jié)難點的機會,可是由于各種原因,教師沒有把握住機會去引導學生突破重難點、升華課堂內涵。
學生作為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帶著各種經(jīng)驗、知識、思維、興趣參與課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會不斷產(chǎn)生自己的學習需要,也就會提出一些教師意料之外的問題。而這種問題就考驗著教師的知識水平、備課準備、駕馭課堂的能力,如果處理不妥當?shù)脑?,學生對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就會心生疑慮,教師自己也會在學生面前十分尷尬。
那么,對于物理教師來說,該如何利用課堂上的這些“意外”,使之成為教學的“閃光點”呢?
一、不斷學習,儲備智慧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新知識層出不窮,知識更新的周期不斷縮短,教育領域也受到來自信息時代的強烈沖擊,今時不同往日,如今的高中生每天都在接收海量的、各式各樣的信息,教師這個職業(yè)要求教師要肩負起“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責任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加艱巨,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之外,和其他科目的教師一樣,物理教師也必須要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要不斷學習以充實自己的教學智慧,不僅要了解學科的前沿動態(tài),還要不斷積累課堂經(jīng)驗,尤其是從失敗的案例反思自己的得與失,物理教師要在平時養(yǎng)成善于反思的習慣,“失敗乃成功之母”只有不斷的反思才能不斷地成長。同時物理教師更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在日常教學中靈活自如地應對各種課堂當中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才能和學生一起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二、研究學生,合理預設
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時教師精心準備了一節(jié)課并且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課后依然有不少學生產(chǎn)生很多問題,并且大多數(shù)問題都是老師上課的時候已經(jīng)清清楚楚地講明白的;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從來沒想到的幼稚的問題或者根本就是錯誤的想法,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讓很多教師心生疑慮、焦頭爛額。筆者認為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在于教師對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不甚了解,或是對學生的能力估計不足,或是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高,導致在課堂教學中預設的問題偏離了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一些在教師看來本不應該出現(xiàn)的問題。
高效的教學始于準確知道所期望達到的目標,以及達到這些目標的手段,教師在課前需要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安排,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精心地研究教材,更要充分地研究學生,只有在了解學生已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對學生能力進行充分的預估,才能做到將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合理的預設,甚至可以給學生挖一個“坑”,通過這個“坑”的教學來突破目標。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只有多“預”,才能在學生意外問題出現(xiàn)的時候進行快速沉著的“接招”,從而做到靈活自如地駕馭課堂。
教育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在自己的領域內不斷上下求索,因為教育孩子的事情無小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只有要做到精心準備,不斷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研究學生,才能靈活應對在課堂中出現(xiàn)的各種突發(fā)問題,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做到教學相長。
編輯 姚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