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榮
摘 要:眾所周知,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知識應用能力的高低,也影響著的學生學習力。所以,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除了要教會學生基本的數學知識之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使學生在思考問題和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生活情境;自主分析;一題多解
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提升學生基本數學運算能力的基礎,更是提升學生基本數學素養的前提。也就是說,作為一線數學教師,我們要從多角度入手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進而在提升學生基本邏輯思路的過程中也為學生思維的發散做出貢獻。因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生活情境、自主分析以及一題多解三個方面入手來逐漸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以及解決能力,最終逐漸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生活情境:把握數量關系
生活與數學之間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幫助學生把握數量關系,提高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基礎。也就是說,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來給學生營造熟悉的課堂氛圍,進而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而且,生活情境的創設對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復習“混合運算定律”時,這一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并熟練地應用數學的混合運算定律,但是,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很多學生雖然記住了“先乘除后加減,有括號先算括號內”這一定律,可在實際計算當中,常常記混,導致出現的計算錯誤率較高,所以,為了幫助學生鞏固這部分知識,也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我們可以通過生活情境創設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把握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而真正理解混合運算定律的本質。如:21×(4.3-1.6)-2.9這一式子,我組織學生根據式子來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將這一式子與生活情境結合在一起,自己編寫應用題,如:中秋節到了,小明媽媽打算買蘋果,在超市買了21斤,遇到活動,在原價4.3元的基礎上降了1.6元,在付款的時候掃了一個支付寶紅包是2.9元,請問,小明媽媽最后支付了多少錢?這樣的過程將死板的算式換成了與生活密切關系的情境,這樣學生可以清楚地理解為什么要加括號,括號內的算式是什么意思,以及為什么先乘后減,這樣學生也容易找到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而逐漸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所以,我們要注意生活情境的創設,要鼓勵學生自己嘗試著將遇到的習題與生活情境結合在一起,進而快速地找到數量關系,提高解題效率。
二、自主分析:明確解題思路
所謂的自主分析是指在課堂上教師要將課堂主體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分析與思考,并通過尋找等量關系來明確解題的思路。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分析,同時,在比較與思考中提升解題能力。
例如:已知甲乙兩輛車,同時從A、B兩地相對開出,經過5個小時后兩車相遇,已知甲車的速度是55千米/時;乙車的速度是45千米/時,求A、B的距離。
對于這一道行程問題,在學生解答時我們要引導學生自主分析題干,通過勾畫的形式來找到里面的等量關系,如:路程=速度×時間,其中涉及幾種這種情況,如有甲車的行程、乙車的行程、甲乙兩車共同的行程等,學生通過這樣的分析與思考便能明確本題的解題思路,進而順利地通過等量關系的準確把握來提高解題的正確率,進而,逐漸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總之,我們要鼓勵學生自主分析、獨立思考,這樣才能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三、一題多解:發散解題思維
一題多解是發散學生解題思維的有效方式之一,眾所周知,在以往的習題練習和解答過程中,我們一直強調要將最簡單的方法教給學生,但是最簡單的問題解決方法并不一定每個學生都能接受,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也為了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在習題練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題多解活動,通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方法來為學生綜合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做好鋪墊。
還以上面這道行程問題為例,這是一道比較簡單的行程問題了,但是,我們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并尋找多種解題方法,所以,在解答之前我先組織學生按照題意畫圖,然后通過對圖和題干的分析來找出多種問題解答的方法。比如:
方法一:從時間入手,甲乙兩車同時出發,也就是說,相遇時都用了5個小時,而每個小時兩車一共走55+45=100千米,五個小時走5×100=500千米。合成在一起就是5×(55+45)=500千米。
方法二:分別從甲乙兩車的行程,即:55×5+45×5=100千米。
……
從這樣多種方法的探尋可以看出,不同的方法思路不同,而這個尋找不同的過程就是學生思維發散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過程。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一題多解的作用,要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和探究問題中形成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和鍛煉,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思維的發展中掌握知識,應用知識,同時,也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做好前提性工作。
參考文獻:
[1]任學紅.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1):160.
[2]李麗.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J].遼寧教育,2018(2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