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范 李衛
摘 要:初中地理在初中所有科目當中還是比較重要的一門科目,目前它雖然不是中考的考試科目,但是在以后的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初中時期所學的地理知識是高中地理的基礎。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不管是出去旅游也好,建筑也好等都與地理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學好地理對將來我們踏入社會有很大的幫助。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各個產業等都在進行著變革,在我國,尤其對于教育這個行業,近幾年正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新課標的出現,對我國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還有教學內容等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新課標的提出對于我國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國教師要在新教育改革體系下不斷地提升自己,革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地理;創新性;課堂教學
新課標的提出對我國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以往的教學方案進行了相關的補充和改正。在以往的教學方法中,課堂教學內容單一,總是限定于課本當中的知識內容,學生學習到的知識也是有限的,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學生上課情緒枯燥乏味,對學習不能集中注意力,漸漸對學習地理知識喪失興趣,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也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潛力。在新課標改革下,我國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課堂的創新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在學習地理過程中的創新性,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靈活掌握并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到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一個充分的理解,教師帶領學生去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攻克,不斷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課下學習時能夠有個正確的方向去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一、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對地理產生學習興趣
地理作為一門興趣學科需要學生首先對地理這門學科產生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去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才會去更加深入地去進行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對所遇到的問題不會馬上放棄對它的探究。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對地理這門課程的不重視是導致學生地理成績下降的主要原因,學生不愛學,教師課下準備工作沒有做好。種種原因都使學生對學習地理知識產生厭煩感,上課枯燥乏味,教師對教學方案沒有創新,重視講解一些理論知識不注重實踐的過程,導致課堂效率下降等。
例如,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把自己講課的范圍限定在課本所學的知識,缺少了一些課外的擴展,講課方式千篇一律,不夠吸引學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導致最后的課堂效率下降。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應該適當地在教學方案中增添一些與本節課所講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利用一些當今社會下的時事新聞來解釋相關的地理知識,找到學生學習的那個興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在此基礎上通過引導學生不斷地解決問題,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點去解決一些困難比較大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注重初中地理的實踐教學
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的能力,所以在地理教學課堂當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初中的實踐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空間定位能力等,學生觀察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在空間定位上對某一物體的了解更加全面。初中地理大致可包含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大類,自然地理需要學生有很強的綜合地理素質能力,是將地理理論知識、觀察力、空間定位能力結為一體的,要求學生充分理解地理知識的每一個論點,同時也考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例如,在模擬水污染的實驗教學中,學生根據水源的地理位置、當地的氣候類型、人文自然狀況等分析出水源污染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使學生認識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不但讓學生學到相關的地理知識,還使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分析地形特征的時候,通常教師只是把某地型的地理位置講解給學生,從而忽視了關于這個地形的其他因素,如海拔、地形特點、歷史變化等,學生了解得不全面,導致在做題過程中不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教師應該可以通過多媒體和制作沙盤等向學生更加立體直觀地講解地理地形特征,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才會更加深刻,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
三、注重學生對地理地圖的了解
地理教學實際上就是地圖教學,所有的自然地理知識都要圍繞地圖來進行學習,而有些教師卻對地圖教學不加以重視,只是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論知識上,缺少對地圖知識的講解。學生了解地圖對學生理解各個地形特征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在進行某一地形的學習時首先要在地圖上進行位置的定位,然后再根據相關地圖進行地形特征的分析,所以學生要想學好地理,首先要對地圖有深入的理解。
例如,學生在分析我國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時,首先要在地圖上找到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然后再根據地形地圖分析它的海拔高度、山勢走向、地形特征和對當地氣候的影響等,再查閱相關資料對其青藏高原的歷史變化發展進行了解。所以,學生對地圖的了解程度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整體的地理知識的認識。
學好地理需要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地理它是一個非常生活實際的一個學科,它更多的是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學生要多去進行社會實踐不斷去學習新的知識,積累社會經驗和社會知識來幫助自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去引導學生去進行社會實踐,并參與進來,使學生掌握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在課下的學習中能夠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方向。
參考文獻:
[1]鄭敏.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34).
[2]陳財生.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中),2015(4):128-129.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