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年
摘 要:識字、寫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識字是他們日后進行閱讀和作文學習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識字是語文學習真正意義上的開始。課程目標中規定小學生要認識并正確快速地書寫漢字2500余個,但現實情況并不樂觀,低年級時對基本的識字、寫字掌握不好,為日后高年級的學習埋下了隱患和麻煩。錯別字現象的泛濫讓人們意識到,小學識字教學現狀必須改變。如何有效地讓識字、寫字變得有趣,并且應用到日常的語文教學中,讓小學生對識字感興趣,減少錯別字現象,成為了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識字教學;小學語文;錯別字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寫字是其中最基礎的部分。小學語文的基礎教學任務就是識字、寫字教學,識字、寫字教學也是最關鍵的部分。但是根據對全國各地的小學進行的調查,近幾年小學生錯別字現象越來越嚴重。錯別字現象既影響小學生的書面表達和日常交流,也影響其對生活中以及書本中的認知與表述。因此從錯別字現象反思小學識字教學現狀,并對此做出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一、錯別字現象的成因
錯別字現象近年來呈現越來越嚴重的發展趨勢,翻開小學生的作業本,錯別字隨處可見。而有趣的是,錯別字現象并沒有隨著年級的增長而減少,年齡增長,學到的字越多,錯別字現象反而越嚴重。錯別字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也降低了其語文素養。由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漢字書寫的機會越來越少,缺乏有效的書寫訓練,小學生錯別字現象更加嚴重。
1.漢字本身的特點
形近字易混淆,例如:“大—太”,“贏—羸”等;同音字誤用,例如:座(坐)位等;結構錯誤,左右結構與上下結構的字混淆,例如:“徽和滿”的書寫。
2.小學生的自身原因
小學生粗心大意,上課不認真聽講。小學生在做作業時態度馬虎,書寫不動腦筋,再加上他們沒有形成精確的分化能力,所以有時候會習慣性地書寫錯別字。如:“侯”與“候”分不清等。
對字義、詞義不理解或有錯誤的理解,這是學生寫錯別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例如“披”是形聲字,左邊提手旁表示用手來完成“披”這個動作,有學生會錯寫成“衣”字旁,這是因為學生不了解“披”的意思,只要認識到這個字跟手有關,學生就很難把這個字寫錯了。
3.教師的原因
有些青年教師不重視識字教學,態度消極,造成對識字教學的不嚴謹,課程規劃不合理,從而使學生沒有接受到充分的教育以及足量的訓練,進而造成了在漢字識別以及書寫方面薄弱的問題,這也是錯別字現象泛濫的原因。
二、小學識字教學的優化策略
1.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
在小學識字教育中,教師在識字教育時不能僅使用傳統教學方法,應該使用創新方法,調動學生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必要時可以結合具體的事物,嘗試優化教學方法,靈活教學。例如可以變換角色,讓學生充當教師,上一堂識字課,提高他們主動識字的積極性;也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例如口渴要喝水,分析“喝”與“渴”的區別,使得漢字變得形象直觀,便于理解與學習。可以是趣味性的文字游戲,例如玩“漢字捉迷藏”游戲,把生字藏在詞語或者句子里,讓學生讀寫后找出來并模仿造句,這樣會加深他們的印象。
2.及時摘錄錯別字,做好日常積累
養成一個好習慣對于學習是非常有好處的,養成做錯題本的習慣對于學生糾正錯別字很有效果。一旦出現錯別字,立刻引導學生及時抄錄,將日常作業以及考試中遇到的錯別字以及其正確寫法全部記錄下來,同時要求他們系統地復習錯題本,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錯別字的印象,從而避免再次寫錯。教師也可以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在語文課堂上集中展示一些容易寫錯的字,幫助學生糾正,鞏固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這也是識字教學優化的策略之一。
3.加強生活觀察,善于發現錯字
報紙、雜志、校園的告示牌、墻上張貼的海報、街道上的廣告牌等,都能成為學生識字的重要途徑[1]。其實生活環境對學生識字學習有著明顯的影響,培養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力可以引導他們自覺發現生活中的錯別字現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糾正他們的錯別字。
4.把握識字規律,合理復習鞏固
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我們知道,初始階段的遺忘速度最快,隨后遺忘速度逐漸減慢,因此必須將復習鞏固貫穿到識字教學的全過程,經常性地帶領學生復習鞏固學過的生字,以便達到長時記憶的效果。經過調查研究,螺旋式的識字復習法是效果比較顯著的識字鞏固方法,其做法是有規律的復習前面教過的生字,通過這樣的反復練習,使學生更好地識記從前學過的漢字,避免錯別字現象的發生。除此之外,多閱讀課外讀物,開拓識字領域,也是值得提倡的方式,在閱讀中提高生字反復出現的頻率,增加學生記憶次數。按照規律組織生字詞的學習是識字教育中比較常用的方式,可以根據漢字的意思及偏旁構成,進行專題學習,延伸學習。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可以適當增加教學指導的次數,并且引導學生養成系統復習的習慣,學生學完生字后,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對話或小測驗,檢驗教學成果。在課程快結束前需要對課堂上學到的新字進行總結,通過集中多次的復習,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從而降低遺忘率。
總之,在小學教學中,學生寫錯別字的現象普遍,但是只要我們愿意思考,善于改變,積極采取有效的對策,優化識字教學,引領學生找到錯誤的原因,及時糾正他們寫過的錯別字,在糾錯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多留心觀察字形、理解字義、辨析比較,并努力帶領他們自我發現、主動探究,那么,學生作業中的錯別字現象就會得到緩解,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也會得到很大提升。
參考文獻
吳忠嶺.從錯別字現象反思小學語文識字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