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澤玉
【摘 要】初中生物是初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命教育是新課改之后對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要求的重要內容。生命教育是指通過多種教育手段對學生進行生命孕育和生命發展的教育。通過生命教育可以讓學生正確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建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根據學生自身情況,用科學的教學理念和有效的生命實驗教學設計進行摸索和總結,讓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和滲透。
【關鍵詞】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有效滲透;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58-02
初中生物通過對生面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進行研究,讓學生在了解生命的起源、生長、成熟到衰亡的過程,從而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增強對生命的熱愛和社會的責任感。初中生物教學在培養學生的探究分析能力和科學研究態度、培養學生綜合生物素養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生物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也有不可忽視的意義。
一、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對于生理和心理都在重要發育時期的初中生來說,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這僅有一次的生命值得每個人珍惜。但是初中時期的學生叛逆心理嚴重,常會產生輕生或傷害他人的想法,這些都是對生命的可貴沒有充分認識導致的。青少年由于生理發育速度超過心理成長速度,這樣的身心發育不協調會導致身心不健康等各種問題的產生,加之社會風氣的不良影響等,都會對學生身心帶來腐蝕性的影響。教師只有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在生物課堂上不斷滲透生命教育喚醒學生們的生命意識,啟迪學生的精神世界才能促使學生開發自身生命潛能,提升其生命質量,為學校和社會培養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健全人格的人才。生命教育可以深入培植人的健全人格,所以教師有責任在生物課程教育中不斷滲透生命教育。
二、認識生命
1.認識生命起源。
通過生命起源的了解,讓學生們認識生命的產生過程和進化歷史,從而更加珍惜生命。地球上的生物歷經35億的演變和進化,通過自然選擇不斷優勝略汰。可以介紹科學家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培養學生對生物的學習探索欲望。滄海桑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人類在殘酷的自然競爭中得以延續至今,這是多么幸運的一件事情。在進化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物種的消失,比如曾經在地球上活躍的恐龍。據科學統計,地球上現有的生物種類只占原有生物種類的1.2%,通過總結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個生物進化論中的真理,來引導學生珍惜生命,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動物的生命意識。
2.認識生命的多種存在形式。
地球上除了肉眼可見的植物、動物,還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教師可以在學習《生物圈中的微生物》這節課時,讓學生們用顯微鏡親自觀察常見細菌的形態和特點。使學生們了解地球上生物的多樣性,這些看不見的微生物,也是生命形態存在的一種方式。
3.認識生命的孕育的過程。
生命孕育的過程是一個神奇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多媒體教學,將聲音、圖像和立體畫面通過多種組合方式展現在學生們面前,加快信息知識的有效傳播速度,告別傳統教育中的板書教學方式。學生們通過直觀的畫面使生物課本上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難點迎刃而解。在講授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母親懷孕的過程,從孕育開始到嬰兒出生,讓同學們感受生命孕育的神奇和偉大。
三、基于生命教育要求,設計課程教學
1.改變傳統教學方式。
在傳統教學中,多是教師一人主講,學生被動接受書本的概念,通過反復記憶和背誦才能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想要在生物課堂中滲透生命教育,教師在課程設計上就要不斷推陳出新,科學設計課程。例如在講到《生物的多樣性》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命觀念的角度了解生物的種類和不同種類生物的生命特征,以及觀察生物從出生到成長再到衰敗的不同歷程,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可以在課堂上和同學們一起用黃豆種子探究生命的各個過程。從種子的萌芽到生長再到開花和結果,最后干枯消亡。這些同學們看得見和摸得著的實物,可以培養學生們探究生命過程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2.利用實驗,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往往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生物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不斷創新教學模式,還可以通過實驗探究生命的偉大意義。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再次論證。通過記錄實驗的現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生物生命實驗的神奇在于所探究的生命現象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
四、作業設置中滲透生命教育內容
作業是課堂知識的檢驗和延伸。以往作業設置中大多只針對應試內容進行作業設置,沒有將生命教育理念滲透到作業中。有效的作業設置應該不止于培養學生的應試技巧,更應著重發展學生基于生命觀念的核心素養的形成。
1.設置開放式作業。
傳統單一的作業形式難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尤其是題海戰術,常會打消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設置開放式的作業形式,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例如在學習《開花和結果》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對身邊的植物進行跟蹤記錄,記錄植物在開花時的生長特點和水、無機鹽等營養因素對植物生長快慢的影響。在果實成熟之后,還可以研究果實的內部結構,對果實內的種子進行再次種植實驗等。最后通過照片記錄的方式進行植物生命狀態分析,講解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心得體會。
2.自由選擇作業形式。
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特點都不同,有的學生擅長記憶,有的學生喜歡通過研究進行驗證。教師可以通過對同一個生物知識點設置多種作業形式的方式,讓學生們自己選擇哪種作業。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地位。
結束語
生命是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無論是對動物還是植物而言。地球上的生物眾多,但每個生物都有平等的生命權利,都應被人們尊重和珍惜。通過生物課程如何對生命教育進行有效滲透,讓學生們理解生命的意義,感受生命的重要和珍貴,是生物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進行思考的問題。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不斷創新教育模式,通過生物理論和實驗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滲透生命觀念的教育,讓學生們在生物課堂中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建立健全人格。
參考文獻
[1]莊旭芬. 生命教育,處處花開——例談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 中華少年, 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