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維陛
【摘 要】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學校教育依然注重學生智力的培養,且對考試成績和學術標準的重視也有所提升,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而言,其教學現狀并不樂觀。對此,為了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好的情感體驗,并樹立良好的觀念,就需要教師能夠回歸教育根本-關懷。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并借助教學智慧將生命關懷這一思想傳遞出來,讓學生能夠在關懷中學習,體會知識的感情與靈動的碰撞,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帶動師生生命的發展,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真正發揮其育人作用。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命關懷;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66-01
前言
生命為教育的開始,而關懷則是教育需要承擔的責任。讓教育回歸初心,教師則應該對學生的生命給予投入和關懷。將生命關懷實施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改善沉悶的課堂教學氣氛,并使教師與學生的生命質量得以提升。作為一名教育者,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生命關懷素養,并與學生一起努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關懷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建立作出積極的貢獻。
一、激發教師良好的生命關懷意識
教師與學生生命的共同成長、互動交流是教育的一種動態化過程[1]。教師將自身和學生個體的生命成長作為基礎,并借助教學智慧將情感和知識傳遞給學生,使其能夠不斷充盈知識、豐富情感,進而形成健全人格,與此同時,教師自己的生命也能夠得到滋養。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肩負著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而想要實現這一神圣使命,生命質量的提升則是必要的前提。這需要教師充分重視自己生命的發展,并積極了解學生真正的需求,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懷,從而促進師生雙方生命質量的提升。
為了實現教師生命現狀的改善,并提升其生命質量,外界的制度固然非常重要,然而針對提升教師生命質量的措施,單憑外部支持遠遠不夠,必須要激發教師內心生命關懷意識。讓教師重新審視自己,并反思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及生命健康等質量,充分認識到自己并不只一位教育者,更是一個生命個體,在對待工作時一絲不茍、全力以赴,但更要從中感受成就感和幸福感,體驗生命真正的意義。當教師反省過自我生命后,就會重新認識自己,并不再被工作所累,從緊張焦慮中釋放出來。教師通過自我調節,不僅能夠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同時又能夠認清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感受生活的同時,提升教學效率,并使個人價值得以實現。
二、將認知和情感整合起來
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師,想要在教學中真正落實生命關懷,不能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就一味不加任何情感的將知識強硬的灌輸給學生,這樣極易忽視情感的重要性。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融入真情實感,把學生的情感與認知整合起來,以此對學生身心給予真正的關懷[2]。課堂教學并非只是傳輸知識的過程,教師冷淡的教學態度會使學生逐漸遠離自己,并認為課堂乏味無趣,這在一定程度上便會使教學難度增加。然而,如果教師可在教學中把自己的想法和體會與學生分享,就會極大的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并體會到不一樣的感受,從而增強師生間情感和友誼,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的精髓與真諦,進而從內心里真正接受知識,實現外化于形、內化于心的教學效果。
例如,當課堂教學進行到初中道德與法治人教版教材中關于“師生交往”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教學接近尾聲的時候組織學生以“想對教師所說的話”為主題開展活動,并為每位學生分發便簽紙,讓學生將想說的寫在上面,貼在教室后面的交流欄中,隨后教師便可以隨意抽取與學生分享。通過此活動的開展,充分帶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寫下對教師想說的話時,出于真情實感,也是對教師真誠的道謝,從而實現了情感和知識的有機融合,實現了培養學生良好情感態度的教學目標。
三、將文本和生活相互融合
在傳統教學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制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教師十分依賴教材,課堂上所講解的內容也基本來源于教材。然而,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早就習以為常了,并認為教師這種教學模式太過缺乏新意,長此以往,就會對教學內容喪失興趣。且由于學生一直被禁錮在教材的知識中,失去了將知識與生活相聯系的機會,從而與生活產生了疏遠。然而,一切知識均源自于現實生活,且生活就是教學[3]。所以,需要教師增強教學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將文本和生活相互融合,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情感和樂趣,進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實現生命關懷的最終目的。課堂教學氣氛變的活躍了起來,且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學生也能夠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在生活當中,并促使學生學習更多生活中的知識。
例如,當課堂教學進行到初中道德與法治人教版教材中關于“善用法律”一課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的教學情境:小芳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經過一個銀行,她進去取完錢后繼續朝家的方向走,并沒有意識到一名男自己的尾隨。在走到一處黑暗處的時候,歹徒用到抵住了小芳,并讓其將錢財交出來。這時小芳看到同小區的鄰居從小區中走出來,小芳則表情痛苦的暗示鄰居,鄰居明白后立即報了警,最終歹徒被抓住了。教師可以請幾名學生對此情境進行表演,且表揚效果十分不錯,學生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并紛紛想要表示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教學氣氛也變的活躍了起來。這個案例來源于現實生活,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此學生有很多想要表達的看法,且能夠踴躍發言,使學生學會如何智勇雙全智斗歹毒,使教學中的生命關懷得到了實現。
結論
綜上所述,將生命關懷融入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強化對教師與學生的關懷,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且又充滿著教育意義,需要教師、學生以及學校的積極配合。筆者希望,通過激發教師良好的生命關懷意識,將認知和情感整合起來以及將文本和生活相互融合等方式,能夠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生命關懷,并有效促進教師和學生生命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施莉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J].教書育人,2018(34):21.
[2]洪松森.“起承轉拓”活化《道德與法治》生命教育課堂[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02):149-151.
[3]李彬,涂小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