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濤
【摘 要】在教育領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核心素養教育逐漸的成為教育界的主流,如何在教學中實現核心素養的滲透,已經成為教師在教學中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因此,初中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也應跟隨住時代發展,實現核心素養的滲透,發揮好學科效用,使得學生本身得到更多更好的進步和發展。基于此,本文將對核心素養的培育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087-02
前言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應試教育的影子是非常重的,教師在教學中對知識、技能的傳授過于看重,這就導致學生的全面發展被忽略,與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當前的教育教學當中,教師也應將核心素養作為導向,推動教學實踐的開展,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等,將學科特征一一展現出來。
一、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1.核心素養的內涵。
所謂的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在接受教育中逐漸形成的滿足于自身和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質,是我國教育推進立德樹人的重大舉措,對于學生本身的全面和綜合發展有著非常大的益處[1]。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理解:(1)并不是指一個人的全部素養,而是諸多素養當中最為關鍵、不可或缺的素養;(2)核心素養映射的不單單是獨立性的個體,也能將社會環境展現出來;(3)核心素養并不是大眾的普遍素養,也不是低級素養,而是一種受到社會關注的可貴素養,是超民族、超地域所能接受的。
2.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在每一個學科當中,核心素養的內涵都有著較大的不同,只有明確好學科核心素養,才能真正地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指明方向。
在語文學科當中,對于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可以從四項內容上看:(1)理解能力。所謂的理解能力就是在教學中能讀懂文章的表面含義和內在含義,真正的理解其義,對文章本身的審美價值和作者的內心體會有所理解;(2)運用能力。就是指語言運用這一方面的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能正確的使用好語句能力,并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現自身的思想情感等,做到語言的運用清晰、準確,實現學以致用;(3)思維能力。在實踐學習活動當中,能對具體的人、物、事進行理性判斷,并能有理有據的進行分辨、認識等,使得批判意識和邏輯思維得到生成;(4)審美能力。在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美育因素,學生在學習當中,一定要對這些因素進行欣賞、鑒賞等,促使學生逐漸的形成審美能力和素養,真正地實現核心素養的滲透。
二、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對策
1.基于文本內容,培養理解能力。
在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當中,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并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和保障等,是教師在培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2]。在人教版的語文教材當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創編者精挑細選的,是培養、深化學生理解的有效素材。因此,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也可以基于文本內容,實現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將核心素養的導向性展現出來。
例如,在講解《春》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基于文本內容,善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逐步深化的理解,促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在這其中得到鍛煉。比如,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教師就可以借助提問的方式,為學生后續的閱讀起到導向作用,如:“文章中都描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呢?”“這些景物有著怎樣的特點?”“描寫間存在怎樣的關聯?”使得學生在后續的閱讀中有明確的方向,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實現對學生理解能力的有效培養。
2.結合實際生活,培養運用能力。
無論是哪一學科,最終的教育目的就是促使學生實現學以致用,而語文這一學科則更是如此[3]。在語文核心素養當中,語言的運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體現,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關注的一個方面。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也應促使學生語用能力的增強,在實際生活和語文學習間構建起聯系等,使得學生深刻地感知到語文的應用價值,促使其運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解《皇帝的新裝》這篇寓言故事的過程中,寓言背后有著十分深刻的意義,對于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非常大的啟發和感悟。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也應結合實際生活,深化學生的理解等,促使學生的運用能力得到增強。比如,在學習完這節課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預留一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啟發,讓學生談談自己在這篇寓言中得到的感悟和體會,使得學生懂得應該成為一個無邪、純正的人,促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構建。借助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實現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3.創設教學情境,培養思維能力。
初中生的思維發展處在一個非常快速的時期,在這一階段下,教師在教學中有效的進行思維引導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初中教師在語文教學的實際開展當中,也應發揮好自身在此方面的作用等,應巧妙地借助情境創設,來活躍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促使學生本身核心素養的增強。
例如,在講解魯迅的《社戲》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自主空間,對學生的思維起到鍛煉作用。比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結合文章當中的片段進行課本劇的創編,并在后續的課堂中展現出來,進行評比。在這樣的模式下可以大大的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得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鍛煉,將核心素養的滲透效用彰顯出來。
4.引入現代技術,培養審美能力。
在語文學科當中,其中所含有的美育因素是非常多的,這也是教師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利素材。因此,在這其中,教師可以借助現代技術的優勢,促使理想中的培養效果得到達成。
例如,在講解《蘇州園林》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創設一個導游的情境,借助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使得學生入情入境,對園林景色進行鑒賞,使其的審美能力得到增強,真正地實現核心素養的滲透。
結論
綜上所述,初中教師在語文教學的實際開展當中,致力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將對教學活動的開展發揮非常大的導向性,不僅有助于學科價值的展現,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推動也有著非常大的效用。因此,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一定要深化自身的認知,在此基礎上實現核心素養的有效滲透等,促使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增強,使其在學習中更加輕松應對,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江傳松.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J].才智,2019(09):126.
[2]譚蕾.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情景教學運用策略分析[J].才智,2019(09):22.
[3]高朝東.初中語文教學審美化課堂建構措施研究[J].才智,201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