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娟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當前教育教學的重點已經轉變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及時的轉變教學理念,對教學模式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創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基于此,本文就初中語文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32-01
引言
語文學科一直以來都在我國教學體系中占據著基礎的教學地位,其原因在于語文不僅僅是其它學科知識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更重要的是語文知識的學習是對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繼承和弘揚,學好語文知識是每個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將課堂還給學生,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幫助學生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班級內兩極分化的傾向愈發嚴重。
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十分敏感和脆弱,抗挫折能力十分薄弱,這就使得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的問題,而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則會更加投入學習熱情,導致班級內學生的語文成績兩極分化傾向愈發嚴重。
2.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氛圍過于嚴肅和沉悶,缺少活力。
由于初中語文知識體系的龐大和內容的情感豐富性,使得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氛圍過于沉悶和嚴肅,缺少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影響了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興趣提升。
3.初中語文教學模式過于固定和陳舊,缺少創新和多樣化。
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方式過于陳舊,缺少創新和完善,死記硬背的現象依舊存在,使得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策略
1.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枯燥的課堂教學,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1]。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自主思考,感受語文知識的廣泛應用,有效的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樣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積極地作用,同時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社戲》一課時,許多學生都對我國傳統的戲曲表演缺乏認知,此時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戲曲相關資料進行查詢,借助網絡觀看戲曲表演,課堂中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感悟,從而能有效的加深學生的理解,并通過自身的理解來品味生活的真諦。
2.創設角色扮演情景,加強學生感悟。
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還需要學生的高度配合,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明顯不符合當前學生發展的需求,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此,教師可利用角色扮演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來活躍課堂氣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2]。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劇的表演,讓學生自行設計劇本和道具,分別扮演劇本中的人物。經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表演了解這一故事的內涵,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
3.借助微課教學,培養學生自主能力。
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新課改背景下的重要教學任務,當前的社會更加需要擁有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就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通過微課教學視頻的觀看和學習,學生可以自行調節視頻的進度以及內容,增加了語文知識學習的可控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改變了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固定死板的弊端,這有利于學生鍛煉自身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和語文實踐應用能力[3]。
4.合理運用課堂提問,激發學生的活躍思維。
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對教師把握課堂發展方向和引導學生正確學習和情感體驗分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效合理的運用課堂提問可以活躍學生的閱讀理解思維,增強學生的閱讀代入感,幫助學生更好的深層次的體會文章中蘊含著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課文《孔乙己》的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就可以由淺入深層次性和針對性的開展課堂提問,文中描寫了孔乙己的哪幾件事?從“我”的視角出發文中人物共同營造了怎樣的社會環境?全文塑造了孔乙己怎樣的人物形象?為學生理清文章的閱讀思路和閱讀的方向,幫助學生深層次的體會作者對舊社會科舉考試對人的摧殘的厭惡,描繪出來孔乙己為代表的“讀書人”腐朽麻木、飽受迫害的形象。
5.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當前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對人才不僅僅有著專業水平的要求,更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的專業型人才。初中是學生思維活躍且思想價值理念確立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教學和引導,對學生的三觀樹立與核心素質的提升有著深遠的影響。對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加強德育在教學中的滲透,不僅有利于教學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學習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道德素養的文化熏陶,提升學生的道德文化素養,更加有利于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在完成語文教學目標的同時,加深學生對于古典詩歌的理解,深刻體會其中蘊含的詩人的情感精神,吸收和借鑒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的良好品格精神和高尚的情操,讓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同步提高,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新時代人才。
結語
總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式還有很多種,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但教師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都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中心,努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余登燕. 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策略研究[D].伊犁師范學院,2018.
[2]楊鋒.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探索[J].學周刊,2018(15):99-100.
[3]趙瑩瑩. 語文核心素養與初中語文教學改進[D].青海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