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
【摘 要】在基礎教育的改革推進中,教育部門提出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時需要重視數學價值,提高數學素養,以便可以使學生具備識別問題、判斷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基礎教育的不斷完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原本枯燥死板抽象的數學知識,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變得生動形象有趣,因此,合理利用信息化,優化小學數學,完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當前小學數學發展的需要,所以教師需要重視數學解決問題方法的價值和必要性,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正確合理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化;小學數學;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17-02
學生在小學時期學習到的知識是相關學科的基礎也是起點,而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是學生養成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它在數學學科中占據的地位十分關鍵,且也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另外,學生在數學能力上的差異主要是數學思維上的不同,以至于出現解題沒思路,解題差技巧等數學問題,所以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小學數學教師應重視優化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利用信息技術把問題解決的過程清晰簡明的呈現出來,促發學生思考問題,分析解決過程,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利用信息化,優化解決問題的教學素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充分的理解數學新知識,消化新內容,教師往往采用創設問題情境在課前導學階段作為教學素材,來引入新數學知識的授課,或者在教學過程中選用生活化的教學素材來弱化數學內容的抽象性。優質的課堂教學往往課堂內容中添加了問題情境,以帶動學生思考,探索。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師可以更新教學素材,豐富教學素材的素材選擇,使教師創建的問題情境更為逼真。小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的幫助,激發起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引導學生去探求新知識,使問題得以解決。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豐富教學素材,教師在課前導學環節中,利用多媒體幻燈片播放視覺動畫,內容為小晴與學校的方位變換,教師邀請學生來回答學校在小晴的那個方向。由于學生在二年級時初步學習了前后左右及上下共六個方位,但不能進行準確的描述,因此,教師可以提出要求學生準確描述六個方位的問題,進而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想法,促使學生激發探索的欲望,所以教師可結合多媒體動畫,引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方位學習。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學生更容易產生對未知問題的好奇心,從而順利的過度到知識的探索中。
二、利用信息化,優化解決問題的教學手段
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需要提前設計教學方案,整理教學結構,教學過程不宜太快或太慢,要根據學生知識掌握的具體實情,把握好教學節奏,以便更好的使用正確、合理的教學手段開發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認知。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手段得以多樣化,教師引導得以精準化,學生跟隨教師一步步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的同時,也得以幫助學生有效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學手段的信息多樣化,不僅有益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也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完善。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中,教師利用信息化可以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手段,如利用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圖片,向學生提出問題:可以將以上圖形進行分類嗎?學生通過觀察,反饋有按顏色分類、大小分類、高矮分類。而教師借用電子白板的交互性了解學生的分類情況,根據學生的作答給予相應的分析,并引導學生分類的方式很多種,但是學生所選擇的分類方法并不完整,由此引發學生思考,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最后,教師以長方體和正方體進行分類。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觀察教師的分類方法,加深了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知。
三、利用信息化,設計開放性課堂練習
小學數學的課堂練習是檢測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消化吸收情況,同時也是為了發現學生是否還有新知識的疑惑點,以幫助教師可以有方向性的解決問題,防止學生問題知識的堆積。在課堂練習中,傳統的小學數學往往采用課堂提問或教材內容中的課堂測驗,教師無法全面及時的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使教學效率下降,學生的課后訓練準確率偏低。而在利用信息化的幫助下,使教師的課堂練習效率快速提升,教師在短時間內便可以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也可以查驗到自己知識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的解決問題,這有利于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更是有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度量》學習中,教師教會了學生的正確測量角的方法,便可以開始設計開放性的課堂練習。教師在課堂中利用電子書包中的軟件進行問題練習創設,學生根據電子書包中同步的練習利用量角器作答。在遇到特殊角如直角、鈍角、平角時,學生產生度量疑問并咨詢老師,教師根據學生同步的測量結果分析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提問,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并注重引導學生自主開發多種解決方法。利用信息化進行課堂練習,使傳統的一對多,變為一對機器的教學練習模式,增大了教學精準度和教學效率。
四、利用信息化,完善數量關系的解析
小學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對數學中的數字,符號以及字母的認知能力需要一個時間過度。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縮短學生的理解時間,完成數量關系的教學解析,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可以被學生充分掌握,這也是鍛煉學生抽象思維的重要過程,更是培養數學思維的關鍵一步。所以通過信息化,烘托課堂氣氛,在數量關系問題上大肆渲染,幫助小學生只需簡單的文字描述就可以輕松理解數量關系,使學生對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通過數量關系的完善而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小數的認識》的學習以來,學生開始接觸學習小數的加減法及小數的乘除法。為了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小數在數學數字中的含義以及它與整數之間的數量關系,教師可以在剛開始接觸學習小數知識的時候,便利用微課短視頻在課堂教學中添加小數的視頻講解,當學習小數的運算時,微課段視頻可以介紹小數運算的過程和規律,通過聲音,圖像的感官刺激,使抽象的數字變得具象化,解決學生的抽象數學數字運算問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中小數與數的數量關系。
五、利用信息化,實現對數學問題的有效解決
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的教學模式變化的同時,學生學習知識解決知識的途徑也有所改變,利用現代信息網絡中的豐富知識材料,不但可以擴寬學生的知識面,更是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解決數學問題,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力獲得提升,學生利用現代網絡還可以實現對數學知識學習的反思。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比》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自主學習的任務,通過網上載入歷年小學經典考題作為學生的課后練習題,學生在自主完成后,利用網絡搜尋解題答案和細致的講解過長,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六、結語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得以提升,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激起自己的求知欲,使自己對知識的探索產生動力。學生根據信息化的輔助,提高了對新知識的消化能力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且教師的教學質量也在信息化的配合下產生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丕信.例析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09):75-76.
[2]林麗貞.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0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