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洛木呷
摘要:本文以雙語教育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將民族地區中職院校雙語教育所面臨的挑戰與出路作為主要研究內容。立足本地區目前中職院校雙語教育開展情況,在指出眼下中職院校雙語教育面臨著缺乏大量優秀雙語教師人才與相關雙語教材、學校與部分教師對雙語教育重視力度不足等現實挑戰的基礎上。結合中職院校雙語教育的重要意義,探尋民族地區未來中職院校雙語教學的出路。
關鍵詞:民族地區;中職院校;雙語教育
民族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民族地區的雙語教育,探究民族地區中職院校雙語教育,一方面有助于人們正確認識民族地區中職院校雙語教育的重要意義,掌握目前雙語教育開展情況及面臨的具體挑戰。另一方面,通過為民族地區中職院校雙語教育探尋切實可行的出路,也可以為日后民族地區中職院校開展雙語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論參考與教育指導。
一、中職院校雙語教育情況
我國屬于多民族國家,許多民族地區均擁有自己的語言文字,為有效傳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部分民族地區中職院校已經開始開展雙語教育。以本地區為例,由于所在地區居住大量彝族同胞,因此本地區中職院校所開展的雙語教育主要為彝文與漢語的雙語教育。從整體來看,本地區中職院校雙語教育成效并不十分理想,學生熟練切換使用彝文與漢語進行對話交流、閱讀寫作的能力相對較弱。中職院校在開展雙語教育中,絕大多數學生只簡單地進行彝文與漢語語言的學習,并未對其蘊含的語言文化等展開深入探究,使得中職院校的雙語教育正逐漸被邊緣化。
二、中職院校雙語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雙語教育重視不足
本文認為,當前中職院校雙語教育面臨的一大重要挑戰在于學校對雙語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目前在中職院校當中,相較于雙語教育,學校更加關注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技能的學習,力求通過不同夯實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將學生培養成操作技能型人才,進而幫助學生順利就業。因此雙語教育課程數量較少、課程時間也相對較短,特別是各種專業教育的不斷發展,使得中職院校雙語教育邊緣化問題愈演愈烈[1]。不僅如此,部分中職院校雙語教育中,漢語教育和彝文教育之間也存在不平衡的問題,這主要是部分中職院校因受到近些年我國大力推廣普及漢語教育的影響,加之為了能夠迎合社會以及市場需求,因此紛紛加大漢語教育力度,反而忽略了彝文教育,對優秀彝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同樣缺乏相應的重視力度,進而極大地影響了中職院校雙語教育的均衡發展。
(二)雙語教師人才較少
本文認為,現階段我國中職院校雙語教育所面臨的另一大挑戰在于缺乏大量具有較高核心素養與業務能力的優秀雙語教師人才。這也直接導致眼下中職院校雙語教育中,教育模式傳統、單一,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由于受到自身雙語能力、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使得中職院校中的部分雙語教師在實際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僅僅只停留在簡單帶領學生學習漢文與彝文的拼讀、語法等基礎理論知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乏高效的雙語互動,無法實現對兩種語言體系的深入學習與融會貫通,進而也極大地限制了中職院校雙語教學成效的全面提升。
(三)缺乏相關雙語教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職院校的雙語教育中也還存在缺乏完善的雙語教材問題。科學合理、詳細完善的雙語教材建設是中職院校得以順利開展雙語教育的根本前提,也是雙語教師得以有效開展雙語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中職學生日常進行雙語學習和鞏固復習的一大重要工具。雖然眼下我國正在中職院校中大力推行雙語教育,但目前仍然未能建設出成熟、完善的雙語教材,對于本地區而言,符合當地中職學生學習水平、彝族語言特色的雙語教材極度匱乏。
三、中職院校雙語教育的意義
在國家教育事業當中,民族地區中職院校雙語教育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大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黨與國家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中職院校雙語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較高的雙語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對學生日后的求學深造或求職就業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另一方面,中職院校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與民族政策,大力開展雙語教育的過程中,也可以有效推動少數民族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促進維護社會安定團結[2]。并為民族地區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國家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素質、優秀專業的雙語人才,因此無論是從政治角度、經濟角度、人才角度還是教育角度來看,中職院校雙語教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中職院校雙語教育的出路
(一)高度重視發展雙語教育
本文認為,未來民族地區中職院校還需要繼續加大對雙語教育的重視力度,這也是推動中職院校雙語教育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學校需要在承認與尊重民族認同的基礎上,遵循客觀教育規律并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與民族政策,平衡好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之間的關系,穩步推動民族地區中職院校雙語教育發展。在此過程中,本地區中職院校首先需要加強對彝族語言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力度,靈活運用在雙語教育當中。其次,中職院校需要平衡好漢語與彝文、母語學習與語言文化學習之間的關系,堅定不移地踐行“雙語兼通”原則,在現代文化的導向下,通過積極鼓勵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結成“對子”,彼此加強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對方的語言及文化,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盡量使用對方的語言進行溝通交流,從而在有效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雙語學習[3]。
(二)大力培育優秀雙語教師
中職院校在落實雙語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正確認識到自身在優質雙語教師人才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學校需要積極組織中職雙語教師參加漢語與彝文雙語教學的專業培訓,有效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的雙語能力及教學能力,使得教師可以掌握更多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為其有效開展雙語教育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通過積極邀請彝族語言文化研究專家或是教育專家、優秀雙語教師在學校中開展座談會、學習研討會等,與其他中職雙語教師分享自己優秀的雙語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在積極敦促中職雙語教師相互學習下,促進教師的快速成長。值得注意的是,中職院校也需要加強對雙語教師的考核力度,通過對雙語教師能否在雙語教育中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漢語和彝文熟練運用能力等進行全面考核。將考核結果與雙語教師的職稱評定、獎金等直接掛鉤,以此有效調動教師的內在積極性,使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雙語教育工作中。
(三)積極建設雙語校本教材
中職院校雙語教育的長效發展需要成熟、完善的雙語教材作為基礎保障。因此本文認為,中職院校也需要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組織校內雙語教師積極開展雙語校本教材建設。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雙語水平、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等,并鼓勵學生對中職院校雙語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在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構建出與學生實際相符合的雙語校本教材。除此之外,中職雙語教師也可以通過積極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地區各院校在開展雙語教學方面的先進經驗,參考其編制的雙語教材,積極運用歌曲、童話故事等多種載體建設獨具特色的雙語校本教材,并注重將各種優秀的彝族文化尤其是語言文化融入其中,從而有效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雙語學習需求,達到推動中職院校雙語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的。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前中職院校在雙語教育中還面臨著缺乏成熟完善的雙語教材、高素質專業優秀的雙語教師人才、雙語教育逐漸邊緣化等挑戰。因此需要中職院校通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與民族政策,加大對雙語教育的重視力度,在大力培養優秀雙語人才教師的同時加快建設具有特色的雙語校本教材,探尋更多雙語教育發展出路,使得中職院校雙語教育得以實現真正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古麗米娜·哈再孜.中等職業學校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09):187-188.
[2]王繼青.雙語教學中提升民族中小學生漢語水平的思考[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6,35(03):33-35.
[3]唐曉春.雙語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暨中職“1+3”混班雙語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11):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