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超
【摘 要】神秘的動物——恐龍,雖然已經消失很久,但它們的信息經常在幼兒的生活中出現,這對大班幼兒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神秘感。為了滿足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創設了“拼圖游戲”,讓幼兒在與同伴合作拼擺的過程中,了解恐龍的身體結構;在對比觀察中發現恐龍的外形特征,了解他們的不同;充分利用視頻動畫讓幼兒直觀形象的了解恐龍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等;運用猜想、表征的形式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認知。
【關鍵詞】觀察;對比;探索;猜想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78-01
設計意圖:
恐龍這一神秘的動物雖然已經消失很久,但它們的信息經常在幼兒的生活中出現,這對大班幼兒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神秘感。恐龍的圖書、模型、動畫片、故事都讓幼兒愛不釋手,津津樂道。為了滿足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設計了本節活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欲望,培養探究能力。成人應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會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所以過程中我創設了“拼圖游戲”在與同伴合作拼擺的過程中,了解恐龍的身體結構;在對比觀察中發現恐龍的外形特征,了解他們的不同;充分利用視頻動畫讓幼兒直觀形象的了解恐龍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等;運用猜想、表征的形式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認知。整個過程體現幼兒探索在前,教師指導在后的理念,大膽放手讓幼兒去探索、猜想、討論主動獲得經驗。
活動目標:
1.認識霸王龍、梁龍等幾種恐龍的名稱、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重點)
2.能夠根據恐龍的外形特征判斷恐龍的生活習性,進行分類。(難點)
3.理解動物與自然的依存關系,激發幼兒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大型拼圖4個;視頻2份;恐龍模型若干;操作紙4份、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恐龍拼圖,了解恐龍的外形特征
1.出示恐龍拼圖、引導幼兒操作拼擺恐龍拼圖。
提問:到幼兒園做客的是誰?他們分別叫什么名字?你負責拼了恐龍身體的哪個部分?
小結:恐龍的身體是由頭、頸、軀干、四肢、尾巴五部分組成。
(環節評析:拼圖的形式對大班孩子來說有挑戰性和吸引性,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幼兒嘗試拼出恐龍的形態,在拼擺的過程中了解了恐龍的外形特征)
二、引導幼兒對比觀察霸王龍及梁龍的外形特征,了解恐龍的食性與外形特征的關系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發現霸王龍和梁龍外形的不同。
提問:霸王龍、梁龍他們有什么不同?
小結:霸王龍頭和嘴比較大,有大而彎曲的利牙 ,頸粗短有力,前肢短小、指端具有銳利的爪子,后腿粗壯有力,善于奔跑。
梁龍頭小,牙齒平整,脖子很長,四肢一樣,身體龐大。
(本環節拿出兩種孩子們比較熟悉的食肉、食草恐龍做對比,讓幼兒直觀形象的了解兩種恐龍的外形特征的差異)
2.播放視頻,了解恐龍的食性。
提問:霸王龍的牙齒又大又鋒利有什么作用?梁龍牙齒平整是用來吃什么的?從吃的食物上來分可以把恐龍分為哪兩種?食肉恐龍除了牙齒鋒利之外,還有什么特點?它們的性格是怎樣的?食草恐龍的外形是什么樣的?它的性格是怎樣的?
小結:恐龍按照吃的食物可以分為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食肉恐龍吃肉、因為需要捕殺獵物,所以它們奔跑速度快,牙齒又尖又鋒利,很兇猛。食草恐龍吃樹葉,體型龐大、行動慢,性格比較溫和。
(本環節利用視頻動畫讓幼兒直觀形象的了解恐龍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等,并通過小結的形式把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的食性特點進行梳理)
3.幼兒自由探索恐龍模型,進一步了解恐龍的外形特征并分辨食性。
提問:你覺得你的恐龍是哪類恐龍?為什么?
(本環節大膽放手讓幼兒去觀察恐龍模型,探索、猜想、分類,從而主動獲得經驗。)
三、引導幼兒了解更多關于恐龍知識
1.通過談話活動,引導幼兒大膽交流已有的恐龍經驗。
提問:你還知道哪些恐龍?是什么類恐龍?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恐龍的秘密?
2. 觀看恐龍百科視頻。
提問:恐龍生活在什么時候?那個時候地球是什么樣子的?恐龍繁殖方式是什么?恐龍蛋有多大?
(通過本環節觀看恐龍百科,引導幼兒拓展一些關于恐龍的小知識)
3.小組操作,進一步鞏固對恐龍的認識。
(1)提供操作紙,幼兒用表征等形式表達對恐龍的認知。
四、了解恐龍滅亡的原因,激發幼兒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的情感
1.觀看恐龍滅絕視頻。
提問:這么龐大、兇猛的恐龍為什么會滅亡呢?
小結: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因為生活環境變化,環境變得不適合恐龍生活,他們就全部滅絕了。
2.出示已經滅絕動物圖片。
提問:為什么這些動物也頻臨滅絕了呢?
小結:小動物頻臨滅絕的原因不僅有環境污染,還有人類的捕殺,如果我們不愛護他們。它們也會像恐龍一樣,消失在我們的世界里。
(環節評析:通過本環節,觀看恐龍滅絕視頻及滅絕動物圖片的形式,對幼兒進行情感滲透,讓幼兒理解動物與自然的依存關系,從而激發幼兒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