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濤
摘 要:《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本文從省級立項課題《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著眼,圍繞在新課標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高中英語分層教學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得出了分層教學法是解決學生差異、強調以人為本的有效辦法。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英語;分層教學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應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為了認真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我們英語老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根據教學大綱、教材以及考試說明的要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要求,給予不同層次的輔導,使所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充分發展,逐步提高。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固定的班級授課制很容易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個別教學形式又使教學低效。為了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博采眾長,根據學生入校成績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把班級教學、分組教學及個別教學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揚長避短,促使每個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真正體現教育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本文從省級立項課題《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著眼,圍繞在新課標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高中英語分層教學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教學探討,認為分層教學法是解決學生差異、強調以人為本的有效辦法。
一、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及現實意義
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很早就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巨大潛能和個性差異的人,只要向他們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善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95%以上的學生都同樣可以取得好的成績;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這些為我們當前班級授課制下按學生實際學習程度施教,合理進行“分層教學”提供了很有力的理論依據。
我們所實驗的學校是一所省級重點高中,盡管在初升高時學生都進行了一定的選拔錄取,但是還有一大批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表現出明顯的參差不齊,傳統的“三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授課形式統一)的班級授課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很容易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妨礙個體發展,造成優生吃不飽,中等生提不高,后進生吃不了的局面。因此, 按照學生的實際水平劃分若干層次,有針對性的實施因材施教、因需施教,融“聽、說、讀、 寫”幾種技能為一體,注重英語學習的實用性,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并有效開發他們的創造性潛能,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們有必要在繼承和發揚英語教學中的好的經驗的同時,為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語學科的教學方法。“分層教學”實際上就是以進步為前提,層次為基礎,競爭為手段,輔導為重點,實現目標為核心的一種教育教學方法。我們學校根據學生高一下學期的期末成績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運用多種方法設計出既符合教材內容又與學生認知過程相協調的教學方案。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力求做到層次化,有難有易,使每一學生都能為之,各有提高。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求知的滿足與成功的體驗,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及措施
分層教學的實施要建立在對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英語學習進行仔細的研究,對教材有深刻的分析,對教法有靈活的掌握和使用基礎之上,教師必須弄清楚自己的分層的對象,從教學實踐中,我們對分層教學做出以下的實施。
三、學生的分層,影響教學目標的差異
筆者分別執教于兩個不同層次的班級,a班的學生基本功扎實,學習主動,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接受能力強,潛力極大并有超前的學習愿望,b班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有一定的進取心,但接受能力稍差,基礎不扎實,但不過這些學生都有一定的能力和潛力,在學習中需要幫助。針對此分層,我們對a班學生的目標要求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完成各項教學任務,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由于他們的基礎較好,在教學中可讓他們多學,快學,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對于b班的學生,我們抓實英語基礎教學,培養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授課過程中,盡量用易懂的語言來講授所學內容,讓他們聽懂,理解所學知識,課后通過練習加以鞏固提高。正因為兩個班處于不同層次,存在差異,所以在教學中,我們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
四、備課適當分層,優化課堂教學
明確了教學目標,我們就需要利用課堂來實現分層教學計劃,對于a、b班的學生,要求老師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和對知識的認知掌握,在教材處理上,a班學生要求重點掌握listening、speaking、reading、language study,integrating skills,自學完成閱讀教材中workbook 中的integrating skills。b班學生則要求掌握reading、 language study、integrating skills,不要求閱讀理解教材workbook中的integrating skills。在教師精心完成分層次備課之后,在課堂教學中有計劃和針對地進行課堂設計。例如在新課標必修3 unit 1 cultural relics課文講授過程中,我們利用多媒體網絡收集許多與課文有關,學生了解不多的琥珀屋的圖片、影像和文字介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但在教學處理中,對a班學生我不僅要求他們對文章中要求的聽、說、讀、寫有一定的掌握,在詞匯教學中,還擴充詞匯之間的比較和運用,特別在課后要求學生能上網尋找更多的有關中外文化古跡的相關信息,分組進行介紹,然后以導游的形式向全班同學介紹,根據表現選出最佳導游,這樣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中,提升他們興趣和自學綜合能力;而對b班的學生在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同時,我要求他們對文章中基本詞匯達到掌握,了解琥珀屋的來源、現狀,能簡單的復述表達,同樣以導游角色介紹文章,學生通過這種課堂結構安排,有目的,有興趣地參與教學,達到我們既定目的。
五、練習和測試的分層,讓學生找到自信
作業不僅是用來檢查、衡量一個學生上課聽講效果的,更是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和查漏補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分層練習和分層檢測,有助于教師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于開展個別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根據分層次教學的要求,我們把練習和測試設計成低、中、高三個層次,即采用基礎題、提高題和綜合題。基礎題主要是與教學相關的基礎知識,重在知識的驗證和記憶,保證學生能保質保量完成,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題側重基礎知識的熟練和知識靈活運用技能的提高;而綜合題相比之下有一定難度,要求學生不斷提高創造性思維和應變能力,從而滿足旺盛的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對a班學生的作業和小測試的設計中,我們采取3:3:4的比例,加大綜合題的力度,b班的則側重于基礎和提高題的檢測,比例為5:3:2。這些不同層次的練習有不同起點和難度,對兩班的學生都有針對性和挑戰性,既有統一要求又有區別對待,學生都能做到“吃飽、吃好”,達到“培優輔差”,讓學生在切實的環境中找到學習的自信。
六、分層教學的實施效果及反思
實施分層教學以后,使同一個層次的同學都處于同一個起跑線上,感覺到水平差不多,特別是基礎較差的學生,克服了過去那種自卑心理,重新樹立起了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也是爭先恐后,課堂氣氛能夠非常活躍。通過分層教學的實施,切實轉變了過去那種“一刀切”傳統模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標,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引進一定的競爭機制,鼓勵b班的同學向a班移動,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看到進步和肯定,從而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每一位學生健康、和諧的發展。
總之,在高中英語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安排不同的練習,確定不同的教學重點,激發各個層次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所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使各類學生都盡可能得到較充分的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2003)
[2]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3]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4]沈彩玲.模塊浮動,提優補差促中——高中英語分層教學的探索[J].《上海教育》,08ab/2003
[5]丘愛霞.高中英語實施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和實踐[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