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
摘 要:自2016年6月中組部、教育部黨組聯合發布《關于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和2017年8月教育部發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以來,包括中職學校在內的學校德育諸多重要問題得到了進一步明晰和規范,學校德育一體化新格局逐步形成。本文以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為例,探討了中職學校德育一體化構建的做法與經驗,以期拋磚引玉,共享共促共建中職學校德育新格局。
關鍵詞:德育一體化 中職學校 三全德育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4-00-01
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始終堅持職業教育正確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近幾年,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等文件精神,按照德育一體化要求,積極構建德育全員、全程、全方位體系,德育成為學校發展最具強大的內驅力,成為實現育人目標最有效的抓手,為成人成才奠定了最堅實基礎,為卓越職校建設和培養未來大國工匠注入新鮮活力與豐富內涵。
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來校督導視察,受學生之邀題詞:“把學校建在開發區里,把學科建在產業鏈上,把工匠精神刻在學生心中,把創新意識融入學生血液”。陳部長的勉勵更有力助推了學校德育向更高層次邁進,德育一體化新格局逐漸形成。
一、黨建引領,德育工作機制呈現新常態
1.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的政治核心作用
實踐證明,黨風是學校校風、教風之源,是師德師風之源。學校嚴格執行《意見》精神,切實加強黨的建設,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方向明隊伍好黨風正。作為較大規模學校,2016年6月校長書記進行了分設,校長兼任黨總支副書記。在堅持校長負責制的基礎上,總支書記分管政治思想、德育、師德師風、文明創建、校園文化等工作,領導工會、團委、職代會等工作;黨組織參與學校行政決策和監督,真正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總支書記列席每次的行政會議與重大事項決策。
2.建立符合中職生實際的德育工作機制
學校堅持“德技并重,做事先做人,”校訓是“立德崇高,精技惟新”。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突出以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為重點的養成教育,堅持教育與實習實訓、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企業文化、社會教育相結合,不斷完善德育工作長效機制。
中職學校管理教育難度有其特殊性與艱巨性,德育為首,學校把德育部門的工作擺在所有科室之上,學生科長享受校長助理待遇,其科室人員選配優先,并多配備一名副科長,工作量高于其他科室科長與副科長;建立健全德育教研組,每節課的工作計量等同于文化課;班主任隊伍同樣優先選配,評優評先晉級優先班主任;實行專業群德育副組長負責制;《學校德育千分制》已實施10多年并基本成型,學生在校與在企業實習期日常行為、學業思想等所有表現均納入德育考核計分,學生在校內外三年德育考核機制完善。
3.打造一支師德高尚的德育工作隊伍
學校常態化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倡導“黨員作示范,教師爭名師,做四有好老師”。學校班子(總支)成員講團結、講大局、爭貢獻、比實績,這是學校班子多年來一貫堅持,也是學校一大特點亮點,為學校德育工作隊伍樹立了榜樣;行政團隊三年一競聘,把政治意識強、愿意做事善于開展工作的老師推上部門管理崗位,有一支敬業樂業的行政團隊,為德育工作開展創了良好基本條件;鼓勵老師們爭當班主任,為他們鋪設成才成功之路,設置個人成長計劃,定期組織學習培訓;所有教職員工定崗定位定責,每個教職員工都是班級德育輔導員、或副班主任、或聯班黨員,人人工作量飽滿,有事做、有擔子、有成績、有追求,與德育工作掛鉤,教師身份感強烈,人人都是學校教育德育工作者。
二、落實常態,創新開展德育課程探索研究
第一,堅持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態化,把《指南》要求貫穿融入到學校各項日常工作中,堅持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把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做法之一是每個教研組與備課組組長,包括文化課、專業課、藝體課,這些組長都是德育教研組成員,每學期每門課的德育工作納入德育工作研究與考核。
第二,全面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要求,認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國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識教育、職業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禁毒教育以及時事政策教育。有完整的政治思想課程體系,一年一期《職業道德與法律》(每周2節),一年二期《職業生涯規劃》(每周2節),二年一期《經濟政治社會》(每周2節),二年二期或三年一期《哲學與人生》(每周2節或1節),二年級《心理學》(每周1節),2018屆三年一期開設有《走進新時代——十九大精神學生讀本》(職教版,每周1節),常態開設體育、藝術、健康和國防教育“四項”課程以及《禁毒教育》,學校心理咨詢室全天開放。
第三,開展創新意識課程建設和德育教學研究。針對部分中職生實際與需求,開展創新、創造、創業“三創”教育,尤其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目前學校有專門供學生創新研討的場所“雛創空間”,有教師指導創新團隊,學生創新團隊規模始終保持規模在120多人,現有13個創新小組,開設了學生讀書會,2017年至今僅僅不到兩年時間,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共計375本;參加了歷屆黃炎培創業大賽并取得好成績,其中2017年獲湖南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2018年湖南省二等獎等。
學校積極開展德育課題研究,其中已結題的有《高新區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基于小發明、小制作驅動中職電子專業教學改革創新的探索與實踐》、《以興趣小組形式引領中職機械專業教學改革研究》、《中職學生積極個性品質的研究》等;正在參與的課題有《中小學家長學校課程的實踐研究》、《長沙高新區家庭教育格局的建構》;學校正在且獨立開展的有《信息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推進研究—以長沙高新區為例》(由校長主持)、《中職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學生主體性作用發揮的實踐研究》(由書記主持)等。
三、搭建平臺,德育活動載體豐富多彩
1.建設青年之家
加強政治思想引領,學校黨總支與團委設有青年黨校,每個專業群團總支設有青年團校,每學期全體團員上兩次黨課、全體學生上兩次團課,老師人人有上課任務,做到以黨建帶團建,以教風帶學風。
2.組建學生社團
鼓勵學生在老師帶領下自主自發組建社團,開展文藝體育社團展示活動,自2017年下學期以來,每月一次,按照專業群輪流主辦,鼓勵學生走上舞臺展示自我鍛煉自己,受到了學生的極大歡迎,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3.德育課程與技能比武
每期開展一次技能節,每個學生必須參加不少于三項專業技能比武,其中至少一項文化知識比賽,包括德育課程知識比賽,2017年學校把部分專業技能競賽項目設在企業車間,企業組織考核評獎。如焊接技術比賽在中聯重科有限公司舉行,公司給予了1萬元獎勵,學生一等獎獲得者得到了1000元獎金,學生與家長很受鼓舞,2018年上學期期末技能考核,邀請懂技術的學生家長參與評委,畢業生實習匯報,家長學校派家長代表現場觀摩,形式新穎,很受學生與家長歡迎。
4.“道德講堂進班級進車間”成為德育工作一大亮點,也是我校多年堅持的一種創新
2012年以來,每月堅持開展全校性的道德講堂活動,把道德講堂設在班級、設在實習實訓車間。結合學期德育工作重點,根據學生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道德主題活動,活動原則上由學生設計、主持,學生全員參與,為保證效果,學校統一把聯班黨員、班級德育輔導員、副班主任、科任老師、后勤與宿管人員分到各班,同時,還采取班級學生互派制度,還邀請班級學生家長、學校家委會成員、企業負責人或能工巧匠、兄弟學校老師特別是初中老師班主任等一起參與。
5.“3211”德育模式受推崇
“3”指一日三次德育活動,早間讀經典,中午唱紅歌,晚間評新聞,近三年,早間全校學生齊頌經典,已成學校一道美麗風景,中午紅歌飄飄,師生心中溢滿家國情懷,晚間學生看新聞評新聞,知曉家事國事天下事?!?”指每周兩次大型德育主題活動,周一的升旗儀式與國旗下講話與每周五的德育點評。第一個“1”指每月一次的德育工作總結大會;第二個“1”指每學期一次的“校長講開學第一課”,已成功進行了三年五個學期。
6.“溫暖工程——寒暑假百名教師走千家”
已成學校暖心之舉。自2012年寒假以來,學校每年寒暑假集中開展大家訪,重點走訪“三困生”,即生活困難、心理困難、學習困難的學生。這種做法至今已堅持了7年,家訪對象最少的一次279人,最多一次546人,粗略統計,每年家訪對象超過了在校生的1/4,家訪對象總數超過4700人次。
幾年來,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技并重,“三全”育人的德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助推學校取得了又好又快發展,德育一體化新格局符合新時代中職學生新要求,符合德技協同培養要求,真正做到了“把工匠精神刻在學生心中,創新精神融入了學生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