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王金花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實現課堂的延伸與拓展,教師應注重融入本土化教育資源,為學生潛移默化地滲透本土文化知識,這對于延續民族精神文化、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注重對本土化教育資源的挖掘,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各地名勝古跡、民俗風情、家鄉特產等知識內容,發揮本土化資源教育優勢,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對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本土化的重要性,并據此提出了幾點教學建議及策略,以實現本土化小學語文課程的拓展與延伸。
關鍵詞:本土化;小學語文;拓展課程;實施;策略
一、 引言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堂教學應富有活力與生機,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確立與時代發展相符的課程目標,開發更多本土化教學資源,轉變傳統語文教學模式及教學手段,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小學語文課程拓展與延伸過程中,教師應緊緊抓住本土化資源,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與本校教學資源、地方課程等緊密結合,為學生呈現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堂,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此,本文圍繞小學語文教學本土化的重要意義,對于應該如何實現本土化小學語文拓展課程,展開了深入的思考與探究。
二、 小學語文教學本土化的重要性分析
在本土化小學語文拓展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幫助學生獲得更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濃厚情感,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引導學生用寫作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讓學生在濃厚的人文精神與自然環境下,更為真切地感受到本土文化資源的熏陶。為了實現小學語文拓展課程的延伸與拓展,要求教師應提高對本土化教學的重視,引導學生全面了解本土文化歷史的價值,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激發學生對家鄉本土文化的熱愛與責任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 本土化小學語文拓展課程的具體實施路徑
(一) 結合本土資源開展識字教學
在小學語文拓展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求教師應及時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摒棄傳統不合時宜的識字教學方式,結合本土教學資源,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例如,學生在學習“羊、豬”等生字時,教師應通過向學生展示生動形象的農場養殖動物的短片,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此同時,在本土化教學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實地拍攝,引導學生在短片中尋找熟悉的事物,并將其與生字相對應,這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豐富教學內容,也能夠營造活躍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取得預期教學效果。
(二) 結合本土資源開展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多種類型的課文,學生對教材課文的閱讀學習效果,與自身語文素養的提高密不可分。因此,教師應注重將教材資源與本土化資源的有機結合,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閱讀教學,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文字的美,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奠定扎實的閱讀基礎,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及作用。例如,在向學生教授《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時,教師首先應讓學生通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通過讓學生聯想自己家鄉所獨有的特色水果,組織學生小組內自由討論,鼓勵學生踴躍發言,這一過程不僅能發散學生的思維,也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 結合本土資源開展習作教學
在本土化小學語文拓展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應重視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更要著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水平作為檢驗學生語言運用情況的重要途徑,對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但由于傳統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于枯燥乏味,不僅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浪費了大量教學資源。因此,教師應注重結合本土資源展開習作教學,為學生布置與其生活環境緊密貼合的寫作題目,展開針對性習作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助于提高語文寫作教學效果;讓學生能夠開動腦筋,有助于學生奠定扎實的文字功底。
(四) 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園活動
對于本土化小學語文拓展課程而言,為了獲得更為突出的教學效果,教師不僅應重視將本土資源與識字、閱讀、寫作教學有機結合,更要定期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園活動。一方面,應在校園顯要位置張貼名人畫像及其簡要介紹,使之成為學生的學習楷模;另一方面,學校應定期開展有關地方文化特色的講座,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認知。此外,教師應組織學生參觀當地具有文化特色的民族英雄紀念館、文化館等,增長學生的見識,讓學生能夠更為主動地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由此可見,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園活動,不僅能夠開闊學生視野,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同時也有利于向學生滲透本土文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強化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個性,逐步完善小學語文教學理念。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本土化小學語文課程的拓展與延伸,教師應從語文課程本身出發,緊扣教材的基本內容,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創建與學生生活相近的實踐活動。在本土化小學語文拓展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本土資源開展識字、閱讀、習作教學,組織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園活動,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資源,拓寬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傳承優良的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與此同時,本土化語文拓展課程也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文學素養,進而實現小學本土化語文拓展課程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高愛.基于鄉愁理念的本土教育資源開發利用[J].江蘇教育研究,2014(22):77-79.
[2]薛倩.本土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1(34):53.
作者簡介:
李婧,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古浪縣黃花灘教育工作站白板灘完全小學;
王金花,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古浪縣定寧教育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