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驗是化學教學的一大核心組成部分,優化實驗教學措施、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是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初中是學生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觀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下,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已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當中,及時轉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手段與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實驗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配合與參與,要想保證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合理把握一切有效資源來優化課程設計,結合學生個性特點為其創造良好學習氛圍。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研究
初中是學生接觸化學這一學科的基礎時期,而實驗操作作為能夠調動學生課堂學習注重性的重要方式,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深入理解化學知識現象有著重要作用。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要充分發揮自身教學作用,將化學實驗教學合理展開,并通過有效的指導使學生自主完成實驗、得出結論。從而使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方面的優勢充分顯現出來,這既能鍛煉學生能力,又能深化知識理解。下文以此為目的,提出了幾種具體的實驗教學策略。
一、 明確實驗探究目標,增強學生探究動力
探究目標是化學實驗順利展開的重要前提,只有一開始明確了實驗目標,才能確定探究方向,從而實現在有效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在以往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往往會出于節省教學時間的目的,依據自身的教學經驗與知識儲備,在實驗教學時通常將重心放在實驗步驟、現象以及體現的化學原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實驗目標的重要性。這種教學模式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學生實驗學習毫無目的性,知識點容易記憶混淆,降低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組織實驗教學時,要重視探究目標的制定,通過合理指引讓學生將實驗內容與其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形成更加系統、完善的實驗學習方法,如此既能激發其實驗操作的興趣,又能保證學習成果。另外,教師制定實驗目標時還應綜合考慮教材內容與學生認知水平,使學生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一步步提高化學實驗能力,提高學習自信心。
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時,為了讓學生了解這兩種氣體的特點并能夠有效進行區分,教師可以設置一組化學實驗來讓學生自主探究。首先,明確實驗目標“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在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方面的異同點”。然后準備兩瓶裝滿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集氣瓶,讓學生簡單觀察顏色與狀態,隨后在集氣瓶的導管口點火,讓學生觀察其否著火和火焰顏色,并將產生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觀察。通過上述實驗,學生不僅大致總結出上述氣體的性質,并且還能通過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得到一氧化碳可以通過燃燒轉化成二氧化碳的結論,由此加深印象,提高進行化學實驗的動力。
二、 通過自主合作實驗,鍛煉學生實驗能力
合作探究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啟發思維的有效手段。在化學實驗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究實驗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此一來,既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又能促進學生進行有效思考,增強團隊合作精神。與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講解相比,合作探究更符合素質教育觀提倡的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要求,轉變學生被動式、接受式的學習思路。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在設計實驗、分析步驟、觀察現象、總結結論等各環節,學生可以依據個人優勢自主選擇研究方向,在充分發揮學生個人優勢的基礎上促進實驗的高效進行,并且還能提升學生自信心。另外,在實驗構思以及問題解決時,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能夠拓展每個人的知識層面、促進思維的發散性發展,久而久之,學生不僅實驗能力得到提高,還能逐步形成化學學習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溶液》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小組合作實驗任務“15%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以此來檢驗學生對溶液單元中知識的掌握程度與運用方法。首先,提供燒杯、漏斗等化學實驗儀器,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將配制方案提前寫出來,并以此為根據選擇合適的配制容器。其次,在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參與到學生當中,提出正確的配制意見與注意事項,引導學生朝著正確方向進行實驗。最后,通過及時的評價,對不同小組的實驗結果與個人表現評分,使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建立正確認識。
三、 合理聯系生活實際,增強學生實驗體驗
理論聯系實際是實驗教學的一大重要法則,也是激發學生實驗靈感、增強情感共鳴的有效手段?;瘜W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學科,其中的很多化學知識原理都是生活現象的縮影。比如“酒香不怕巷子深”體現了分子的運動,“用酒精擦手心降體溫”體現了蒸發吸熱……因此,初中化學的實驗教學應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點,教師在設計教學實驗時,不要局限于教材給出的范圍,而應鼓勵學生自主搜集實驗素材,以此讓學生突破課堂對其思想的束縛,通過親身實踐去感知化學實驗的獨特魅力,同時豐富實際生活經驗。
例如在學習《燃燒和滅火》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提問“你知道的滅火方式有哪些?”,以此來啟發學生思維,使其進行有效思考。其次,以滅火器為例,設置以“滅火器滅火原理”為目標的探究實驗,組織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究。通過研究滅火器的成分,學生進一步將目標轉化為二氧化碳對燃燒反應的作用,教師為其提供酒精燈、燃燒杯以及小木條等實驗道具。學生小組討論后選取上述工具設計燃燒實驗,將燃燒的小木條放在集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口,觀察到火花瞬間熄滅,由此得出二氧化碳不助燃的實驗結論,并將其轉化為滅火器滅火原理。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學習滅火器的使用方法,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驗體驗,加深知識印象。
四、 結語
初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展開的綜合性學科,通過有效的實驗教學策略能充分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并在實驗操作過程中鍛煉學生能力、發展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要重視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及時轉變教學觀念,通過有效手段活躍教學氣氛,以此滲透科學實驗操作思想。另外,開展實驗教學時教師應注重聯系實際、尊重學生兩個原則,結合學生個性特點布置貼合其生活體驗的實驗課題,既符合其認知水平,又能引發其情感共鳴,提高實驗操作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劉玉紅.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8):96-97.
[2]陶狀文.淺談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43).
作者簡介:
孫鳳宇,安徽省淮南市,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尚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