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藝教育是提高學生體藝素養的重要途徑,也面向每一位學生,讓學生能夠從體藝課堂上獲得浸潤和熏陶。利用《韻律與舞蹈》課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的主動學習、樂于探究、勤于體驗,增進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向真、向美、向上”的素養。
關鍵詞:小學體育;韻律與舞蹈;體藝素養
新課標對課改目標的明確,強調對學生主動學習態度的引導,改變傳統機械訓練、被動授課模式。《韻律與舞蹈》課程是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的重要內容,主要包括律動組合、舞蹈動作、集體舞、韻律體操等。將體藝素養作為教學目標,倡導學生在《韻律與舞蹈》的實踐中鍛煉體質,增進學生對身體姿態、韻律感的培養,提高精神文明素質。
一、 學情分析與教學目標設定
小學體育課堂要突出“健康”與“快樂”,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要立足學生實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韻律與舞蹈》作為陶冶學生情操,發展學生想象力、表現力,培養積極文明行為的重要課程,更加順應小學生活潑好動、善于模仿、充滿好奇、樂于集體參與的心性特點,通過引入動作新穎、難度不高的韻律操或舞蹈動作,讓學生從有趣的體藝活動中培養向上、向美的情趣。《韻律與舞蹈》本身集合了音樂、舞蹈等內容,具有鮮明的全身性運動特征,對小學生身體柔韌性、協調性等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特別是在節奏歡快、旋律優美的背景音樂下,讓小學生從《韻律與舞蹈》中激發自學意識,增進交流與合作,培養體育健身習慣。本節以“跑跳步”集體舞教學為例,可以從“跑跳”基本動作表演中,融入雙人配合、多人隊形變化組合等練習方式,讓學生能夠從各種跑跳步中,增進動作協同能力。在教學目標上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增強學生對《韻律與舞蹈》教學的認知,了解“跑跳步”集體舞的動作要點,增進學生身體的鍛煉,特別是在跑跳動作組合上,促進學生與同伴間的協作;二是注重音樂節奏與跑跳舞步的結合,增進學生體藝素養;三是強調學生情感體驗,特別是在跳躍運動組合創編中,融入學生集體參與,互相完成動作,展現韻律操的精彩。
二、 學練結合過程與設計
“跑跳步”集體舞教學過程,需要教師處理好學與練的關系,結合學生學情實際,觀察、分析學生學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予及時指導,增強學生集體舞的動作意識、協同意識。總體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準備性階段,主要結合學生友情組合的實際,進行學生分組;分組后,對“跑跳步”集體舞的基本動作進行學習、示范,教師要引領學生體驗“跑跳步”動作的特點,細化分解動作要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組內,以討論、交流的方式,嘗試對“跑跳步”舞蹈動作的練習。在漸進性學練階段,結合學生分組訓練情況,鼓勵小組之間進行動作交流與展示,由同伴來對自己的舞蹈動作進行糾正與評價;同伴間的交流,有助于促進自己舞蹈動作質量的提升,也能夠增進學生間的情感融合。在總結性學練階段,教師要結合學生舞蹈動作掌握情況,對各組學生動作質量進行評價,評判各自的不足,并指出改進要點,基本實現“跑跳步”集體舞教學目標。在進行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調三點。一是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自主練習,特別是在動作示范、動作訓練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引領學生自覺參與鍛煉;二是教師要激發學生的舞蹈興趣,增進學生舞蹈練習的自覺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集體舞教學準備階段,教師要以提問方式,讓學生說出“跑跳步”集體舞對身體鍛煉的益處,特別是在追求體態美、氣質美、健康美理念上,要鼓勵女生多參與,讓班級學生都能夠感受到集體舞的樂趣。三是要善于分析教學中的問題,不能過于生硬地灌輸舞蹈動作,而是要引入音樂、視頻動作演練內容,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動作,掌握韻律操的學習方法,提升集體舞教學質量。
三、 把握《韻律與舞蹈》教學原則,突出體藝素養
《韻律與舞蹈》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應用,從編排組織與教學設計上,要實現音樂與體育鍛煉的融合,借助于節奏感的音樂,來創編動作新穎的舞蹈形式,讓學生能夠從中體驗到節奏感和韻律感。教師在課堂內容設計上,需要把握五點原則:一是服務教學。《韻律與舞蹈》可以作為體育課的一部分,但不是體育教學的全部,利用《韻律與舞蹈》內容,來做好體育教學準備,起到熱身、激活體育氛圍的手段。當然,在學習韻律操、集體舞等過程中,也可以展開整節課教學,促進學生掌握相應知識和動作要領。二是運動強度與運動量要適宜。《韻律與舞蹈》教學設計,要把握教學內容與學生體育鍛煉的關系,特別是對小學生,要合理設定運動量、運動強度,編排內容不宜過多、過度,反而抑制學生的健身熱情。三是保持一定的順序性。《韻律與舞蹈》課程在教學組織上要強調順序性編排,如廣播操所強調的“頭頸、上肢、軀干、下肢”,對應《韻律與舞蹈》教學順序為“頭頸部運動、伸展運動(上肢、肩部)、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踢腿運動(提腿)、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四是突出審美性教育。在《韻律與舞蹈》教學設計上,要突出音樂旋律與體育舞蹈動作的協同性,注重體育與藝術的融合,講究審美性教育。《韻律與舞蹈》本身在創編動作時,要藉于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要利用生動、活潑、歡快的音樂,結合不同的韻律動作進行編配,確保動作與音樂的合拍性。在音樂曲目選擇上,要突出節奏感強、表現力強,教師要發揮音樂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五是簡易性。《韻律與舞蹈》在動作編排上,要貼近小學生認知特點,對舞蹈動作要簡單易學,要能夠突出趣味性,便于學生積極投入到韻律舞蹈學習中。如在動作方面,不宜過多變化,可以通過音樂節拍來進行動作重復性演練,起到熱身、活動關節的作用。如在音樂節拍上以4×8拍為準,選配相應的音樂來提高教學效果。
四、 結語
《韻律與舞蹈》作為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新穎內容,對教師也提出更高要求。教師要加強學習,多借鑒健美操、舞蹈、藝術體操等項目,做好音樂的選取、動作的編排以及相關設備的準備,讓學生在《韻律與舞蹈》課上張揚個性、展現才華,提升體藝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松樹.讓韻律活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充滿活力[J].內蒙古教育,2014(16):50.
[2]張潔.小學體育教學中舞蹈啦啦操訓練方法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9):161+151.
作者簡介:
吳遠平,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薌城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