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冰琳
[摘要]經典美文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文本閱讀能力的重要來源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的期待視野指導學生閱讀經典美文,進而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教師可以推送精品文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鼓勵學生在對比分析中提高辨識能力;可以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閱讀,展開思維碰撞;可以搭建平臺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直覺;可以鼓勵學生在互動辯論中激發自己的想象力。這些方式都基于學生的閱讀期待視野而展開,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
[關鍵詞]期待視野;賞析能力;小學語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文章,要充分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等環節,促使學生提高閱讀思維能力,進而提高閱讀質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期待。閱讀期待概念基于海德格爾的前結構,指的是在閱讀之前和閱讀的過程中,閱讀主體會根據自己的審美和閱讀經驗形成心理圖式。由于賞析文章的本質是一種精神體驗,所以教師不能忽視學生的期待視野,如果能通過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促使學生的期待視野得以提升,將顯著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
一、適時推介,喚醒強烈好奇
學生是否能真正進入到閱讀中,這首先要看是否能合理激發學生的閱讀心理圖式,如果學生的閱讀期待沒有被喚醒,則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進入到閱讀“場”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的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強弱為其推薦相關的文章,促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并自主展開閱讀。
在學習《詹天佑》時,教師發現有不少學生都對詹天佑的事跡十分感興趣,于是嘗試充分利用學生的期待視野,推薦學生閱讀與之有關的作品。教師首先給學生介紹其他有關詹天佑生平事跡的作品,讓學生對詹天佑的事跡有更充分的了解。教師還發現,不少學生對鐵路的修建十分感興趣,于是就給學生推薦了一些介紹如何修建鐵路的文章,并提出若干問題,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探究。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展現我國鐵路發展的道路圖片,讓學生了解在詹天佑之后我國又出現了哪些優秀的鐵路工程師,又采用了何種方法發展我國的鐵路事業,讓學生增添榮譽感。這些豐富多彩的閱讀能促使學生喚醒強烈的好奇心,進而更主動地展開閱讀。
學者葉圣陶曾經提出:語文教學從課本入手,目的卻是讓學生閱讀各種讀物。適時推介的方式有助于學生進入到閱讀場中,讓學生的閱讀期待視野被喚醒,這樣學生就會更積極地進入到自主閱讀中。教師可以用圖片和視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以用一些具有懸疑性的問題促使學生產生好奇心。這些方式都有助于學生快速進入到閱讀場中。
二、多元比較,培養辨識能力
多元比較是一種展開閱讀的好方法,能促使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如果學生只是閱讀課本中的讀物,則閱讀視野過于狹隘,很難有所提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課本中的文章作為例子,和同類型的文章進行對比分析,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視野,而且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辨識能力。
教師可以將《成吉思汗和鷹》和《鳥兒的偵察報告》這兩篇文章放在一起,指導學生展開閱讀,學生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這兩篇文章雖然都是以鳥類作為主要的描寫對象,但是寫作方法卻截然不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現,《成吉思汗和鷹》講述的實際上是一個小故事,講述成吉思汗從鷹的死中獲得啟迪,最后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華。但是《鳥兒的偵察報告》實際上講述的是科學方面的問題,介紹了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教師還啟發學生思考:“大家在閱讀《鳥兒的偵察報告》時不感到無聊,覺得和《成吉思汗和鷹》一樣都很有趣,這是為什么?”學生發現:“《鳥兒的偵察報告》從鳥兒的視角出發進行分析,將原本沉重的環保問題用趣味性的語言平實地講述出來,因此能更好地吸引人。”在多元比較中,學生升華了閱讀期待視野,分辨能力有所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鼓勵學生展開多元比較閱讀,能讓學生的期待視野得到拓展,提升閱讀的深度。
三、共讀一本,碰撞個性思維
要想提高閱讀能力,家長的陪伴也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對學生家長進行指導,引導其陪伴孩子一起共讀書本。學生和家長可以就文章中的某些內容進行互動討論,這樣能讓孩子更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能從家長的身上獲得啟發,了解成年人在閱讀中能獲得怎樣的感受,進而擴展學生的期待視野。
在學習《美猴王》后,教師組織學生和家長一起共讀《西游記》,并各自說說閱讀其中某些章節后的感觸。比如,在閱讀“真假美猴王”這一部分內容后,學生和家長一起討論了文章的內容。學生的敘述只是講述了自己從故事中獲得的信息,但是并未說出自己的深入感受。家長可以用自己的閱讀感受觸發孩子思考:“其實假孫悟空就是孫悟空自己人性的展現,孫悟空趕走假美猴王,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性,讓自己堅定西天求經的想法。”家長的論述讓孩子得到了啟發,孩子也對文章產生了更多的感受:“我們在學習時也要像孫悟空一樣,趕走自己身上的懶惰習氣,這樣才能獲得進步。”在家長的啟發下,學生的期待視野得到了提升,對文章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小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往往采用的是直覺式的閱讀方法,但是成年人在閱讀時往往有更多的閱讀經驗和生活感受,所以期待視野更為廣闊。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本書能讓孩子從中得到啟發,進而對其閱讀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搭建平臺,展示閱讀直覺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學生閱讀后的頓悟需要和他人分享,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期待視野。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大膽地展示閱讀直覺,展現自己的閱讀收獲。
在學習《螳螂捕蟬》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展開互動討論,說說自己閱讀課文后的感受。有的學生提出:“我在閱讀文章后的第一感覺就是少年真的很聰明。少年知道直接勸諫,效果不好,所以用有趣的寓言故事來啟發對方。這就好像是老師給我們上課一樣,總是用有趣的故事啟發我們思考,讓我們獲得更多的感觸。”教師鼓勵學生:“能夠將故事和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說明閱讀有了收獲。”教師的鼓勵給了學生動力,很多學生都表達了自己的個性化感受。有的學生提出:“我覺得少年不僅很聰明,而且還很有膽量,因為他應該知道如果對方沒有聽懂自己說的,會如何對待自己,但是他有為國盡忠的念頭,還是大膽地表達了想法。”在教師的鼓勵下,更多學生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感想。
在進行展示的過程中,學生講述了自己的閱讀感受,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從他人的展示中獲得啟迪,進而促使自己的閱讀期待視野得到激發。
五、鼓勵互動,尊重不羈想象
英國學者曾提出“說來聽聽”的教學模式,希望學生能大膽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包括對于書本的想法、直覺感受、回憶和好惡等。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可以借鑒這種方式,鼓勵學生互動討論,說出自己的個性化感受。如果學生對書中的某些問題產生疑問,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圍繞這些話題進行辯論,這樣能尊重學生的想象,促使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閱讀感想。
在閱讀《在學校的最后一天》后,教師鼓勵學生展開課外拓展閱讀,閱讀一下和未來工作、生活有關的內容,并大膽展開想象,說說自己對于未來有什么憧憬。學生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并圍繞各種不同的主題展開閱讀,有的學生提出:“我閱讀了《魯濱遜漂流記》,我離開了學校之后也要像魯濱遜一樣去闖蕩,在此過程中,我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我都不會放棄,會勇往直前。”還有的學生提出:“我閱讀了不少關于繪畫的書籍,因為我將來長大后想當一名畫家,所以我現在就要打好堅實的基礎。”這樣的閱讀活動不限定學生閱讀的內容,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設想展開創造性閱讀,并圍繞閱讀的內容自由想象,給了學生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教師要培養學生成為“理想的讀者”,要促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能讓學生在直覺閱讀的基礎上拓展期待視野,展開創造性閱讀。
在基于期待視野指導學生閱讀時,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促使學生激發內心的閱讀圖式,這樣才能讓閱讀者成為自己,進而促使學生積極展開精神體驗和審美感受,提高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葉成珠.閱讀期待視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摭談[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4,(02).
[2]蔡麗玲.“期待視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上),2016,(04).
[3]李文靜,孫藝敏.語文閱讀教學中“期待視野”的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4).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