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爽 張鐵華 時曉磊
摘要:基于學科競賽深入探究高校大學生創新思維訓練體系構建,論述了高校學科競賽開展情況和學科競賽運行問題的歸因分析,從優化學科競賽管理模式和創新思維訓練團隊培育模式、構建學科競賽活動保障機制和創新思維訓練平臺等方面,提升高校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進而實現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學科競賽 創新思維 實踐與探索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6-0029-02
創新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學科競賽是訓練高校大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載體。[1]因此,基于學科競賽深入探究高校大學生創新思維訓練體系構建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本文以某學院為例,問卷調查、體系構建和運行反饋等方面研究顯示,自2012年以來,該院積極組織參與全國性學科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和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教學改革—學科建設—學科競賽”的創新思維訓練體系。大學生通過這一訓練體系,不僅能夠拓展專業知識,還能延伸實踐技能要領。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理論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優化學科競賽管理模式和創新思維訓練團隊培育模式,構建學科競賽活動保障機制和創新思維訓練平臺等方面,深入探討依托學科競賽這一載體如何提升高校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進而實現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的協同發展。
一、大學生學科競賽開展情況
以某學院為例,自2012年以來,學院組織參與全國性各類學科競賽,如“盼盼烘焙食品杯創新競賽”“康師傅杯大學生創意大賽”“‘互聯網+食品仿真模擬競賽”“蛋品科技競賽”等,榮獲全國性榮譽13項,校級榮譽27項。由此可見,大學生參與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勢頭發展十分迅猛,這不僅使教育教學改革效果顯著,更推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但在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執行過程中,仍存在諸多亟待整改的問題。
二、大學生學科競賽問題歸因
雖然學科競賽開展順利并取得顯著效果,但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本調查主要針對三類人群,即未參加學科競賽的同學、正在參加學科競賽的同學以及已經參加過學科競賽并結題的同學分發了500份調查問卷,其中有效問卷481份。本問卷分別針對大學生對學科競賽認知程度、興趣方向、改進措施等方面進行了調查。通過分類統計調查問卷結果并采用SPSS數據分析,發現問題源于高校大學生對學校教育資源利用不充分、學科競賽項目組成員之間以及與導師之間交流溝通存在障礙,突出表現為缺乏完善的學科競賽運行體系的建設。[2]
(一)缺乏創新思維培養體系建設
在此次調查中發現,利用課堂進行實驗鍛煉并鞏固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情況占的比例最大,約有63%,利用業余時間和學長學姐及導師進行實驗的比例相當,分別為20%和21%,通過自身參與學科競賽獲取專業技能知識所占的比例較小,為5%。由此可見,高校大學生通過學科競賽等實踐教學方式來獲取專業知識的比例較低,而大部分高校大學生獲取專業知識的方式仍然依靠傳統教學模式。此外,教學方法沿襲著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很多專業理論知識拘泥于書本上一成不變的舊知識、舊理論和舊技術,立足于高校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無法賦予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新和自由發揮的空間。由此可見,隨著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方式很難滿足這一客觀需要,更無法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二)缺乏運行保障機制建設
經抽樣調查研究發現,高校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上受教與學兩個方面的影響。從“教”的層面,高校教學的開放度不夠。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中一味追求課時量,而對課程質量無量化指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占主體地位,無法賦予學生思維的空間;在實踐過程中,課程內容陳舊老套,無法給予學生創新的動力。從“學”的層面,高校大學生依托教師過分嚴重,創新意識淡薄。就低年級本科生而言,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但對于專業性知識及其拓展知識認知了解渠道較少,對專業研究方向認知不徹底,高校人才培養處于迷茫期。就高年級本科生而言,面對就業升學的壓力,面對繁重的課業任務,無法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年級本科生對創新思維培養的認知度不夠,學生在保證完成日常學習任務的基礎上,忠于畢業設計論文寫作,忽略了創新思維訓練過程的重要性,這也使高校人才培養處于斷層期。
三、基于學科競賽的創新思維訓練體系構建
(一)注重科學化的學科競賽管理模式和創新思維訓練團隊培育模式
一是領導重視,導師負責,培訓扎實。逐步建立科學、規范、長效的工作機制和責任心強、樂于奉獻的指導教師團隊。制訂學科競賽運行和指導工作方案,通過培養學生興趣,提升學生競賽技能依托實踐教學平臺有計劃地開展學科競賽指導工作。[3]
二是管理規范,保障到位,教研結合。在開展學科競賽方面,形成一套以創新思維訓練為核心,以政策制度建設為保障,以創新實踐平臺為依托,教研結合、項目驅動,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院系承辦、部門協助的運作機制。確立院系兩級管理、多部門協同的學科競賽管理模式,形成“興趣小組——創新實踐項目團隊——競賽團隊”的學生創新團隊建設、培育模式,即創新思維訓練體系要做到“四個注重”:一是注重創新思維訓練體系的自主管理;二是注重創新思維訓練內容的自主創新;三是注重創新思維訓練成效的自主驅動;四是注重創新思維訓練水平的自主提升。
(二)構建多層次的學科競賽活動保障機制和創新思維訓練平臺
一是建立評獎評優創新學分制度,完善激勵引導機制。建立評獎評優創新學分制度,能夠形成一種內在驅動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高素質人才,高校通過制定評獎評優認定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學科競賽訓練或競賽獲獎可以認定相應的分值參與評獎評優。
二是穩步推進創新思維培養,營造和諧向上學術氛圍。創新思維體系的構建要建立在學科專業背景下,要充分契合當前學科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體內容和戰略部署,通過不斷深化創新思維訓練內容,改革創新思維訓練模式,建立和諧向上的學科學術創新創業氛圍。截至目前,隨著學科競賽工作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長,但仍然存在優秀率不高,影響面、受益面不大等諸多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加強。
三是搭建創新思維訓練平臺,推進創新成果轉化。以某大學為例,為進一步推進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訓練體系構建,積極搭建創新思維訓練平臺,開展了眾創空間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通過設立眾創空間大學生創業平臺,結合專業特色和基礎設施開展創業指導并提供平臺支持、技術支持和資金支持。通過招募酸奶團隊、咖啡團隊、啤酒團隊、烘焙食品團隊,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創新創業意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增強了學生知識轉化能力,還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
四、結語
創新思維訓練體系的構建需要不斷改革創新,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學科競賽成果顯著,注重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成為必要條件。以學科競賽載體,結合學科專業背景來進一步研究探討高校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雙一流”建設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劉威.科技競賽對大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積極作用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3.
[2]席曉燕,孟麗麗.基于學科競賽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問題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28).
[3]劉淑梅,李霞,廖秋慧.基于“學科競賽+項目研究”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5). ? ? ? ?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