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變化,我們的教材也在隨時變更,《思想品德》這門課程尤其講求與社會同步發展的時效性。2016年起,人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已更名為《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更名帶來了教學內容、教學結構以及教育精神內涵的調整,本文以七年級上冊新教材及原教材文本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新舊教材的比較研究,旨在指導一線教師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七年級;思想品德;教材變更;比較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學生所接觸的生活環境已發生較大變化,學生個體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認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從2016年起,將2003版義務教育階段《思想品德》教材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教材在理念設計、框架構建到具體內容的編排上做了較大調整,對于教師來講,如何重新梳理知識框架、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等都尤為重要。
一、 教材中結構和內容的變更
就目前七年級上冊的新教材內容來看,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與舊教材相比,采取的內容編排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提高學生面對現實所遇問題的解決能力。新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情景探究及活動的呈現方式更新穎、實用,也與目前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問題更匹配,教材內容、結構更加簡化,并與學生的切身成長聯系更加緊密。
最新版的《道德與法治》教材構架,以學生成長的生活邏輯為主線,將相關學科知識更好地融入學生的生活當中,旨在提升學生的生活技能和思想道德素養,幫助七年級學生走向新的學習生活階段,適應新的學習環境。雖然最新版教材與傳統教材秉承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但是最新版的《道德與法治》卻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對于舊教材的超越與創新。
(一) 單元內容與引導語的變更
新版教材在單元內容設置上更加緊湊,將原教材的第一單元《笑迎新生活》調整為《成長的節拍》,第二單元《認識新自我》調整為《友誼的天空》,第三單元《過富有情趣的生活》調整為《師長情誼》,第四單元《過健康、安全的生活》調整為《生命的思考》。這些調整將原教材七上、七下內容進行了整合和重新的編寫,使內容更符合學生該階段所面對的實際生活。
單元引導語對于整個單元的學習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由于單元設置的調整,在最新版的《道德與法治》教材當中,單元引導語也發生很大變化,主要表現在設問句的應用和本冊教材主題的前后呼應上:在一、四單元引導語中明確寫明“生命”二字,以此烘托關于“生命的思考”,通過層層設問的方法,引導學生們更深層次的思索。二、三單元簡單明了,以學生目前接觸最多的人物——朋友、老師和家人為主線,教學生懂得如何與他人交往及如何處理交往中出現的和即將出現的問題。
(二) 板塊構思與安排表現出的變更
教材是一個內容延續的統一整體,它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必須在知識結構的安排上符合邏輯性,從而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學成果。新版《道德與法治》教材,通過“運用你的經驗”“探究與分享”“閱讀感悟”“方法與技能”“相關鏈接”“拓展空間”等板塊的銜接與靈活運用,實現了知識傳授與學生經驗之間的橋梁作用,更好地體現了“生活德育”這一教育思想,使教育的重心從理論走向了實踐,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通過個人經驗與感悟的分享,使教師敏銳地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從而加深師生之間的交流,使課堂教學更加和諧。
(三) 場景設置更加生活化
雖然新舊兩版教材都注重場景設置的生活化,但是2016年最新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在場景設置時,更加接近最新社會生活的變化,比如大膽地將微博、貼吧中的截圖作為教材的輔助說明材料,并加入思辨性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從而鼓勵學生“過健康安全、有意義的生活”,相比簡單的解釋,這種方法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
二、 內在精神變化及教材編寫特色
教材中的問題設計方法和思路發生了變化,表現出了很多思辨方面的內容,通過正面教育與反面教育的結合,并基于開放、互動的主題結構和問題設計來建構教材,設計了一系列開放的主題結構,如“生命的思考”單元中設立了“生命可以永恒嗎”“感受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精彩”等主題,這些主題內容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可以任由學生發散思維,同時可以形成學生個體特色培養和加強班級互動的雙效環境,在結合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提供給他們聯系現實、發散思維、不斷構建新的思維體系的機會,使課本由“現實中的物”轉變為頭腦中的思想,從而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建構和創造的空間。除此之外,本冊教材一個突出的特點是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七年級上冊引用了古文經典,有助于提升師生傳統文化修養,也激發了廣大師生學習古文經典的熱情。
三、 結語
教材是教學的載體,最新人教版《道德與法治》課本,在原有《思想品德》課程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多的新穎性和多樣性,有助于教師深入發掘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豐富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成果。教師應該做好教材變更的研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從而緊跟時代步伐,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王曉麗,張莉.國外中小學教材評價探析及對我國教材審查工作的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5(10):30-35.
[2]秦宗飛.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實現情感目標的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6(10):68-68.
[3]徐彥.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J].新課程·中旬,2017(3):226.
作者簡介:
王敏,江蘇省南京市,南京求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