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花
【關鍵詞】 “互聯網+”;數學教學;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8—0075—01
近些年,科學技術飛速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促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給現代教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互聯網+”背景下的課堂學習,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學習,教師也可以將傳統教學方式與互聯網教學方式結合起來,將傳統教學方式融入互聯網優勢,進而創造出新的教學方式。在互聯網發展的推動下,課堂教學不僅減輕了教師的各種負擔,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科目學習的效率。
一、“互聯網+”背景下課堂教學帶來的挑戰
1. 教學方式的挑戰。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單一的講授式為主,以教師為主體,滿堂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極易形成說教和灌輸,缺乏生動性和吸引力的課堂會令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即使在課堂上,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不能適應教育教學的要求。因此,如何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將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2. 教師素質的挑戰。“互聯網+”讓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在網絡信息化大背景下,人人能夠通過網絡獲取知識,知識獲取的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時,成本卻在不斷降低,這使得人們能夠隨時隨地獲取各種資源,而且更新速度極快、信息量巨大、滲透力超強,教師不再是學生單一的獲取知識的途徑。在“互聯網+”的沖擊下,數學教師傳統的照本宣科的做法難以滿足當代學生對知識的滿足程度,教育的理念、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業務素質面臨新的挑戰。
二、 “互聯網+”背景下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
1. 引入微課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微課”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教學模式,每個微課視頻大約3到5分鐘,講解一個知識點,學生可以利用松散時間對于不清楚的知識點反復觀摩學習,加深理解與印象。在課前,也可以利用微課進行預習,不理解的部分在課堂上由教師進行引導教學。微課的運用讓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都更有針對性,大大提高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可以自己制作微課,也可以在紛繁的網絡教學資料中選擇微課資料,資料選擇要注意不能過長、過難,一個微課僅展示一個知識點即可,避免牽涉過多,影響學生理解。
2. 現實生活相關聯,創造真實的學習情境。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多地來自于教師的解釋,因此,他們總是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這不僅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僅僅依靠記憶也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它易于混淆和遺忘,并且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更加困難。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隨著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他們將擁有“數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思想,從而對數學的價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為生活中本身就是處處存在數學的,所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勤于觀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才能發現問題,提出猜想,然后通過行動驗證自己的猜想,它從另一個角度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性。
3. 利用互聯網實現學習資料的共享。在互聯網發展的推動下,初中數學教學也運用了很多網絡平臺幫助學生學習。例如,博客、微博、微信、qq、微信公眾平臺等,教師可以將微課視頻、動畫視頻課件、網絡上的學習資源發布到各種平臺上,學生也可以通過平臺交流知識內容,學習經驗等,這樣的溝通交流有助于學生課下的復習、預習和拓展。教師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為自己的班級或者某個學習小組組建自己的學習平臺,發布重點難點知識和作業練習內容,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練習。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提供教學內容,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需求和時間安排進行學習。利用互聯網技術,初中數學學習更加豐富有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科目的興趣,讓學生保持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實現資源共享,讓學習更加便利,思維發展更加靈活廣泛,有利于培養綜合素質過硬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