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要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和經驗,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果。時間緊、任務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性逐漸突顯,農村黨支部需要對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懂弄懂落實,承擔基層黨建在鄉村振興中的政治責任,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行引導,不僅要向村民及時傳達國家制定的鄉村發展政策,并且要積極落實政策,積極引領村民脫貧致富。
關鍵詞:鄉村振興? ?基層黨建工作? ?思考
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想實現鄉村組織的振興發展,就必須要打造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進行培養。為此,在鄉村振興中,應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并分析鄉村振興中基層黨建工作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印發,詳細規劃了鄉村振興戰略的一五工作內容,為各區域各部門落實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果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
第一,產業興旺,即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農村地區的農產品要面向市場,在不同程度加工產品和產業價值鏈延伸方面給予高度重視,實現產品附加值的全面提升。
第二,生態宜居,突出鄉村的獨特價值,更注重其宜居價值,充分彰顯其自身的魅力。
第三,鄉村文明,不斷強化鄉村優秀文化內涵,并全面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廣健康且文明的鄉村生活方式。
第四,治理有效。要構建與鄉村政治生態以及社會實際相吻合的復合化治理機制。
第五,生活富裕。在鄉村振興同樣也是其物質與精神文明涵養的過程,可以提高鄉村政治、社會以及生態文明水平,而這也正是生活富裕內涵所在。
黨組織的戰斗能力是鞏固中國共產黨執政,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求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元素,所以必須要高度重視黨組織的作用。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加大黨組織對于三農工作的領導力度,即可將新時代黨領導的農村工作能力充分彰顯出來[1]。習近平在廣東代表團審議期間指出,基層是長治久安的重要前提,同樣也是社會安全穩定發展的必要保障。所以,應當強調基層工作的資源作用、管理作用與服務作用,充分利用相關性措施,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能力,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重要作用,為鄉村振興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充分利用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對鄉村振興加以引導,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積極開展基層治理工作。
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對習近平總書記的黨領導和建設論述進行深入學習,踐行新時代黨組織的建設要求,通過黨組織的政治建設,不斷強化組織能力,促進基層黨組織的進步與發展,保證基層黨建工作更具活力。在長期實踐過程中也同樣證實,黨組織在開展農村事務中占據關鍵性地位,而鄉村的振興發展,也必須要強調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作用。
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發展,必須全面創新并落實基層黨建工作,通過多個途徑以基層黨建促進鄉村振興。
(一)振奮精氣神
在鄉村振興建設中,應強調陣地建設的作用,不斷增強凝聚力,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活力[2]。在實踐期間,也建設農村黨員活動站,向農村黨員與農民群眾傳播先進的文化,不斷培養農民群眾的素質水平,使得基層矛盾得以化解。與此同時,在組織不同類型文化娛樂活動的過程中,也要對黨組織的政策進行宣傳,對生產發展加以探討。黨員活動站可以凝聚農民群眾,在弘揚正氣的同時,也彰顯出黨組織所具備的服務功能與政治功能。
(二)組織開展主題宣講活動
鄉村地區財政部門應設置專項的扶貧資金,而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同步落實物質、精神和文化脫貧工作。與此同時,應注重農民群眾的思想再教育工作,對其價值觀扭曲的問題加以解決。鄉村基層黨組織也應當將主題宣講當做重要路徑,對農民群眾進行有效組織,在宣傳活動當中融入文明新風的內容和扶貧脫貧政策,以現身說法的方式,增強自我教育效果,使農民群眾的內在動力不斷增強。
(三)為弱勢群體提供服務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基層黨組織應創建弱勢群體代辦協辦工作站,由黨員負責。同時,招募大量的志愿服務者,為村內老弱病殘的農民群眾提供生產、生活以及精神方面的幫助。縣委也應當在日常工作中,保證農村黨員的傳幫帶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建立并健全聯帶體系,確定相對應的聯帶任務,要求黨員承擔相應的任務[3]。這樣一來,即可確保農戶間的幫助,以共同致富為發展目標。除此之外,各個鄉鎮黨委也應當正確認知扶貧濟困的長效性特征與長期性特征,對產業發展推動脫貧工作落實提供必要保障。針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也能夠利用小額貸款入股分紅的方式,有效增加自身的經濟收入。對于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以選擇城市企業務工,使增收的途徑得以拓寬。
(四)大力發展集體經濟
集體經濟的大力發展,能夠使鄉村振興的基礎更加堅持。通過村級集體經濟規模的不斷壯大,使得黨中央在農村地區的執政基礎更穩固,且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能力也不斷提高。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內容了解到,只有將村級集體經濟當做基層黨組織工作重點,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才能夠使村級組織為農民群眾提供服務的能力不斷提高。在黨的十九大會議中,詳細部署了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深化改革速度,確保農民群眾的財產權益,最終實現集體經濟的壯大發展[4]。借助村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促進脫貧振興工作的落實。
其中,應利用思想引導與政策拉動等諸多方式,不斷強化鄉村基層黨組織的責任感與緊迫感,實現壓力向動力的轉化。與此同時,要強調已經建成產業項目的重要性,盡量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并跟蹤指導計劃發展產業項目,將其示范性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在此基礎上,省市縣駐村工作團隊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覷,應對扶持資金進行合理規劃和使用,不僅要保證資金投入的謹慎性,同樣也必須要在短時間內獲得扶持資金使用的效益。仍需注意的是,土地清理工作與有償使用工作的作用也十分關鍵,鄉鎮應積極開展此項工作的研究,對存在的問題加以解決,有效豐富集體收入路徑。
(五)強化基層黨建工作
在基層黨建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將其堡壘性作用發揮出來,加快鄉村的振興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明確規定,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加大領導鄉村振興的力度。在實踐過程中,要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建設作為重點,將其政治功能充分發揮出來,不斷增強其組織能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5]。對黨組織的主張、決定進行大力宣傳,同時積極領導基層黨組織開展治理工作,以實現改革發展目標。與此同時,要充分融合基層黨建工作和治理工作,充分凝聚向心力,對村級事務進行嚴格規范,強化村級組織建設力度,使得黨組織在農村地區更具執政基礎,為鄉村振興有效助力。
(六)人才作用的充分發揮
應對農村地區企業家與縣籍域外專家的帶頭作用進行充分發揮,為農村經濟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提供必要保障[6]。其中,應定期組織鄉村黨組織與企業家舉辦產業項目對接會議以及洽談會議,并對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動態性信息進行定期地發布,保證城市生產要素有效地轉移至農村地區。另外,農村地區也可以集中域內外的企業家與專家,創建活動小組與顧問團體,針對農村經濟發展提出相對應的建議與想法,使得鄉村振興的基礎更加堅固。隨后,也應當積極制定并推動人才政策的落實,借助鄉村人才實現振興目標,將不同類型人才的作用與才華充分發揮出來[7]。在此基礎上,需要在三農領域貫徹落實專業人才培育工作,保證農村專業人才自身的服務保障能力得以全面提升。最后,要不斷完善激勵體系,對健全的政策措施與管理路徑進行研究與制定,使得更多的社會人士積極地加入到鄉村建設過程中。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充分彰顯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農村發展觀。而全新的發展理念引導下,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與落實也體現出黨組織對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關注。為此,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積極創建文化、生態發展與現代治理機制。作為基層黨組織,需在黨建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強化政治建設力度,形成黨組織領導農村工作的理念,明確農村發展方向。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落實基層黨建工作的同時,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參考文獻:
[1]段鵬超.鄉村振興中的基層黨建工作如何抓[J].人民論壇,2018,(16):188-189.
[2]田莉.為何要把政治建設擺在農村基層黨建首位[J].人民論壇,2018,(12):68-69.
[3]張燕.鄉村振興背景下精準扶貧的基層黨建工作探析[J].社科縱橫,2018,(09):20-22.
[4]農華禮.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對鄉村振興的推動效應研究[J].山西青年,2018,(10):70-71.
(作者簡介:黃耀麗,歷史學碩士,河南省中共南陽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研室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