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宇
摘要:在我國學校教育中,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主要是為了扎實學生的學習基礎,培養學生一定的學習思維。而在小學學校教學中,數學課程,可以說是和學生最為陌生的課程了,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會有一定的難度。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想要讓學生能夠掌握好相應的數學知識,首先就要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熟悉感,其中生活化教學,便是很好的教學方式。然而,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生活化知識展開課堂教學,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有什么意義和作用,這些都是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認真探討的。因此,本文將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數學課堂
所謂的生活化教學,實際上就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結合一定的生活知識,對學生進行數學課程的教授工作。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知識,不像其他課程在生活中隨處可以看見,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數學知識不那么容易理解。而通過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就可以讓學生將數學和生活有效的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實現更好的數學課堂教學。因此,本文將結合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對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展開探討。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一定的教學問題,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數學課堂的推進,需要教師采用生活化課程教學來解決。
(一)學生難以理解數學課程知識
一方面,在現在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很容易就能夠發現,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不怎么好。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理解模式還存在于具象思維的理解上,而數學知識,其中許多蘊含的知識都是在抽象思維的理解上,這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容易對知識進行理解。
(二)教師教學方式過于高大上
另一方,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對學生采用的教學方式,都比較高大上。換句話說就是教師在進行課程內容講解的時候,都沒有結合學生的生活進行結合,只會一味的從教材內容出發,進行課堂教學活動,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學生在聽天書的學習狀態。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和課堂來說,都是具有極大的教學意義的。下面,我將就生活化教學的作用,來談談我的看法。
(一)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首先,在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進行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對于學生來說,最好的理解知識的方式,莫過于與生活相結合,小學生對于生活中的知識,記憶總是格外深刻。特別是對于數學知識這種學生不容易理解的課程知識來說,通過將知識與生活一聯合,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到知識的內涵,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二)形成更好課堂教學互動
其次,小學數學教師進行生活化的課堂教學,還可以形成很好的課堂教學互動。對于小學生來說,老師在教授知識的時候,一般都不敢和教師交流自己的意見,總覺得老師高高在上。但是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學生的話匣子就像是被打開了一樣,很多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就會和教師探討了,從而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動,促進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正是因為在現在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上面所提到的問題,同時生活化教學又對學生有極大地促進作用,還可以很好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要為學生構建一個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課堂。但是如何構建呢?下面,我將來說說,我的三點小建議。
(一)結合教材,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第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構建生活化課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教材進行展開。對于學生來說,教材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源泉和渠道,同時在教材中所體現和展示出來的知識也是學生所應該掌握的。所以教師即便是在構建生活化課堂教學時,也應該要結合教材進行出發,從而才不至于本末倒置。而對于生活化課堂教學來說,其中最好的形成方式,就是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通過這樣一個情境的建設,可以舒緩學生學習的緊張心情,而且還能夠讓學生更加投入到課程學習,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大數的改寫》的時候,這節課程主要是要讓學生掌握以“萬”為單位的計數方式,并知道“四舍五入”的方式,寫出近似數,從而來培養學生數學思維。針對這樣的一節存是數字的課程,教師想要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就可以從計數的方式出發,來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一個超市的場景,其中在超市有一系列的打折產品,而在打折的產品中,我們就能夠看到有標35.7的,有標24.9的,還有標0.53的,針對這樣的產品,教師讓學生聯想一下:“有什么辦法能夠讓你在買東西的時候,快速知道自己大概要花多少錢?”,這個時候,就會有學生說道::“用手機計算器。”,教師這個時候可以肯定學生的想法,繼續問:“如果不能使用計算器呢?”,學生再答:“把小數點去掉”。從而教師便可以根據學生的話頭展開“四舍五入”的數學方式的運用,并能讓學生嘗試將超市中的產品價格上的小數點去掉,然后進行估算,最后看看和實際算出來的價格是不是差不多。通過這樣的一個方式,為學生構建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同時,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二)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例相結合
第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能夠看到在小學數學的教材內容中,每一個單元在內容講解完畢之后,都會有對應的練習題讓學生展開訓練。這些練習題的目的主要是要讓學生對知識再一次的鞏固,從而促進學生數學課程的發展。但是在這些練習題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題目都比較直接簡單,很多舉的例子都不是學生日常所能夠接觸和碰到的,這樣一來就會造成學生對于題目的不理解,反而不利于學生解題。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將題目進行轉化,換成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從而實現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消化和理解。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筆算乘法》的時候,這節課程主要是要讓學生掌握乘法的計算法則,并知道乘數是三位數的計算法則,從而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計算能力。針對這樣的課文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課堂教學的練習題與生活中的事物結合起來,讓學生進行計算,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說:“在我國,一座小山上一個人可以種237顆樹,我們學校剛好有420名學生,如果組織去種樹,那么一共可以種多少樹呢?”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課堂上,而且還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生活化的數學課堂,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三)運用小組合作,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第三,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構建生活化數學課堂的時候,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可以讓學生小組之內合作對知識展開探究。對于小學生來說,總是喜歡三三兩兩進行活動,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能構建生活化課堂提高學生興趣,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牢固記憶知識。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垂直與平行》的時候,這節課程主要是要讓學生掌握什么是垂直、什么是平行,針對這樣的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小組,結合教材的定義,嘗試用身邊的事物,將垂直和平行這兩種理論定義,通過直觀的方式展示在大家面前。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能夠實現生活化的課堂教學,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
總而言之,在現在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展開生活化課堂教學,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需要,特別是在現在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既存在著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又存在著教師教學方式不正確的情況。而通過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夠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互動,幫助學生實現更好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教材,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并用列舉生活化的事例,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理解,或者是通過合作的方式,實現生活化的實踐探究,最終實現良好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黃文塔.巧用生活魅力 展現課堂精彩——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當代教研論叢,2015,(03):63-63.
[2]李巧紅.走進社會生活,彰顯數學魅力--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J].考試周刊,2014,(59):65-65.
[3]陳榕宗.巧引生活之水,澆灌學生數學思維之花——淺談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探索[J].新課程導學,2016,(02):84-84.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王灘鎮九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