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然
摘 要:慕課作為我國在線課程的重要載體,為受教育者提供了海量學習資源,已成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以河南師范大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大學生對慕課程認知程度、大學生學習慕課的主動性、大學生對慕課的滿意度評價等進行調查統計,分析出大學生慕課學習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在學習者高對慕課的認知度、高滿意度的表面風光下,掩蓋不住的高學生流失率和低教師測評等的問題。
關鍵詞:慕課;學習現狀;大學生;在線課程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共享性的在線課程模式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應運而生。慕課即大型開放式在線課程,最早在美國興起,由名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翻譯而來,慕課作為在線課程最富影響力的組成部分,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選擇[1]。在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明確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建設智能化校園,利用現代技術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基于慕課的大型開放課程為現代化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了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成為我國教育現代化目標實現的中堅力量。
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以河南師范大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對慕課程認知程度、學習慕課的主動性、對慕課的使用評價等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從目前大學生慕課學習現狀中找尋所存在的問題,以期為今后慕課的革新發展提供重要明確的方向。
1 研究設計
1.1 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以河南師范大學在讀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與方法實施
問卷調查法。在問卷星平臺設計問卷,問卷內容包括3個方面:學生對慕課的認知與了解程度、學生在慕課學習中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對慕課的滿意度評價。問卷初步設計完成之后,首先向10名同學發放問卷進行預測。根據填寫結果和學生填寫問卷后的意見反饋,對問卷的題目設置進行恰當調整,使問卷更方便學生理解與填寫。
問卷完善后隨機向河南師范大學在讀大學生發放,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84份回收率為94.7%,經過手動篩選,其中有效問卷272(男82份,女190份),有效率為95.8%。
2 調查結果分析
2.1 學生對慕課程認知程度
在關于對慕課的了解程度的調查中(見表1),有2.6%的大學生表示自己非常不了解慕課,5.9%的大學生表示自己不了解慕課,40.1%的大學生感覺自己對慕課了解一般,32.3%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對慕課很了解,19.1%的大學生認為自己非常了解慕課。結果顯示,有大約91.5%的大學生對慕課有所了解,但有半數的大學生對慕課僅是淺層面的一般了解,故大多數大學生對慕課這種新型網絡教學課程有一定了解,但認知程度不高。
2.2 大學生慕課課程學習的主動性
大學生慕課課程學習的主動性主要通過3個方面判斷,分別是:大學生已學習慕課課程數量、大學生日均學習慕課時長、大學生慕課課程完成度。
對大學生已學習慕課課程數量問題選項的回收答案進行統計分析發現,8.3%的大學生沒有學過慕課,23.8%的大學生學過一門慕課,27.6%的大學生學過兩門慕課,25.8%的大學生學過3門慕課,14.5%的在校大學生學過3門以上的慕課。即絕大多數大學生都學過慕課課程,學習3門以上慕課的學生僅占學過慕課課程總人數的15.8%,也即慕課課程并未成為大學生學習知識的主流平臺。
對大學生日均學習慕課時長問題選項的回收答案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絕大多數的大學生日均學習慕課時長小于兩小時,只有極少數的大學生能平均每天學習慕課在兩小時以上,排除慕課課程微課形式視頻時長較短的客觀因素,大學生慕課學習時長較短主要是因為缺乏傳統學習氛圍以及系統明確的學習過程規劃等。
對大學生慕課課程完成度問題選項的回收答案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過半大學生未能堅持學完慕課課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慕課與傳統課程的教學方式與性質的截然不同,以及大學生的學習課程的主動性不足。
2.3 大學生對慕課的滿意度評價
對學習過慕課的大學生進行滿意度統計,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絕大多數大學生對慕課的課程安排、課程內容、課程教師的教學方式持有滿意的態度,隨著慕課在我國的不斷發展,其影響力也在不斷加深:慕課課程不斷豐富、使全國學生區域限制的學習形式多樣的課程。然而仍有少數大學生對慕課持有不滿意的態度,這也是慕課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與挑戰:如何在互聯網平臺下實現個性化教學,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 問題與總結
3.1 存在的問題
(1)無同步監督與恰時引導所導致的慕課課程教學效果不佳,學生流失率高。慕課因其網絡平臺限制下只能進行單線程的教與學[2],導致無法在課堂教學的同時進行隨時的師生、生生交流互動,在觀看慕課視頻時沒有教師的監督,很容易讓自主學習能力與自控性弱的學生走神,甚至因沒有教學代入感而放棄課程學習。
(2)慕課無法從授課教師端進行有效測評反饋,由于龐大的慕課學習者群體,授課教師沒有足夠的精力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反饋[3],這與“小班教學”與“一對一授課”中實現個性化教學完全相悖,致使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
3.2 總結
近年來在線課程已成為新興的教育課程模式,慕課作為在線課程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分支,其研究成果也越來越多,本次調查以河南師范大學的學生為例,從大學生對慕課程認知程度、大學生學習慕課的主動性、大學生對慕課的滿意度評價這3個角度對大學生慕課學習現狀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發現,絕大多數大學生對慕課這種大型開放式網絡教學課程平臺有一定了解并且滿意度較高,但普遍對慕課的各種平臺功能認知程度不足,導致不能使慕課平臺物盡其用。而大學生已學習慕課課程數量較少、大學生日均學習慕課時長較短、大學生慕課課程完成度較低等問題也大是學生學習慕課主動性不強的重要表現,故在慕課受到大學生廣泛好評的當下,也應重視所面臨的諸如監督機制與測評機制完善的問題與挑戰,以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好的大學,沒有圍墻”。
[參考文獻]
[1]楊根福.MOOC用戶持續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6(1):100-111.
[2]鄧宏鐘,李孟軍,遲妍,等.慕課發展中的問題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3(19):212.
[3]許濤.慕課背后的爭議研究綜述[J].中國大學教學,2015(7):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