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興長 徐燁
摘要:我國偏遠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問題一直以來都深受黨和國家的重點關注。文章以民族地區返貧預防的主要難點為研究對象,文章認為引起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地區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及教育等公共服務的缺失。文章以期能為政府有的放矢地開展精準脫貧及預防返貧工作,實現民族地區包容式發展,提供一些科學建議。
關鍵詞:民族地區;精準脫貧;預防返貧
我國民族地區的的貧困問題由來已久,并且民族地區貧困狀況不斷變化,并且存在脆弱性的特征。如何讓從根源上防范少數民族地區返貧問題,保住好不容易取得的扶貧成果,實現民族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是當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民族地區精準脫貧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偏遠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經過各方努力,民族地區脫貧人數大幅增加,提振了民族少數地區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了少數民族地區的公共社會服務。
如表1所示,從貧困人口來看,民族八省區占全國比重在2014~2015年有所增加。從貧困發生率來看,雖然民族八省地區與全國一樣從2010~2015年呈現下降趨勢,但是民族八省區貧困發生率依然高出全國貧困發生率6.4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民族地區脫貧依然面臨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問題。
二、民族地區主要返貧因素
(一)生態環境脆弱,因災返貧
我國少數民族主要生活在西部偏遠山區,這些地區地形地貌復雜多樣,生態環境脆弱,并且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頻發。這些地區本身就并不適宜居住。一旦出些上述自然災害,破壞力是極大的,當地受災人口將面臨居無定所境地。此外一旦發生自然災害,當地人口返貧后再想脫貧的成本是相對較高的,災后的建設期也更長。
(二)社會保障體系亟待完善
民族地區的因病返貧現象嚴重,社會保障體系亟待完善。西部民族地區由于所處偏遠的山地地區,生存條件較為惡劣,容易導致地方疾病的高發,并且民族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較低,當地人口普遍面臨這就醫難度大的問題。即使異地就醫,去市里或者省里大型綜合性醫院就醫,但是高昂的醫療費用與較低的醫療報銷水平共同導致民族地區返貧現象嚴重。
(三)市場風險
由于民族地區自然條件,區位因素的影響,產業過于單一,民族地區人民大多從事第一產業的生產活動,以及不具備對農產品市場把握的能力,因此受到農產品的市場價格波動對于返貧的影響較大。
(四)沾染惡習
民族地區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容易沾染賭博、吸毒等惡習。如沾染了毒品,對于已經脫貧的人返貧成為必然,甚至導致深度貧困,更有甚者可能走上更極端的違法犯道路。
(五)思想觀念難轉變
民族地區大都處于西部偏遠地區,市場活躍度不高,大部分仍然處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階段。處于該經濟階段時期,人的普遍價值觀普遍是安于現狀及得過且過的。
另一方面,多年來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民族地區的轉移支付,以期使民族地區貧困人口能實現脫貧。但是一旦實施這些措施的制度設計不合理,很可能出現政策的負效應,在某種程度上淡化了奮發圖強、窮則思變的意志和能力。
三、民族地區預防返貧對策探討
(一)易地搬遷防范因災返貧
民族地區大部分所處于資源較為匱乏,自然環境較為惡劣的區域。有些地區甚至已經不具備現代人生活的最基本的條件。在上述區域,即使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使當地人脫貧,但是一旦受到大自然的不可抗力,可能一夜之間,這樣區域的人民必將重返貧困。
因此,采取移民搬遷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該部分人群的返貧率。當地政府要充分利用好各種國家政策,把民族地區生活在環境惡劣,易發自然災害區域的人群搬遷到適宜居住交通便利的區域,這樣才能從根本性解決,由于自然災害而使民族地區的人民重返貧困的問題。
(二)健全完善貧困人口保障體系防范因病返貧
針對民族地區因病返貧問題,應該加快重大疾病治療藥物納入醫保的速度,減輕民族地區人口的醫療負擔,從而使民族地區的人口少了一份后顧之憂,擠出資金投入到疾病預防、教育及再生產等方面。
同時,當地政府引入商業保險到民族地區,鼓勵民族地區人口購買商業保險并給予補貼,作為現有社會保險的補充。現有社會保險通過系統結算的,但是商業保險的好處在于,一旦出現了重大疾病患者可以立即獲得一筆資金用于治療,給與社會保險做了重要的補充。
(三)市場風險防范
對于農產品市場風險的防范,民族地區政府應該組織建立農業風險基金,通過提取部分扶貧資金作為農業風險基金來源。當出現農產品市場價格異常波動,對民族地區從事農業的民眾造成不可預見性損失的情況,農業風險基金對該部分返貧的人口進行補助。
此外,調整民族地區農產品種植結構,過度單一的農產品的種植結構更容易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多元化的種植結構可以分攤由短期市場價格波動引起的市場風險。
(四)加強基礎教育
有研究表明,人力資本的積累是預防返貧的關鍵。人力資本的積累又主要來源于基礎教育和技能培訓。減輕貧困人口的教育負擔,增強家長讓孩子繼續上學接受教育或者技能培訓的意愿。提高老師的待遇,不但要招的來好的老師,更重要的是留下好老師。
(五)加大民族地區公共服務供給
除了上述一些舉措以外,民族地區政府應該加大公共服務的供給。牌類及麻將等是農村普遍的娛樂活動。這些娛樂活動很容易造成賭博發生,出現該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民族地區人口教育水平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因為其他娛樂設施與公共服務的缺失。
同時民族地區政府應該制定合理有效的失業補助政策,防范讓少數民族出現超出合理范圍的自愿失業的現象。最終為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創造好的脫貧環境,再者提高其自身積極性,促進民族地區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并且不再返貧。
參考文獻:
[1]董楊柳,苗敬臣.大數據時代精準扶貧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07).
[2]王國勇.我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問題探析[J].農村經濟,2015(09).
[3]張笑蕓,唐燕.創新扶貧方式,實現精準扶貧[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4(09).
[4]羅楚亮.經濟增長、收入差距與農村貧困[J].經濟研究,2012(02).
[5]莊天慧,張軍.民族地區扶貧開發研究——基于致貧因子與孕災環境契合的視角[J].農業經濟問題,2012(08).
*基金項目:2017年度國家民委民族研究一般項目“民族地區精準扶貧脫貧案例與經驗研究”(2017-GMB-018);2017年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項目(戰略項目)“甘肅省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戰略對策研究”(2017F-20)。
(作者單位:蘭州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