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民
【摘 要】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不錯的成績,為進一步加快建設進程,新時期鄉鎮群眾文化工作得到了重點關注。本文從新時期鄉鎮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現狀和解決策略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新時期;鄉鎮群眾;文化工作
我國鄉鎮居民占大多數,為提高我國整體精神文明建設就需要重點抓群眾文化落實工作。通過建設鄉鎮文化,改善鄉鎮群眾的精神生活層面,增加群眾生活中的樂趣以及精神層面的需求,提高我國基層群眾的綜合素質,這也是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的潮流。
一、新時期鄉鎮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鄉鎮群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他們對生活追求檔次也與日俱增。原有的生活模式單調枯燥,很多人內心不平衡,容易躁動。鄉鎮群眾文化工作建設就顯得非常迫切,滿足群眾的要求,平復其動蕩的心理,這對促進社會和諧非常有幫助。其次,我國整體文化水平單靠優秀的人才是不夠的,更需要的是人數眾多的鄉鎮群眾的支持,需要提高鄉鎮基層人民的文化水平,才能整體提高我國精神文化水平。最后,豐富的鄉鎮文化活動能夠帶動人們生活的豐富性,更多的信息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提高鄉鎮群眾生活的質量,促進鄉鎮教育的發展。通過改變鄉鎮群眾的思維模式,把傳統的舊觀念摒棄,轉變成新思維成為素質水平更高的新農民。同時也能促進我國的綜合發展水平,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二、新時期鄉鎮群眾文化工作的現狀
鄉鎮文化建設對我國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主義的發展,各地鄉鎮文化建設都取得不足的效果。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在新時期的鄉鎮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鄉鎮文化活動簡單無味、政府支持力度不夠、建設工作不夠創新、鄉鎮文化建設相關人員素質水平較低等等,具體的方面如下:
一是鄉鎮文化活動簡單無味,設施落后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我國鄉鎮群眾文化工作也不斷地落實,相比最初的鄉鎮面貌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從整體來看,我國鄉鎮文化還處于落后的階段,鄉鎮文化活動簡單無味,設施落后。很多鄉鎮不僅沒有文化場所、休閑娛樂廣場,也沒有成型的圖書館以及文化站。很多鄉鎮雖然在政府的幫助下城鎮擴建并同時增添文化設施,但文化設施沒有發揮效果,可能只是起了擺設作用。再加上沒有合理的管理,幾年之后文化就出現故障。
二是政府對鄉鎮群眾文件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夠
新時期,鄉鎮群眾文化工作對我國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也清楚意識到此工作實施的重要性,但卻沒有加大力度落實,對其仍不夠重視。更多的是重視宣傳,實踐工作不到位;更多的是注重形式,工作內涵不明確。沒有把鄉鎮群眾文化工作真正落實,群眾也不能真正體會新時期帶來的變化。究其原因,還是政府對此項工作的資金投入不夠,導致群眾活動不能按預期所想展開;也是文化專業建設隊伍不夠強大,缺乏與之相關的專業人才,缺少建設新農村經驗的管理人員。另外,政府牽頭組織的鄉鎮文化活動太少,不能調動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三是建設工作不夠創新,跟不上時代發展
跟隨社會發展的腳步,鄉鎮文化建設工作就慢慢投入實施。隨著時代步伐快速發展,鄉鎮文化建設工作仍在原有的基礎上開展,沒有一點創新性,滿足不了人們對生活與日俱增的需求。小計劃中的建設工作一完成,可能就面臨著更新,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腳步。導致群眾不能完全享受新時期文化工作建設帶來的新改變。
四是鄉鎮文化建設相關人員素質水平較低
鄉鎮群眾文化開展需要高素質、專業化的隊伍帶領,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到位。但從實際來看,我國建設鄉鎮文化工作的相關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不高,在規劃建設中缺乏長遠計劃,帶領群眾參與文化活動中的負責人落實工作不到位。許多鄉鎮文化干部隊伍平均年齡較大,專業素質水平較低,創新能力不夠,不能很好地帶領隊伍進行有效的管理組織,人們群眾也就只能盲目地參與無效的文化活動。
三、新時期鄉鎮群眾文化工作的相關解決策略
一是創新群眾文化活動
新時期,普通的群眾文化活動已不能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所以需要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向著具有探索創新精神、與鄉鎮相結合以及和時代接軌的文娛活動方面創新。首先,打造具有學習氛圍的鄉鎮。鼓勵群眾自主學習,陶冶群眾情操。在鄉鎮建立圖書館,讓群眾有條件補充知識,提高文化素養。其次,開展與當地習俗相關的特色文化活動。當地的群眾對本土文化有著特殊的情感,如果加強本土文化活動的建設定會吸引更多的群眾主動參與,打開群眾封閉的心門,把大家團結在一起,增加凝聚力。最后,與時代相結合的文化活動才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梢酝ㄟ^鄉鎮播放電影團結群眾,也可以家家戶戶送電視,覆蓋網絡,讓更多的群眾了解國家的時政,對其他城市居民也有了解,逐漸改變群眾的傳統思想,被普及新的文化,成為高素養的新時期群眾農民。
二是加大政府對文化建設的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加大對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完善鄉鎮的文化設備。其次組建高素質水平、專業性高的隊伍參與實施工作。在他們的帶領下高效率完成鄉鎮文化活動的開展。最后政府要加強監督作用,確保建設文化工作在計劃中完成。并成為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帶領群眾人民一起接受新的改變,鼓勵有文化才華的農村人民建立自己的團隊,擴大影響,讓更多的群眾人民收益。在工作之余接收文化活動帶來的積極影響,健康快活地工作并娛樂著。
三是加強鄉鎮文化隊伍建設
加強鄉鎮文化隊伍建設,培養一批高素質、有責任的年輕專業建設人才。首先加大力度對鄉鎮文化建設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其次,提高薪酬待遇吸引更多的有用之才參與建設隊伍。最后,對于成立的鄉鎮文化隊伍要定期進行培訓,讓他們不僅了解群眾各方面情況,而且要掌握新時代發展的變化相應地調整建設管理計劃。
四、總結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可以推動我國的經濟、政策的發展。只有政府真正重視文化建設,相關的工作人員才會更用心地配合政府的工作。通過提高基層群眾的文化素質,實現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海平.關于鄉鎮群眾文化建設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9(05):13.
[2]薛寶奎.基于新形勢下鄉鎮文化站創新群眾文化工作的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02):208.
[3]李艷.鄉鎮文化站群眾文化工作的推進研究[J].大眾文藝,2018(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