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健
【摘 要】我國的中職院校正處于高速發展的時間段中,為了提升學生對知識靈活應用實踐的能力,大多采用的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現代學徒制。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校通過與校外知名企業聯合的方式,將該校學生輸送到企業進行工作。對于學生理解專業知識并加以實踐十分有效,另一方面,也可以盡早讓學生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本文針對現階段中職院校中的現代學徒制進行分析探究,提出相關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中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問題探究;人才培養
在二十一世紀初,我國的中職院校大多存在教學方式單一,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即使中職院校的教育目標定位于技能實踐,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參照普通的中學教學方式,形成了以知識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長此以往,學生缺少實際的操作經驗,在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模式下,學校通過與企業合作,學生能夠接觸到專業技能的實踐,能夠綜合的鍛煉能力。為了培養新時期下的技能型人才,中職院校需要優化教學策略,針對現階段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完善,實現學生的技能修養全面發展。
一、中職院校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下的問題
(一)校企配合上的問題
采用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模式,學院通過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踐、展示自我能力的平臺,進而逐漸提升其專業能力。而企業選擇與中職院校合作,則認為可以用較為低廉的工資獲取更大的勞動成本。兩者的目的完全不同,實際上難以銜接起來,實現校企的雙贏。校外企業對員工的招聘有一系列嚴苛的規則,在正式進入工作前,需要度過長達三個月的實習時間。學生的時間也較為緊張,在實習期內無法真正的接觸到實際工作內容,而是從事一些零碎的、毫無技術含量的工作。另外,學生在企業進行工作,大多仍抱有自身學習的想法,態度散漫,無法盡快適應現代企業快速、緊張的工作節奏。正是出于以上幾種原因,企業鮮少愿意與學校合作[1]。
(二)政府缺少扶持政策
其實現代學徒制源自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經過實踐發現這是極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國家也提供了相應的政策支持。但是,我國的現代學徒制還處于發展階段,缺少國家政策的扶持,中職院校中16歲以下的青少年是不能工作的,對雇傭童工的相關處罰十分嚴厲。因此,在現階段的中職院校與企業都沒有法律的保障,現代學徒制難以實施。
(三)學生缺少充足的實踐時間
現代學徒制的概念下,學校與企業需要交叉進行學習與實踐,保證學生一邊接受理論課程的學習,一邊在企業進行實踐工作。但是在中職院校的課程中,理論知識課程過多,學生自身的時間也較為緊張,無法留出充足的時間準備企業的實習。另外,根據我國的教育條例規定,學生的學習時間與實習都有明確的安排。但是在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實習時間需要由企業與學生共同商量確定,同時企業對學生的安排存在較多的不確定因素,影響學生的最終實習時間,難以進行調和。
(四)學生在外實習缺乏安全保障
中職院校的學生還未成年,仍不能完全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無論是校園還是企業對學生的實習管理都存在不小的挑戰。特別是一些危險系數較高的專業,例如電焊、數控之類,本身就具有較大的安全隱患。如果安全管理體系不健全,輕則給企業帶來不小的損失,重則威脅學生的生命安全。我國在這方面還缺少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及時構建相應的管理部門,但是缺乏責任的具體落實以及管理制度的明確無法有效的保障實習期間學生的安全[2]。
二、對中職院校優化現代學徒制的策略
(一)加強政府政策的引導作用
我國的中職院校進行完善的現代學徒制,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而我國對于現代學徒制度的實施畢竟還處在發展階段,需要多參考國外發達國家的教育經驗,結合我國國情進行適當的調整。另一方面,需要法律的保障,將中職院校實施現代學徒制納入相關的法律制度中,并且對其中學校、企業、政府的責任都進行準確的劃分。最后,政策可以鼓勵企業與中職院校進行合作,促進現代學徒制的順利實施。例如,學生的安全管理問題,如果政策明確規定在實習期間學生的安全問題由企業全權負責,則在實際的工作中,企業需要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保障學生的實習安全,加強企業內部員工與學生的溝通,強調安全問題。
(二)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協調合作
現代學徒制的順利實施需要學校與企業兩方的配合,高職院校以教學為主要目的,而企業則將盈利放在首要位置,兩者的合作將會產生一定的矛盾,需要進行合作與協調。首先,學校需要對當前的教育理念有明確的認識,意識到學校培養人才是為了服務于企業。根據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進行教學上的調整,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另外,企業在實習期間也應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提供學生鍛煉的機會以及平臺,促進學生的成長。同時在實習期間,企業也可以對學生進行考察,表現優秀的學生可以觀察后期發展,以便畢業后更深層次的發展[3]。
(三)雙方共同加強學生的實習管理
中職院校實行現代學徒制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其專業素質,而主要問題也集中在實習期間的管理上。想要將管理制度落實,需要企業與學校雙管齊下,共同加強管理意識。學校在對學生的管理上占據主要地位,需要對學生最基本的利益負責,同時也是學生的直接管理單位,在管理制度的實施上更加有效。而企業是學生實習期間的管理負責單位,學生也隸屬于企業員工的一部分。學校應與企業共同制定管理制度,雙方對管理責任進行明確的劃分,有效的加強學生實習期間的安全管理。最后,企業應在實習期間內提供專業的技術人員作為實踐指導,盡快讓學生適應企業的工作流程。考核階段的成績也應該分為兩大部分,企業與學院都應做出相應的成績評價,以學院傳統的考核方式為主,企業實習成績為加分項。
(四)規定具體的實施方案
現代學徒制的推進絕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的,學校在實施前,需要對實習方案進行準確的規劃,不單是校企合作實習內容開展的方針,也是學徒制度實行的基礎文件。完善現代學徒制的構建需要企業與學校雙方的共同努力,對學生的管理制度也應提前制定。具體的方案策劃中,主要包含了學生實習前期的準備工作,例如與企業的合作,了解企業的工作內容、管理制度、工作時間等,選擇最優的合作對象簽訂合同。在實習期間,學院也應對學生的實習進度有所了解,幫助學生解決工作上遇到的困難,同時根據學生的實習報告反饋在教學方面的側重點,進行適當的調整。同時對企業的安全管理進行監督,切實維護學生的安全。在實習后期,學院主要負責與企業溝通,了解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表現,并結合學校內的表現制定公平的考核標準[4]。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代學徒制是現階段中職院校使用的主要教學方式之一,符合現代院校發展的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目前存在諸多問題,學院與企業都應做出一定的優化,共同推進我國應用型人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國峰, 張立場, 袁春季. 中職學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教育與職業, 2016(11).
[2]陳浩, 龍秀, 黃巧娟, et al. 中職學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瓶頸及對策[J].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 2017:8.
[3]王曉云 . 現代學徒制背景下人才培養策略的構想——以中職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 江蘇教育, 2017.
[4]郭景娟. 中職院校汽修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新校園旬刊, 2017(7):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