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貴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高校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民辦高等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成為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為民辦高校轉型發展提供了契機,必將引領民辦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關鍵詞】國家戰略;教育思想;契機;引領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高校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民辦高等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總體上看,民辦高校辦學實力仍然薄弱,在日益激烈的高校競爭中仍然處于弱勢地位。進入新時代,民辦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加強內涵建設無疑是實現彎道超車和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
一、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戰略
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個“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201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開宗明義: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意見》站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戰略高度,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人力資本素質。
2015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關于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文件10余項,極大地促進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迅猛發展。2018年9月,《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國發〔2018〕32號)要求,把思想、認識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上來,為高校打造雙創教育升級版吹響了號角,是新時代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指南。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對民辦高校來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
二、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教育思想
起源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創新創業教育拓展了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路徑,初步形成了一套理論體系和教育方法,已經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生產力,必將對社會生產和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創新創業教育以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立足學生可持續發展和全面發展,是對現有人才培養體系的重塑。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開發,更是創新意識、法律意識、成本意識、團隊意識、風險意識、勞動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與提高,融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于一體,完全契合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的根本要求。創新創業教育要求高校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思想和方法改革,打造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質量標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重構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學籍管理制度,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強化實踐訓練,使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推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最終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引擎”。它絕不是簡單地對現有課程體系的補充或完善,不是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幾門創業教育課程而已,而是一種重構。
三、創新創業教育為民辦高校轉型發展提供了契機
民辦高校轉型發展是推進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我國現有普通本科高校1000多所,但結構不盡合理,培養理論型、學術型人才的高校比較多,培養技術技能型的高校比較少,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部分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特色不鮮明,重理論,輕實踐;學科專業設置盲目滿足考生和家長要求,脫離社會實際;科學研究重學術,輕應用;師資隊伍重學歷,輕實踐經驗和能力;校企合作育人缺乏制度保障,流于形式較多;畢業生就業率不高,就業質量偏低;部分高校依然面臨生存危機。民辦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結構深度調整的開端,是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我國高等教育走向多樣化的里程碑。201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鼓勵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2016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指出,要提升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近幾年,國家和各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政策,形成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態環境,客觀上推動民辦高校尊重教育規律,在辦學定位、人才培養方案、學科專業建設、教育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模式、考核評價標準等方面深入變革。民辦高校必須善于抓住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發展帶來的契機與東風,切實轉變觀念,并落實到行動上,全面轉型,形成特色和優勢。
四、創新創業教育引領民辦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相比公辦高校,民辦高校體制更活,路徑更廣,可以做到“醒得早,起得早”,可以抓住創新創業教育的大環境引領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關鍵是要構建立體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從以下幾方面思考:一是轉變教育理念。不僅要求教師,更要求學校高層,完成從就業驅動型教育向雙創引導型教育的轉變。二是堅持頂層設計。建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組織領導機構;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重構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考核評價制度,建立師生主動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機制;改革科研成果轉化獎勵制度,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改革學籍管理制度,推行創新創業教育學籍卡;探索創新創業教育學分制度,建立學生第二成績單。三是創新培養模式。建設實踐基地,建立與德智體美勞相融合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實訓平臺,滿足雙創實踐“全覆蓋”的需要;開展創業實踐,實訓實習的課時占專業教學總課時的比例達到30%以上;改革教學方法,全面推進案例教學和項目教學,擴大學生學習自主權。四是構建師資隊伍。專職與兼職相結合;培訓與自學促提高。通過教學評價、績效考核、職務(職稱)評聘、薪酬激勵、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強教師提高實踐能力的主動性、積極性。五是自主建設課程。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試點部分專業課程向創業課程轉化;建立普適課程、提高課程和精英教育課程群。六是堅持需求導向。推進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構建有利于地方和高校共同發展的創新創業生態大環境。
【參考文獻】
[1]李克強在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發表致辭.中國新聞網,2014年09月10日
[2]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全文)[Z].2015-03-16
[3]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全文)[Z].2016-03-17
[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Z].2015-05-13
[5]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Z].2018-09-26
[6]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Z].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