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強聰
【摘 要】新媒體時代為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溝通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同時也遇到了一定的挑戰,如何利用好新媒體促進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溝通成為一項重要議題。本文從機遇、挑戰到提出解決策略為脈絡,希望探索出在新媒體時代促進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溝通的行之有效的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輔導員;學生;溝通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當今社會的媒介環境已發生重大變化,網絡與新媒體異軍突起,改變了人們的信息環境,也改變了交流的方式,大學生與高校輔導員之間的交流更是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7.7%;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i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技術促進高校輔導員和學生進行更好的溝通成為一個重要議題
一、新媒體時代為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溝通提供機遇
新媒體的出現為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溝通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接下來本文將以“5W模式”為脈絡來分析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溝通的現狀。
(一)控制分析
在傳統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方式較為單一,溝通的主導者仍然在于輔導員,學生起到被動的聆聽角色。但在新媒體時代傳播者與受眾是可以互換的兩個角色,學生不再單純的承擔受眾的角色,也能成為主動傳播信息的傳播者。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輔導員與學生能進行更加平等的溝通,學生更加愿意通過這種方式將自己內心所想與輔導員溝通。比如說目前在我所管理的學生中有一個因學生家庭環境的影響導致有溝通障礙,在面對面交流時他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新媒體平臺為他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式與老師交流,而我也能借助新媒體得知學生最新的狀況。
(二)內容分析
輔導員與學生交流的內容很廣泛,當學生遇到感情問題找不到人抒發時、當學生感到學習存在很大壓力時、當學生家庭出現變故時等等這些情況,輔導員作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往往成為了學生的傾述對象。但在新媒體時代由于網絡的匿名性,拓展了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聊天內容,以前不能當面和老師反映的問題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傳達。比如在對某同學評優評先有異議時又或者對班委工作有意見時,新媒體平臺無疑成為一個較好的反饋方式。
(三)媒介分析
在傳統媒體時代,媒介形式主要是文字,而在新媒體時代則集合了多種媒體表現形式,如文字、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新媒體可以借助其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來進行傳播活動。反映在輔導員與學生的溝通上則是使得雙方交流的形式更加多樣,也使得傳達的內容更容易被理解,同時新媒體時代傳播更快速,也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四)受眾分析
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新媒體加強了和受眾的互動,傳受雙方的角色可以互換,在輔導員和學生的溝通中,同樣如此。當輔導員需要通過新媒體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時輔導員是傳播者的角色,受眾則是學生;當學生需要向輔導員傾述時,輔導員則是受眾,傳播者則成了學生。傳播學中的使用與滿足理論認為受眾是積極主動的,對于媒介產品的消費是為了滿足個人化、經驗化的需求。因此當輔導員和學生通過新媒體平臺交流時,更應該考慮到學生傾向于接受哪方面的信息,怎樣的表現形式是最易被學生所接受的。
(五)效果分析
目前我國社會受到了多元思想的挑戰,價值導向在現在顯得至關重要,高校輔導員要利用好新媒體技術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同時要引導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輔導員和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美國傳播學家 M. E. 麥庫姆斯和 D. L. 肖于1972 年發表的《大眾傳媒的議程設置功能》中提出“議程設置功能”理論假說,提出大眾傳播具有一種為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ii。這種議程設置的功能在輔導員與學生的交流中也同樣存在,比如輔導員可以主動并且較多地發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案例給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同時也能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中的接受程度。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與與學生溝通存在的挑戰
新媒體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既能促進輔導員與學生的溝通,也會對當代大學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首先會導致人際溝通障礙;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反而忽視了與現實生活中人的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他們的成長。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成為“低頭族”,沉浸在虛擬世界中,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讓手機等新媒體工具成為輔助學生的工具值得輔導員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其次,網絡世界錯綜復雜,學生不能很好地分辨信息;當前人們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從如此多的信息中選取適合自己的對于現在的大學生來說還需要不斷學習。盡管說現階段的大學生掌握技術更快、接觸信息更廣,但他們在面對網絡世界巨大的信息時往往顯得無所適從。比如當他們面對網絡謠言、網絡詐騙等不良信息時,很有可能會選擇相信,這對輔導員工作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最后學生對輔導員話語權的挑戰;傳統的輔導員與學生的溝通基本上都是采取面對面的交流方式,一般輔導員是處于主動地位,引導談話的進行,學生是被動接受并與輔導員進行交流。而新媒體時代,傳受雙方可以進行互換,學生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享有高度的主動權和話語權,經常參與熱點話題討論和傳播,這種開放自由的空間性會讓學生語言措辭和溝通內容充滿隨意,這對輔導員的權威也構成較大的威脅。iii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提升溝通的有效途徑
在新媒體時代,輔導員要以此為契機,發揮新媒體的優勢,采取有效策略回避上述問題,不斷拓展輔導員與學生的溝通途徑。一是在新媒體時代輔導員與學生溝通要增強靈活性和雙向性,注重以情感為基礎,只有當學生認可了,才會將自己內心想法告知輔導員。在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所具有的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點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同時作為輔導員要及時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手機等新媒體工具,而不能沉浸其中,使自己成為工具的俘虜。二是提升輔導員和學生的媒介素養;根據上述存在的問題,要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主要從以下兩點來進行。第一作為學校和輔導員要盡可能的教育和引導學生,通過宣傳教育讓學生能從網絡世界找到有用的信息,進而分辨出謠言或詐騙等有害信息。第二作為學生本人,要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不能過于依賴新媒體,同時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新媒體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再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中找到平衡的位置。三是加強輔導員溝通交流的主導性;在新媒體時代輔導員與學生交流既要符合網絡交流的特點,同時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與學生的溝通中要起到主導地位,而不能讓自己處于被動地步。要做到以上這點輔導員自身需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懂得如何運用新媒體平臺,使其傳達的信息能更好的被學生接收;其次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掌握新媒體溝通技巧,用詼諧幽默的方式教育和引導學生;最后在虛擬環境中,作為輔導員要以身作則,要用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工作、高尚的品格教育感染學生,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iv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為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溝通提供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存在一定挑戰,作為高校輔導員要占領網絡輿論陣地促進和學生的交流就要提升自身媒介素養,同時要加強自身與學生交流的主導性。
注釋:
i CNNIC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ii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 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94-199.
iii 黃璐.潘榮華.王燕.新媒體時代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有效溝通研究.錦州醫科大學學報.[J]2017年5月.
iv 郭斐.淺析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有效溝通機制.新西部[J].2018年08月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