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青婧
摘 要:文章針對國內水利投融資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出了有效的改革策略,希望能夠為國家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水利施工行業? 投融資體系? 改革策略
一、水利投融資常見的不足
(一)地區水利建設所需資金不足
水利基礎設施施工項目要求省、市、縣配套大概一半的經費額度。盡管財政機關對東部、中部以及西部區域的投資政策已考量到地方財政的差別,但經濟不發達的區域依舊難以落實配套經費。近些年,國家增加了水利建設經費的撥付,對優化國家水利設施建設起到了顯著作用,同時也呈現出了基層政府資金配套困難等現狀。因為公益性水利項目投資較高、見效較慢,地區財政匹配公益性水利設施建設的積極性較低,財政配套經費供需明顯不足。
(二)金融系統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水利施工項目的公益性屬性和金融機構的盈利性相沖突,影響著金融機構對水利施工企業信貸投資,尤其是商業銀行。由于水利施工項目產權模糊、信貸主體很難達到要求、缺少項目擔保制度等問題,制約著金融機構的全面發展。水利興修的經費需求量多、時間長,風險預防和控制較難,還沒有制定風險的補償制度與貸款的保險制度,所以,金融機構針對水利行業的信貸投資非常之謹慎。
二、水利投融資體系革新策略
(一)挖掘出金融機構的功能
金融機構屬于社會經濟的重點,在逐步擴展與優化公共財政為主途徑的基礎上,要挖掘金融機構的功能,執行水利施工的金融扶持政策,統一采用財政與貨幣政策,來激勵金融機構增多水利信貸經費。
首先,激勵金融機構擴大水利信貸經費規模。扶持政策性金融機構進行水利施工中的長期政策性信貸項目,在經費來源、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監管規范等層面對開展政策性金融活動機構采取差異化政策,挖掘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信用擴大作用,提高對公益性水利施工項目的扶持力度,指引商業銀行增加水利項目的信貸經費。激勵金融機構加強對經營性水利項目貸款力度,加快經營性水利投融資進度。其次,要貫徹執行財政貼息制度。拓展水利工程財政貼息的規模與范圍,結合不同水利施工項目的施工特征以及工程性質,明確財政貼息的范圍、時間與貼息率,合理延伸公益性水利施工項目財政的貼息時間,并提供良好的貼息率。對具有大型公益性的水利施工項目,提供財政全額擔保與貼息支持。最后,改革水利工程收益權質押貸款等各種融資形式。明確新建水利工程與已建水利工程運營收益權質押效果,進行質押貸款。開發大型農田水利機械與大型農電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業務,把水資源成本、水利修建基金等收入視為質押開展銀行融資,擴展小型水利、水利以及渠塘產權抵押借款。
(二)引入社會資金參與水利設施建設
灌溉及發電等相關水利工程的準公共產品性質為引入社會資金打好了基礎,要多措并舉,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水利設施建設,依靠社會力量建設水利工程。
首先,建立健全的水利施工經費的投融資系統。引導有條件的地區建立水利融資系統公司,采取政府投入資金、土地準備、盤活存量資本等手段融資。積極開展BOT、TOT、BT以及PPP等全新的水利工程融資形式,延長資本融資鏈條。
其次,激勵社會資本與外資參與水利設施建設。引導民間投資參與農田灌溉、農鄉水電建設、市政供排水與污水處理的基礎建設及經營中;指引水土流失區域的農田集體經濟建設與水土保持;促進小型農業水利設備通過承包、租賃以及拍賣等模式實現產權流轉;合理使用外資,積極分配低息、長久國際金融機構貸款用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學習引入外企在城市交通和電站開發等方面的實踐經驗,適當的拓展外資使用的范圍與規模。
再者,激發群眾參與水利設施建設的積極性。根據多融多補、多做多補的宗旨,提高“一事一議”的財政貼補力度,采用以獎代補、先做再補、民辦公助等形式,指引農民參與抗洪、泄澇、灌溉等施工項目中。遵循“群眾自愿、獲取收益、量力為之、民主決策”等原則,指引農民自主參與項目的早期設計、項目施工與項目竣工后管護的整個過程。
最后,優化稅收等制度。根據增值稅的變革與立法進程,優化農鄉水電的營改增制度、水利項目耕地占有稅制度等。執行國家針對農鄉用水安全項目建設的各項稅收優惠制度,規范補貼制度,將防旱和節水設施等引入補貼范疇,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積極參與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中。
參考文獻:
[1]李婷,鄭垂勇,夏管軍.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績效的熵權模糊綜合評價[J].江西農業學報,2016,28(03):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