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斯 李鐘林
[提要] 東北亞地區經濟的多邊合作始終處于在艱難中緩慢推進的階段。阻礙該地區經濟多邊合作的因素包括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但以非經濟因素為主。該地區在全球范圍內影響力不容小覷,因此對阻礙該地區經濟合作的因素進行分析,將有助于東北亞經濟合作發展,最終在實現各自國家利益基礎上,實現多方共贏。
關鍵詞:東北亞經濟合作;現狀;阻礙因素
中圖分類號:F11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2月25日
一、東北亞區域的界定
近年來,關于東北亞地區的研究層出不窮,但對東北亞地區的界定始終未能達成一個統一的標準。一般情況下,公認的為美國外交關系協會指出東北亞包括韓國、朝鮮、日本、蒙古國、中國的東北地區以及俄羅斯的遠東聯邦管區,即整個環亞太平洋地區。但是,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對東北亞地區的范圍做出了許多不同的界定。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認為東北亞僅包括朝鮮半島和日本;李振福、王夢穎(2016)認為,東北亞除了美國外交關系協會界定的區域外,還應該包括中亞五國、阿富汗全境以及與我國隔太平洋相望的美國。
自十五、十六世紀發現新大陸以來,海洋成為各沿海國家的重要戰略陣地,隨著全球化和現代航運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通過海洋運輸完成,海洋的開發和利用儼然已經成全球化的必經之路。所以,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將東北亞地區界定為俄羅斯、中國、朝鮮、韓國和日本等五個國家。
二、東北亞區域經濟現狀
東北亞地區的經濟合作由于政治、經濟體制和歷史遺留問題等眾多因素的存在,雖然經濟合作在不斷的發展,但是到目前尚未實現一個良好高效的運行機制??傮w來說,東北亞地區的雙邊經濟合作較為成熟,而多邊經濟合作仍然任重道遠。
中俄之間的經濟合作自“一帶一路”實施以來獲得眾多實質性的成果,中國已經連續三年成為俄羅斯的第一大貿易國,2017年中俄雙方貿易額達到840億美元,過去10年的年均增長速度為19%,并最遲在2020年使中俄雙方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此外,雙方就加強在世貿組織、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多邊框架下的溝通協作,共同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方面已達成共識,用人民幣完成“一帶一路”投資項目建設也成為現實。
2015年中韓自由貿易區經過多次談判最終建立,中韓貿易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環境。2017年韓國對中國貿易出口額高達1,421億美元,同比增長14.2%,占韓國出口總額的24.8%;韓國自中國進口的貿易額高達978億美元,同比增長12.5%,占韓國進口總額的20.5%,中國以絕對的優勢保持韓國進出口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
2017年日本對中國的貿易出口額為1,328億美元,同比增長16.7%,占日本對外出口貿易額的19.3%,以0.3%的微弱差距落后于美國,居于日本對外貿易的第二大出口國;日本自中國進口的貨物額為1,644億美元,同比增長5%,占日本進口貿易額的24.5%,以較大的優勢位居日本對外貿易第一大進口國的地位。
2017年,東北亞地區除中國和朝鮮外的其他三個國家中,日、韓分別為俄羅斯的第七和第八貿易進口國,第十一和第七貿易出口國;日、俄分別為韓國的第二大和第九大貿易進口國,第五和第二十貿易出口國;韓、俄分別為日本的第四大和第十三貿易進口國,第三和第二十四貿易出口國。
綜上所述,中國在東北亞經濟中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而日本和韓國與俄羅斯的雙邊貿易存在著明顯的貿易方向不對等的情況,即日韓從俄羅斯進口大量的貨物,但出口至俄羅斯的貨物卻僅為少數。
三、東北亞經濟合作的阻礙因素
東北亞國家的數量與歐盟等高度一體化組織成員國的數量相比少之又少,且東北亞國家間同樣具有較為相似的文化習俗,但在建立較為低級的經濟合作關系時卻出現重重困難,原因在于東北亞地區雖然政治范圍較為狹小,但是該地區卻是世界矛盾的焦點之一,政治、經濟、軍事和各種外來因素不斷染指該地區的和平發展,特別是非經濟因素的影響,使得該地區的經濟合作頻繁受阻。
(一)經濟因素。東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十分不平衡,經濟體制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該地區既聚集了俄羅斯、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又包含了中國和朝鮮兩個發展中國家;此外,該地區還同時存在著市場經濟、計劃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三種具有較大差異的經濟體制。隨著世界性金融危機的爆發,原為亞洲經濟“四小龍”的韓國進入經濟緩慢增長的階段,而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連續多年經濟保持兩位數增長,近年又進入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始終保持著健康的經濟增長勢頭,國民生產總值也超過日本,穩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在全球化不斷深化的同時,朝鮮在改革方面尚未有顯著性的成果。
(二)非經濟因素
1、交通因素。東北亞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5個國家都擁有較為漫長的海岸線,除日本之外,其余4個國家陸陸相鄰,既可以通過海洋運輸降低大宗貨物的運輸成本,又可以通過鐵路將各個國際市場連接在一起,還可以通過公路運輸連接各個交通樞紐,為開辟廣闊的國際市場提供條件。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俄羅斯地區北冰洋航線開通的可能性加大,在未來會促使東北亞地區海洋運輸的發展,但是由于俄羅斯處于高緯度,目前每年冬季東部的港口都有著漫長的結冰期,嚴重限制海運的正常進行。由于歷史原因,中國東北圖們江地區出??诤透劭诘陌l展受到限制,貨物的進出口只能依靠“借港出?!?,大大阻礙了東北亞地區的貨物流動。朝鮮近兩年不斷釋放出實行改革的信號,但改革的過程十分艱難。目前為止,國際社會還沒有看到朝鮮施行突破性的開放政策,所以該國在國際貿易中交通運輸發展也存在著許多障礙。
2、國家關系因素。朝鮮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多次進行核試驗、美國對朝鮮的多項制裁、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相互對抗、并未得到妥善解決的中美貿易摩擦問題、中日間時常發生的“政冷經熱”現象和日本毫無依據的與中國進行領土主權之爭、中韓之間的“薩德”導彈問題、朝韓半島的歷史遺留問題、日本不能正視歷史、各個國家之間的領土爭奪等因素都使得東北亞的政治局勢難以實現突破。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東北亞國家間進一步的經濟合作。
3、社會制度因素。東北亞五國中,中國、朝鮮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日本、韓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俄羅斯20世紀實行社會主義制度,之后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在制度差異下,實現較為均衡的經濟合作較為困難。
4、民族情感因素。東北亞是一個民族眾多的區域,雖然日本以大和民族為主,朝鮮、韓國民族構成也較為單一,但俄羅斯、中國分別匯聚了194個和56個民族。不同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階段中,因地理位置和生活習慣以及宗教信仰不同,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心理差異。復雜的、多元的民族文化將會導致國家關系在發展過程中出現排斥和松散的現象,反映在經濟合作中便是難以形成共同利益,缺乏經濟的融合性。除此之外,各個民族雖有其優秀的一面,但不可否認也都具有亟須改進的一面。例如,日本的大和民族,是一個極其矛盾的民族,因為其自古以來都生活在狹長而又資源稀缺的海島上,所以該民族的居民大多呈現出內向的性格,甚至帶有自卑的心理,但在經濟取得較大的發展、國際地位提高后,明顯走向了驕傲自大的極端;朝鮮和韓國的民族單一,但同樣受到地理位置和其他原因的限制,兩國民眾也都有些許的自卑,但韓國在成為亞洲四小龍后也變得傲慢起來。上述國家在情感深處仍然受到歷史傳統的限制,反映在經濟合作上就是言行不一、反復無常、背信棄義等。使各國在經濟合作過程中很難建立互信機制,這無疑為加強經濟合作增設了障礙。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是局部地區的不和平因素仍舊存在。加強東北亞地區多邊經濟合作,必須首先解決國家之間的非經濟因素,在國家發展觀念上形成共識,才能為開展經濟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振福,王夢穎.泛東北亞經濟貿易合作的動力與前景[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2016(6).
[2]岳惠來.促進東北亞海洋經濟合作共建“一帶一路”[J].東北亞經濟研究,2017(2).
[3]吳莫愁.北極航線對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影響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2).
[4]張軒堃.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困境與策略探討[J].全國流通經濟,2018(6).
[5]張緊跟.從區域行政到區域治理:當代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路向[J].學術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