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俊煥
【摘? 要】本文主要以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用性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為依據,首先介紹思維導圖概述,其次從運用思維導圖,整理素材、運用思維導圖,引發學生生活感悟、運用思維導圖,擴展學生寫作視野三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用性,旨意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思維導圖? 初中語文? 作文教學? 實用性
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對教育行業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語言口語交際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語言教育的一項重點內容,尤其是寫作能力。通過作文教學,不僅可以樹立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加強學生對社會事物的認知,還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對學生今后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然而,大部分初中學生在語文作文教學中表現出詞語匱乏、寫作思路混亂、主題不突出的現象,增加了作文教學的難度。思維導圖為作文教學中一種新型手段,其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樹立寫作結構,利于學生更好地參與寫作活動。以下為筆者對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實用性的相關分析與建議。
1.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在發展前期,其主要是學生記錄學習內容的方式之一,并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思維性學習工具。在諸多教育學者的認知中,覺得思維導圖是新時代的新型學習模式,作用在學習者的大腦,涉及左腦的順序、文字與邏輯和右腦的圖片、想象與空間等。總體而言,思維導圖可以作為人類思想情感表達與傳遞的一種形式,是人類大腦思維轉變的自然產物,可以廣泛地應用在人類學習與生活中的多種方面,利于學生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高。
2.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用性
2.1運用思維導圖,整理素材
素材的選取與整理是作文教學的基礎,而思維的實際訓練決定著作文素材的的質量。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期間,應關注學生思維轉換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培養,思維轉換是學生將客觀的事物轉變為主觀形態,而寫作能力是學生將主觀思想轉變為文字形態。所以寫作既是選取素材的思維體現,又是情感的表達,具有較強的個體特征。
例如,初中語文部編版“熱愛生活、熱愛寫作”這節作文課程,主題是生活與寫作,所以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生活與寫作之間的關系圖,基于生活創設出思維導圖。內容為回憶學生感觸最深的一件事,將事情的開始、經歷與結果進行描述,并且在文章結尾處總結自己的體會,點明主旨。由此教師借助簡單的思維導圖引導為學生的寫作明確目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選取素材的方式,又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轉換能力,升華學生自身情感。
2.2運用思維導圖,引發學生生活感悟
寫作來源于生活,只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寫作,才是最有影響力、最有感染力的創作。初中語文教學在組織學生參與作文教學活動期間,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寫作,增加學生寫作知識儲備量。同時,教師要深入與學生接觸,充分了解學生內心,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巧妙地運用思維導圖,引發學生生活感悟。
例如,部編版初中語文“抓住細節”的寫作指導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期間,需重點向學生強調細節描寫的重要性。細節描寫,是指對人物、事件與環境的特征進行細致描寫與說明,作為凸顯故事情節與生活經歷本質的重要媒介,應用在寫作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從自己熟知的人物或者事件入手,圍繞某一中心,對其進行細節描寫。這樣學生在創作思維導圖的同時,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
2.3運用思維導圖,擴展學生寫作視野
要想更好的開展初中作文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前利用網絡收集寫作資源,將新穎的題材進行加工,進而轉為屬于學生自身的文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僅僅是挖掘具有價值的創作資源,并非是采取死記硬背的手段記憶寫作資源,通過優美詞句的欣賞,為學生寫作提供參考資料,擴展學生寫作視野。同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在查閱資料過程中,將自己的創作思路與想法記錄下來,便于學生有效篩選寫作內容,不斷為學生的創作添加色彩。
例如,部編版初中語文“學寫游記”的寫作指導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憶自己的親身經歷,并查找相關資料,了解游玩地點景象的特點與周圍人文精神,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自主創作思維導圖,將游記的原因、地點、人物與參與活動的過程羅列出來,與其他分享。在此期間,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導圖進行修改與優化,最終明確寫作思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應用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初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優勢,巧妙地將思維導圖滲透在作文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凸顯作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麗.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實用性初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9)
【2】奚麗紅,金書輝.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小學電教,2016(6)
【3】夏曉靜.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用性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