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麗超 肖歡歡 王爽 權超穎 支子 武琳娜
摘? 要:本文采用實地研究法、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以河北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實施路徑的研究,去探索和了解我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現狀以及所存在的問題,找出制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因素所在,并提出適合我省農村實際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實施路徑,為我省農村體育工作獻出一份力量。
關鍵詞:農村體育? 公共服務體系? 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a)-0164-02
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如今我國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我國正在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在這個物質生活有所保障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自身的健康。然而,我國的公共體育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尤其是農村地區十分匱乏,這直接影響著農村人民健身的積極性,這一現狀間接地成為了老百姓健身道路上的攔路虎。2016年8月26日在政治局會議上通過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政府加大了對農村公共體育的關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相對以前也有了明顯的改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它直接影響著我國農村體育資源的分配與布局,進而影響著農村體育的發展前景。因此,我省應該對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給予大力支持,以此來保障我省農村體育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 河北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的原則
1.1 以人為本原則
人是體育鍛煉的參與者,是體育鍛煉的主體,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應遵循以人為本原則,應結合當地農民的實際情況,實際需求進行資源的配置,而不是搞一些面子工程,應切切實實地從農民出發。
1.2 兼顧效率原則
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的過程中,應該遵循產出大于投入的原則,要講究效率,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成果。而不是花著政府的錢,做一些面子工程,應該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體育資源的投入。
1.3 統籌平衡原則
目前,我省農村經濟狀況差異較大,對于貧困的農村,體育資源十分匱乏,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民群眾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也不利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順利實施。因此,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的過程中,政府要顧及到經濟較差的村莊,而不是只考慮那些經濟狀況較好的村莊,做到平衡發展,健康發展。
2? 河北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現狀及致因
(1)由于農民群眾的文化水平較低,因而限制了他們對自身權利的追求與維護。在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發展中,農村的體育公共服務往往不被受重視,甚至出現排擠的狀況,這都是因為農民自身缺乏對正當權利的維護,因此導致了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滯后。
(2)區域差別、城鄉差別明顯是我國的一大特征,由于這種特殊狀況的存在,我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也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尤其是那些偏遠地區和相對落后的農村,在體育公共資源配置的過程中往往不被重視,因此也導致了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落后。
(3)體育場地人均占有率低、場地分布不均是我國體育公共服務的一大特征。我國的體育公共資源分布狀況不合理,這些場地往往健在學校和機關單位,而絕大多數人群活動的場所,健身場地卻寥寥無幾,這種不合理的現象,是人均占有體育資源率的低的直接原因。
3? 河北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的總體規劃
3.1 經費投入
體育公共服務需要經費的投入做保障,這部分經費不能只靠政府的撥款,還要充分利用企業的投資、廣大群眾的捐款,體育培訓機構的投資等,要充分調動周邊可利用的資源,做到資金有保障。
3.2 組織相關人員
對于普通的農民,由于他們自身文化水平較低,思想覺悟相對落后,所以有必要組織一些相關人員對他們進行技術指導和思想的開導。如組織管理者去指導他們如何去管理、如何去經營體育設施;組織社會指導員去幫助他們了解體育鍛煉的價值,去傳授他們健身的方法和理念;組織社團幫助他們解決平時鍛煉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等等。通過相關人員的輔助工作,以此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到體育健身的大隊伍。
3.3 活動狀況
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立過程中應該注重開展一些體育活動,活動的形式可以是競賽類和娛樂類兩種。在每一次活動初期,要事先對活動做好規劃,如活動參與人數、活動所需費用、活動規則等;另外還要規劃好一年開展活動的次數,做到條理清晰,心中有數。
3.4 場館設施
我國目前的體育公共設施基本都是以室外的形式存在,在遇到惡劣的天氣時,這些室外設施將無法滿足廣大群眾的健身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建設相應數量的體育場館,而且應該根據當地居民的人數來建設場館的數量、并保障場館的開發利用率,以此來保證人均擁有率。
4? 河北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歸因分析
(1)地方政府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地方官員只根據自己的喜好去建一些體育設施,群眾真正需要的體育需求不去重視,他們認為在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中政府得不到什么利益,也體現不出什么業績,因此在體育公共服務方面總體投入不夠,這直接導致了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落后。
(2)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需要多元化,而不能僅僅只靠政府的撥款援助,要充分利用周邊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進行社會融資,如企業、個體、培訓機構等,然而農民的教育相對落后,再加上投資政策的不成熟,致使農村社會融資不理想。
(3)由于農民文化水平較低,思想觀念相對落后,再加上平時的生活習慣,造成了農民對體育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另外農民收入較低、缺乏閑情雅致,他們沒能力支付健身所需的費用,也沒興趣去參與體育鍛煉,這嚴重阻礙了農村體育的發展。
5? 農村體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的實踐路徑
5.1 供給路徑
5.1.1 改制度保協調,權責明晰
當下,我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比較落后,各級部門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中存在很多不當之處,如權責分明、職能失靈等現象。在整個體系構建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政績化、口號化”等惡劣的現象。因此,要想使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能夠順利的實施,政府必須要改變原來的制度,要做到權責明晰,每項工作落實到人。
5.1.2 促開放保需求,代民立言
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建立過程中,廣大農民群眾是主體,一切的一切都應該圍繞農民群眾來開展。代民立言,建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農民需求表達機制。另外,要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政策,把外界好的東西,值得借鑒的東西引進來,以此來保證體育公共資源的需求。
5.2 公民參與路徑
5.2.1 解決沖突與矛盾
沖突與矛盾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的過程中是在所難免的,如何有效地解決沖突與矛盾直接關系到體系建立是否能夠順利、有效的進行。因此,在體系建立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應冷靜應對,找到解決沖突與矛盾的方法,讓事態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而不是我行我素,任由事態惡化。
5.2.2 聽取意見和建議
我省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上仍處于摸索階段,政府部門就如何建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提出的的建議政府應該虛心聆聽甚至采納,從而為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做好鋪墊。
5.3 執行路徑
5.3.1 加強政府職能,加大體育投入
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應采取多元化的政策,充分調動周圍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如企業、培訓機構等,應達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狀態。然而政府的職能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起著關鍵的作用,體系建立效果的好壞直接取決于政府執行的力度,所以應大力加強政府職能,來加大對農村體育公共資源的投入,使配置能夠順利、有效的開展與實施。
5.3.2 完善公眾體育需求和必備
由于農民群眾文化水平較低,對體育健身意識相對淡薄,因此在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中,農民群眾不會保護、爭取自身應擁有體育資源的權利,再加上政府采取先城市后農村的政策,從而導致了農村體育公共資源的匱乏。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政府應率先做出行動,加大對農村體育公共資源的投入,以此來完善公眾體育的需求。
5.4 均衡配置路徑
5.4.1 引入問責機制,增加透明度
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的過程中,引入問責機制,增加透明度是保障其順利實施的一種有效途徑。我國部分地方官員對當地體育公共資源配置漠不關心,說一套,做一套,不把農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再加上農民群眾文化水平低,體育健身意識薄弱,因此造成了農村體育資源匱乏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引入問責機制,增加透明度,使當地官員處于監督狀態之中。對于那些失職,履行不好職責的官員進行責任追究,遵循有多大的“權”就擔多大的責的原則,以此來保證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立順利的進行。
5.4.2 完善資源配置利益表達機制
使農民參與到體育活動過程中,真正體會到體育所帶來的益處,進而激發其體育興趣,培育其體育意識。因此,在農村體育公共資服務體系建立的過程中,完善資源配置利益表達機制是必不可少的。
6? 結語
目前,我省在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中處于探索階段,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需要找出影響體系構建的問題所在,并制定出相應的政策加以解決,以此來為我省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做出應該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凱,喬澤波.城鄉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約束與創新[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3,36(3):3-6.
[2] 趙吉峰.新農村建設中我國農村體育資源的配置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1(2):13-16.
[3] 韓濤,索建文.社會體育資源配置現狀分析[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2(2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