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俊
摘 要:對新醫改形勢下開展的醫聯體建設現狀進行分析討論,如何在現行醫改政策下,進一步加快醫聯體建設,規范醫聯體運行,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價廉的醫療健康服務,實現人民滿意、政府滿意、職工滿意的預期目標。
關鍵詞:醫聯體;現狀;思考
一、醫聯體概述
(1)自2013年“醫聯體”這個名詞的正式提出,在國家政策的倡導與支持下,各地重視并推廣醫聯體的建設,醫聯體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醫療衛生服務的整合。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醫聯體的建設出現了發展瓶頸。文章通過簡要分析醫聯體發展的現狀,對醫聯體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幾點個人建議,以供參考。
(2)醫聯體是指區域醫療聯合體,是將同一個區域內的醫療資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個區域內的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社區、鄉鎮醫院組成一個醫療聯合體。目的是為了解決百姓看病難的問題,一般的病就不用再擠進三級醫院,在縣鄉醫院也能解決,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醫聯體是是社會發展形勢下醫改呈現出的一種新形式,通過資源整合達到重構醫療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醫療機構功能作用,同時還肩負起構建“分級醫療、急慢雙治、雙向轉診”的合理就診秩序,方便群眾就醫,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責任。
二、醫聯體發展現狀
自2013年以來,醫聯體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各地紛紛探索這種上下聯動的醫療聯合體模式。2016年12月我們縣中醫醫院與楚雄州中醫醫院簽訂醫聯體合作協議,進行緊密型合作。隨后縣人民醫院與楚雄州人民醫院也簽訂了醫聯體合作協議,進行密切合作。不斷推動了醫聯體建設發展,醫聯體以大帶小,以強帶弱優勢逐步凸顯,但體制機制的制約,政策和財政的限制,醫聯體建設發展也困惑迷茫。
(1)醫聯體發展的優勢。經研究及自身體會,醫聯體的發展使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得到了更多政府部門關注,基層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接診量和床位使用率都有所增加,群眾的滿意度也不斷提高,促進了各醫療機構的分工合作,推動合理的診療秩序的建立。
(2)醫聯體發展的困惑
1.由于醫聯體的各類醫療機構隸屬于不同的政府、部門管理,工作重點和利益的分歧,容易導致聯合體內的醫療機構各自為政,統一管理難度大,對基層單位不夠重視,忽略了基層醫療機構功能定位,使得成員機構缺乏自主管理的積極性和權力。產權障礙制約了醫聯體內責任和利益的合理分擔、資源的真正共享。
2.由于醫聯體各機構隸屬不同級別政府、部門管理,受條條框框的限制,人、財、物難于在上下級醫療機構間合理流動,使得人、財、物不能充分發揮效益。上級醫療機構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業務建設目標不明確不具體,科室發展定位不明確,對基層醫療人才的培養力度不夠。
3.受現行財政體制影響,雖然說公立醫院是公益事業單位,但每家醫院基于各地財政狀況不同,人員編制管理不同,對醫院的人財物投入上更是大不相同,千差萬別,有的醫院編外合同制人員已經占到編內人員的兩倍多,但財政對在職在編人員只是補助一部分人頭經費,編外人員沒有一分補助,人力成本壓力較大,每家醫院都要講成本核算和經濟效益。部分上級醫院把派出人員的成本等全部費用分攤給下級醫院,加大下級醫院的負擔。
4.我國已進入全民醫保時代,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健康需求越來越重視,人們選擇醫療機構越來越突出,寧愿多出錢多跑腿多受罪,都愿意到三甲醫院看病,一定程度影響了縣鄉醫院發展,阻礙了分級診療的推行。
5.醫保總額指標限制、績效考核、結算平臺等多個機制環節的制約,病人增加、重癥增多、對自我技術要求提高,醫務人員感到壓力很大,相應的績效分配制度并沒有變化,收入沒有相應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難以為繼,致使醫聯體基層單位業務發展受限。
三、完善體制機制,為醫聯體建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1)加快制度變革,完善機制。醫聯體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治理結構和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制約了醫聯體發展。但目前我國新醫改政策的不斷推進,醫療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推行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去行政化改革,都為醫聯體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有利的外部條件。能為醫聯體打破產權障礙,實現資源整合奠定有利的基礎。
(2)堅持醫聯體是一個整體的前提下,政府加大對醫聯體的醫療機構的財政投入,減輕各級醫療機構的經濟壓力,真正使醫聯體龍頭單位能夠不計成本,真心實意地對縣鄉醫療機構進行扶持,從綜合管理、服務質量、服務技術上提升。
(3)各級醫療機構的產權不一致導致的最大問題實質上是利益不一致,醫聯體內各成員機構之間缺乏共同利益關系,導致整合難以順利進行。
(4)從體制機制上創新。政策不配套、利益分配機制不明確和激勵機制缺失,影響醫聯體的可持續運行。對于醫改來說,應該是醫保、醫藥、醫療“三醫聯動”,甚至醫保要起到關鍵作用,對醫聯體醫療機構采用"總額包干、節余留用"(即按人頭付費)的醫保付費方式。節余醫保基金除部分用于醫聯體發展外,主要用于獎勵職工。加大人財物在不同層級醫院流動,充分合理配置資源,打破條條框框的限制。
(5)政府應盡快完善相應的獎勵制度和考核監督機制,增強基層醫療機構的競爭意識,打破資產整合的障礙,明確醫聯體各級機構的職權和責任,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法人治理結構,實現醫聯體內各成員單位之間的緊密整合,促使醫聯體朝著規范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醫聯體作為我國醫改探索發展的一種新模式,符合我國特殊國情,需要進一步研究,只有重視并解決好醫聯體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發展策略,才能推動醫聯體的健康發展,讓不同等級的醫療機構有明確的分工和各自目標,提升縣鄉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最終促進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分級診療制度的建成,把90%患者留在縣域內治療,達到醫改目標,從而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