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歷來是國家教育部門的重點關注話題,搞好農村基礎教育對于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在全國小學新生中的統一使用為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也給眾多教育人員帶來了更新的挑戰。如何用好“統編本”教材提高小學語文教育的時效性與教學質量,是農村教育同仁共同面臨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統編本指的就是由我國教育部編寫的統編小學語文教材。該套新教材前后共調集了約六十位教育專家、文學作家、教研員以及編輯人員所共同參與編寫,而實際參與過新教材咨詢等工作的學科領域專家更是高達數百人,編寫資源可謂是十分雄厚。教材編寫完畢后,教育部組織了上百名特級教師進行審讀,并于2015年秋季在部分省市學校進行試用,于2017年秋季正式在全國小學一年級新生中統一使用,這就意味著今年先期使用的學生將用到三年級的試教。與城市地區不同,我縣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屬于典型的貧困山區縣,其小學生具有的閱讀能力和掌握的閱讀方法情況令人擔憂。因此,新教材的使用顯然也給我縣小學語文教師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一、“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的變化之處
(一)教材內容方面的變化
統編本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于課文數量的減少。翻閱一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我們不難發現,與原來的人教版相比,統編本的課文數量減少到了32課,教材中的漢語拼音課量也大大減少了,與之相應的識字課卻明顯變多了。針對此種變化,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老師切不要片面理解成只是為了給學生減負,而是想要通過這種結構調整,使得教材所呈現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突出閱讀、口語表達等方面的內容。另外,新教材也融入了大量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古詩詞選文的比重大大增加,在強調文學經典性的同時,課文選篇標準也充分彰顯了時代性。
統編本每篇課文后面,除了“朗讀課文”“讀一讀”等基本的教學要求以外,還有三四個具有一定思考價值的練習題。其中,有理解課文的練習,也有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要求,還有語言實踐的內容。教材編寫者旨在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掌握語文要素,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二)“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的整體特色
基于編者的角度,統編本教材的特色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其一,新教材更加強調立德樹人,旨在通過融入更多的德育內容,省去一些表面文章,于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行。其二,更加“接地氣”。新教材具有新的理念,但絕不掛空,與原先的人教版教材相比,更加凸顯文化育人。其三,合理創新。新教材是由中央關注和批準、教育部直接領導和組織編寫的,與一般的著作不同,教材的編寫需要聽取更多的意見,考慮更多的因素,因而難免也會受到種種制約。正是由于創作空間十分有限,因此,編者在編寫的過程中,并沒有徹底顛覆以往的教材,而是在結合各個版本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創新。其四,更加具有時代性,與當代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更加貼合。
二、少數民族地區小學如何用好“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
(一)科學編排優秀文化內容
“統編本”教材的根本宗旨是落實“立德樹人”。為此,編者在教材中精心選編了漢字文化、古代文學作品、歷史名人故事、文化藝術等多個類型的內容,望通過課文來引導學生感受傳統優秀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針對增加的古詩詞等傳統文化內容,語文老師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通過“日積月累”欄目,有計劃地對該部分課文內容進行合理的分類與整理,如古詩詞類、蒙學讀物類、文化常識類等,該類課文通常要求學生背誦掌握,以積累學生的文化知識。因此必須將“日積月累”欄目真正打造為學生感受傳統優秀文化、汲取精神養分的來源地。其次,精心安排教學任務。新教材依據各類蒙學讀物的特點做出了不同的安排。比如,節選部分《三字經》文字作為識字課文要求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并完成識字任務。基于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針對該類比較容易理解的內容,老師有必要對文字的含義做出簡要的解析,要求學生對文字內容也應稍加理解。而針對《千字文》等比較難以理解的內容,則在理解方面不做過多的要求,只讓學生反復讀背,感受其內容及含義。
(二)用好《和大人一起讀》欄目
我縣是少數民族貧困山區縣,聚居有苗、瑤、侗、壯、水等13個民族,小學生大多是少數民族(80%是少數民族),接受著少數民族的語言、習俗等地域文化,在接受教育、信息交流等方面較城市學生存在較大差異。通過調查、分析,目前我縣小學生具有閱讀能力和掌握的閱讀方法情況令人擔憂:受習俗、語言、習慣等影響,孩子們讀書少,家長文化低,思想落后,大多數家庭處在家長外出務工,孩子寄養留守的狀態。因此,學生閱讀習慣欠佳,能力弱,缺乏讀書的興趣,過多沉迷于游戲、看動畫片中,主動讀書的人很少或僅限于語文書,課外書籍幾乎無涉及。
“和大人一起讀”是統編本教材的一大亮點,此處的大人包括學生父母、家庭成員、親友以及老師。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而“和大人一起讀”這個欄目的主要用意就是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讓學生喜歡上語文學科,實現幼小的良好銜接。一方面,要與學生的父母加強聯系,定期開展一起讀書活動,讓學生家長參與和孩子一起讀書,針對在外地無法參與活動的家長,應通過微信等給家長也布置適當的“讀書任務”,讓他們積極配合該欄目工作,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此,還應當通過召開家長會等,示范家長各類朗讀方法,如一般朗讀、講讀、對話式朗讀等。
(三)正確看待課型區分
課型的區分在一年級可能還不夠明顯,但到了三年級就逐漸凸顯出來了。三年級語文課文主要分為兩種課型,一種為精讀課型,而另一種則為略讀課型。精讀要求老師必須對課文做出比較精細的講解,采用舉例子、給方法等策略以激發學生的讀書趣味;而略讀則更加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即由學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自己讀、自己體驗,并從中獲得感悟。課型的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必然不同,只有二者并重、合理應用,才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如何上好精讀課呢?一方面,老師要合理安排課前預習,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問題作為引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興趣。另一方面,要適當傳授學生一些閱讀方法與技巧,幫助學生快速找到課文中心與重點。同時,還應適時指導學生掌握各類基本的寫作方法,構建“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讓學生能夠真正讀懂課文。
(四)掌握新教材的知識體系
為避免小學語文再次走入應試化的反復操練誤區,語文老師必須要掌握新教材的知識體系,參照教師用書找準各個單元的知識點及訓練點,明確各單元導語的要求,確立各個階段的教學思路,培養學生的語文關鍵能力。統編本語文教材在各個單元課程內容方面做出了一些改進,使得課程目標及教學要點更加清晰,其目的就是方便一線教師在備課環節清楚有哪些知識點是必須要求掌握的,避免照本宣讀問題的出現。新教材注重構建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體系,但語文老師在實踐中要防止過度的操練及過于形式的體系化,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關鍵信息,有目的性、計劃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三、結語
統編本教材的創新勢必會給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帶來重大影響,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師要正面應對這種環境變化,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深入研究思考新教材的理念與意圖,用好新教材,加快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育的改革步伐。
參考文獻
[1]馬之先.統編小學語文教材課后練習題的種類和教法[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8(8).
[2]羅丹.基于統編本教材的小學語文考試評價研究[J].語文建設,2018(9).
[3]段宗平.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的六點創新[J].語文建設,2018(7).
[4]溫儒敏.如何用好“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J].課程·教材·教法,2018(2).
作者簡介:韋彩練,女,1974年生,壯族,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本科,一級教師,從事一線小學語文教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小語教研、閱讀教學和小語課例研究。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