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莉萍
【摘要】語文作為所有學科學習的基礎,它是文化的載體,具有重大的意義。其作為所有學科的基礎,對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古詩詞作為中華優秀文化瑰寶,其教學質量對于學生學習古人思想,感受中華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創新古詩詞語文教學方法已經成了必然趨勢。本文旨在通過分析當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探討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創新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當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
(一)高中生對語文古詩詞學習缺乏興趣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語文的學習比較枯燥,沒有像數學學科那種做出題目之后瞬間獲得的滿足感和自信心,只是機械性地閱讀、記憶,尤其是對于詩詞的教學,雖然其用語講究,情感豐富,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與思辨性, 對于學生在理解上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且一講到古詩詞必然涉及一定的背誦,這對于學生來講,也是一件令其厭煩的事情。而且其作為一項基礎性學科,學習的時限很長,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進行學習,貫穿了整個求學生涯,除此之外,語文學習的成效極其緩慢,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并取得一定的進步。而學生面對著高考的壓力,老師和學生往往是更加注重學習的結果,相比這種見效極其緩慢的學科,學生往往更愿意將精力投入在更加容易獲得進步的學科上,而大多數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引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很多學生自己也不愿意去學習語文古詩詞,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做到交流配合,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對學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古詩詞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很多學校還是存在著“老師講,學生聽”這種傳統的單方面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單一,很多老師往往只是按照教學大綱來制定教學目標和計劃,沒能做到以學生為本,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掌握程度來進行授課,課堂教學形式化。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是以黑板粉筆作為授課工具,僅僅是對書中古詩詞的講述,可是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知識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課本上的知識不夠全面,老師不能做到聯系當下實際,又不能貫穿古今文化,使得教學內容單一,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低下,老師無法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導致了語文古詩詞教學的低效率。更有甚者,有些老師對于古詩詞教學不夠重視,僅僅是機械性地完成學習任務,對知識點的講授也只是按照教學進度安排,老師對古詩詞教學的不重視,使得教學形式單一,使得學生對古詩詞學習提不起興趣,造成了我國現在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三)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和人性化的教學評價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具有較強的語文功底,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量,對語文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把控力。而古詩詞更是如此,其中涉及的古言常識、文學意境等都需要相關語文教師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而當前現狀則是很多老師缺乏一定的專業素養,沒有形成專業的教師隊伍。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進行,課改之后的語文和之前有了較大的不同,教學內容與之前相比增加了很多,教學難度也大大增加,但是由于一些老師教學經驗的不足以及自身素養的不夠,對課改之后的內容還不能完全吸收掌握,更不要說去將其傳授給孩子,使得教學質量大大降低,同時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效。而這帶來的另一種局面就是在對于學生的評價體系上,由于老師自身的素養局限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評價方式,對學生的教學評價僅僅依靠學生的考試成績為標準,依靠一張簡單的考試試卷來評斷學生的分數,試問一張考試卷何以評判一個人的語文學習好壞,而這樣的評價是否太過單一,甚至扼殺學生的學習天賦?
二、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創新策略
(一)提升隊伍素質,改善教學評價
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學校在選拔教師的過程中,應該加大對教師的考核力度,在考核方面加大對自身知識儲量的考核,而在選拔之后應該定期進行筆試考核,將其與教師職稱評價掛鉤,從而監督老師不斷注重提升自身素養。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我,增強專業素養,擴大知識儲備量,鍛煉教學基本功。在當前課改的形勢下,老師應該不斷提升自我,更新教學方法,通過設置問題、引入觀點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課堂,從而達到課堂高效。
而在教學評價系統上,雖然說從目前眼光來看,高中的教學就是為了高考服務,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樣的評價體系所帶來的問題,老師可以在語文的教學評價上加上對學生的日常表現評價,或者加上學生對自己的自我評價,從多方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最終形成較為客觀的評價。
(二)利用多媒體創建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古詩詞自身理解上的困難性,其中的作者生平、創作背景,還有意象使用,在學生理解的過程中都具有一定的難度,這也是造成學生對語文古詩詞學習的興趣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創建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加強對創作背景和詩詞意象的理解,進而促進古詩詞教學的高效。
例如在進行《長恨歌》的教學時,可以尋找一些相關的史實資料、影像資料,通過多媒體對唐朝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愛情故事進行相關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促進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進而促進教學課堂的高效。
(三)反復誦讀,體會詩詞韻律
王道乾先生曾說,文章之美不僅僅美在文字,美在內容,它同時還具有一定的音韻美,唯有大聲朗讀,才可感受到這文章的美。其用在詩詞上也是可以共通的,在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吟誦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方法,詩詞的創作過程且不說體現作者扎實的文字功底,遣詞造句的功底,更是將自身所思、所想、所情融入其中,鑄就詩詞的魂。所謂“誦讀”,即是指將自己的聲音放大,聲線放長,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去體會詩詞中的韻律節奏,正如朱熹所說,“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詩詞中包含作者的情感,而也只有誦讀,將其自身置于當時的情感中,才可以真正體會到詩詞思想,從而實現一定的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高效。
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的過程中可以做相應的示范性誦讀,賦予一定的情感語調,將其聲情并茂地展現出來,創造一定的語言意境并帶領學生深入,然后再帶領學生深入朗讀,引導其用抑揚頓挫的聲調進行反復的朗讀,使得學生對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產生一定的共鳴,進而進行一定的思想教育熏陶,從而促進教學的高效。
三、結語
在進行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不斷探究古詩詞教學的方式方法,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其學習積極性,利用帶領學生反復誦讀的方法,幫助學生充分體會詩詞中的思想情感,從而提高古詩詞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黃友章.新課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果之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27).
[2]肖海英.淺談提升高中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8(8).
[3]張寧. 高中古詩詞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D].鞍山:鞍山師范學院,2018.
[4]彭果.“學做導合一”教學策略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D].黃石:湖北師范大學,2018.
[5]聶瑞芳.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創新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16).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