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英
【摘要】初中音樂課唱歌教學肩負著培養學生情感的目的,通過唱歌課體驗式教學提高學生審美體驗與情趣。獲得內心音樂審美的愉悅體驗。運用體驗引情、激情、生情的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實現音樂課程目標。
【關鍵詞】初中音樂;體驗式教學;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音樂課作為整個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為充分發揮音樂課程在學生素質培養中的作用,創新型教學模式勢在必行。經過努力學習、不斷摸索,我將體驗式教學在音樂課堂中廣泛應用,目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我們在課堂中運用體驗式教學的一些感悟。
一、體驗式教學的含義
教學中所指的體驗式學習是指教師以課堂為舞臺、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造出值得學生回憶,讓學生有所感受,留下難忘印象的學習活動。這種學習不是外在的,而是像生活中其他任何體驗一樣,是內在的,是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
具體到音樂教學,音樂課體驗式教學,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藝術的興趣、培養情感為目的,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與情趣。只有親身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的人,才可能獲得內心音樂審美的愉悅體驗。
二、音樂課教學中實施體驗式教學的可行性
(一)體驗引趣,促進理解
唱歌教學中渲染音樂情景,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到學唱歌曲的心理狀態中去,只有讓學生產生興趣,才能引起學生對音樂的關注。通過運用教學資料,讓學生進入到與審美相伴隨的教學情境,產生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為體驗式教學有效的展開作了鋪墊。
1.音樂渲染,喚醒感知
運用多媒體音樂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對音樂產生想象和聯想,引導學生體驗教學情境,能更快的投入情感,從而為之后唱歌教學有效的展開作了鋪墊。例如在學唱歌曲《牧歌》時,一首蒙古族風格的歌曲《天邊》結合蒙古族生活的圖片,將學生帶到蒙古草原。音樂情境的渲染,讓學生迅速融入其中。
2.動情描繪,點燃情感
創設情境需要選擇美的突破口,而語言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在音樂教學中,美的語言能生動的再現學唱內容、描繪情景,利用學生的聯想,把她們帶入向往的境界,在短時間內產生情感共鳴。例如在教唱歌曲《長江之歌》時,我這樣介紹《話說長江》紀錄片的創作背景:剛才播放的是1983年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說長江》的片頭。可以說這部片子的播放讓中國的老百姓從電視上第一次看到了流淌了億年,養育了五千年中華民族母親河的全景。在介紹時背景音樂是長江之歌,結合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娓娓道來,將學生注意力完全吸引。在之后的學唱環節,傅老師又帶領學生激情朗誦歌詞,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獲得真切的美感體驗,收到很好的課堂效果。
(二)體驗激趣,唱響課堂
唱歌教學中以體驗為橋梁,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枯燥的學唱趣味化。通過體驗式教學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協調身心成長,還能培養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之更好的發展。
1.吹奏旋律,降低難度
我市初中豎笛吹奏已經普及,豎笛在課堂恰到好處的運用,能夠讓學生全面體驗器樂學習樂趣。學生在吹奏旋律體驗歌曲的同時,能夠降低視唱的難度,更讓學生在之后的演唱中更自信的表現歌曲。例如在學唱歌曲《雪絨花》時,歌曲學唱初期,我讓學生通過吹奏旋律體驗歌曲。吹奏過程中有效解決識譜中節奏、節拍等音樂要素的問題。不僅提前降低演唱的難度,而且豐富音樂課堂,讓學生在吹奏體驗中提高歌曲學唱興趣。
合唱教學一貫是初中唱歌教學中的一個難題。但是,通過豎笛吹奏體驗二部旋律不僅簡化了二聲部歌曲的學唱難度,更激發學生集體合作、展現團隊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歌曲《紅河谷》時,學生通過吹奏二聲部旋律,大大降低了二聲部旋律的演唱難度。又通過吹奏二聲部,演唱一聲部;聽二聲部吹奏一聲部,有效的解決了合唱難度。把一個看似很復雜的演唱難題,就這樣輕而易舉的解決了。豎笛在課堂上的吹奏體驗,使音樂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強互動,豐富課堂
在教唱過程中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為學生打造一個積極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音樂課堂需要有活躍的氣氛,改變音樂課堂傳統教學模式,創設多種交流互動形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在學唱《軍民大生產》這一課時,在聆聽后學唱環節,歌曲一領眾和的形式,我通過師生接龍演唱,不僅更快的學會歌曲旋律,解決歌曲演唱難點,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演唱情緒,激發學生的參與度。
(三)體驗生趣,打破界限
在唱歌教學中,加強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綜合,將舞蹈、文學等引入教學,使學生主動的參與、感受、體驗,更有利于情感表達,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1.舞蹈韻律,身心體會
舞蹈是視覺藝術,音樂是聽覺藝術,他們結合所創造出的藝術境界,使人產生韻律感,為唱歌學習產生情感共鳴。例如教唱《青春舞曲》時,在課堂上將歌舞融合,呈現給我們載歌載舞的精彩場景。這首歌是王洛賓根據新疆維吾爾族民歌編創的歌曲,在拓展環節,修秀老師在學生歌曲展示時配以新疆舞蹈,充分利用肢體語言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節奏感,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
2.文學滲透,想象騰飛
音樂與文學的融合能夠啟發學生對音樂形態產生聯想與想象,更加使學生體會到音樂中蘊含的美和豐富的情感。例如我在教唱《梁祝》這首歌時,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分段欣賞,借助文學與音樂的融合讓學生真正走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了解歷史背景。學生再學唱歌曲的時候,情感自然流露,演唱激情自然而發,教學效果隨之提高。
三、參與體驗,學生為主
音樂課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置身其中,給他們充分的空間和時間,往往在自我感受體驗學習中學生更加受益。在音樂審美情感的培養中,體驗式學習更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學生以一種主動的、探究的、實踐的態度來學習音樂時,我們的音樂教學便會在輕松的環境中傳達音樂知識、技能。
(一)創編感受,弘揚個性
創編歌曲的活動,學生可以靈活自由的表達情感,同時還能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從而烘托課堂氣氛。例如我在教唱歌曲《拉庫卡拉查》這首歌曲的最后,為學生創設了歌曲創編的環節,引導學生在歌曲的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進行創編。這樣不但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望,還抒發了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情感體驗。
(二)小組合作,勇敢展現
實現有效的合作學習,不僅是我們教學所追求的目標,也是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小組展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機會,將自己的創編分享給小組成員,使學生在鞏固、應用的同時,向一個更高的層次發展,情感得到滿足,從而陶冶了她們的情操,在參與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我發現學生通過這種課堂的小組合作,不僅調動了他們表現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組織能力,大大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每學期,我校藝術節合唱比賽上,每班學生自己編排的合唱,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引起學校領導、老師們一致好評。這與音樂課上的鍛煉密不可分。
在我們的引導下,在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以各自的體驗為橋梁,共同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學會音樂知識的同時,更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