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霞
【摘? 要】 在小學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學也提出了新的任務與要求,強調教師應引用更加新穎、多樣化的策略方法來構建、生動、高效的數學課堂,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問題作為數學課堂的關鍵元素,為了給課堂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其教師應重視問題串在各項教學活動中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問題串? 實踐探究
問題串主要指的是教師結合教學目標、授課內容,以及學生不同階段的具體學習情況來設計一組具有較強邏輯關聯性的問題,然后基于問題串來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問題串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科學引用,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保持,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結構的不斷優化,也能夠為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創造良好條件。因此,為了構建更生動、高效的數學課堂,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其教師應不斷優化問題串的應用研究。
一、問題串教學
問題串是教師圍繞一定學習范圍、主題,結合具體學情和相關知識目標,在教學情境的支持下,結合一定邏輯結構設計出的,能夠全面適應各層次學生認識發展需求的一系列問題。問題串教學就是基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來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學習過程就是發現、提出和分析解決隔離問題的過程。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問題串可以通過各類問題來將相關教學目標密切聯系在一起,真正實現層層遞進、步步深入。而結合教學目標、具體學情將授課內容合理劃分成一組組彼此之前存在密切聯系的問題,不僅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進一步拓展,也能夠引導學生基于對知識內在聯系的全面把握來不斷提升學習效果與效率,也能夠為其今后的數學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問題串的設計要求
1. 具體明確,能夠呈現出顯著的層次性特點
基于問題串內涵的討論可知,問題串中的各類問題之間是相互聯系、難度也是逐漸增加的,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基于某一明確具體的問題來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向核心知識點,在設計各項問題過程中,要對學生理解能力做出充分考慮,準確把握各項要求。同時,對各個問題間的關聯性也要做出充分考慮,通過問題的層層遞進來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知識。
比如:某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加與減”的相關知識點時,教材中設計了笑笑、淘淘兩個人去買書的情景——科普叢書每套 118 元,中外童話每套 138 元,笑笑和淘氣要各買一套,售貨姐姐說一共 256 元。第一個問題“應付多少元?售貨阿姨算得是否正確?”第二個問題“付給售貨阿姨 300 元,應找回 44 元正確嗎?”第三個問題“要求學生計算并驗算。”這三個問題的設計都向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應完成的任務有哪些。且三個問題之間有著密切關聯,難易程度也是逐漸增加,只有將這一個問題解決才能夠思考、解決下一個問題。這一問題串的設計不僅有助加強所學知識鞏固掌握,也能夠為學生數學思維的不斷拓展創造良好條件。
2. 問題串設計要具備一定的趣味性
對于小學生來講,不論其實低年級還是高年級,喜歡的事物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特質,而興趣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相關知識的重要動力,教師應給予充分重視與科學利用,不斷優化教學情境創設,促進學習趣味性的不斷增強,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進而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問題串的設計來講,除了情境創設之外,還可以基于新穎有趣故事這一背景來入手,將問題串恰當融入到整個游戲當中,讓學生在參與各項游戲活動中輕松、高效的完成各項學習任務。
比如:一年級下第三章中的“生活中的數學”中,教材就設計了“數花生”的游戲,基于此來開展各項教學活動。淘氣說“我的花生比你多”,笑笑說“不一定吧,數一數才知道”。第一個問題“兩個人各有多少花生,一個一個數一數。”第二個問題“再數一次,兩個兩個的數一數。”第三個問題“是否能換一種方法來數?”通過開展這種游戲實踐操作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全面激發,也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效果與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又如:某教師在講解長方體體積的相關內容,就通過“曹沖稱象”這一歷史故事來進行“體積”這一概念的導入,以此來全面調動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幫助學生快速調整好學習狀態。
3. 注重生活元素的恰當融入
數學知識來源與實際生活,且在分析、解決各類實際問題中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為了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能夠將所學知識準確、靈活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應充分重視、不斷優化生活化問題情境設計。這樣既有助于幫助學生透徹理解所學知識,也能夠促進其結合生活經驗來進行問題答案的探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幫助其掌握更豐富且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4. 問題設計要有助于學生創造性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擺脫機械、被動的學習狀態,盡可能多的為其提供獨立思考探究的機會,將其各方面潛能充分挖掘、發揮出來,促進學生開展創造性學習探究活動。而通過不斷優化問題串的設計應用,既可以為學生拓展出獨立思考探究的空間,也能夠為其發散思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創造性的思考并提出各類問題。
比如:某教師在開展“加與減”第二課時的教學活動時,就基于上節授課情況的綜合分析引用了教材中設計的小松鼠和媽媽一起采松果的情境,問題一“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問題二“小松鼠和媽媽一共采了多少個松果?”問題三“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相比于之前問題串的設計來講,這一問題串的第一個問題強調要讓學生自己提出相關問題,這也是引用問題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希望能夠以此來培養、拓展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提出問題的能力,為其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創造性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串的使用建議與設計方法
1. 教材中問題串的使用建議
第一,課前獨立試讀。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可供教師參考的教學資料,進而導致教師在備課中對參考資料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對其中提供的建議往往也都是未經過自身深入思考就直接引用的。久而久之,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不僅缺乏新穎、創造性,自己也會逐漸陷入到照本宣科的狀態。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先對教材中提供的情景、問題串進行獨立研究分析,實現對本課教學目標、重難點,以及各類問題呈現的知識點,各個問題之間的關系做出準確把握,也只有經過自身深入思考、鉆研,才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對教材中“問題串”的準確、靈活引用。
第二,注重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是教師收集教學意見的主要途徑,也是積累更豐富、新穎教學方法,全面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路徑。因此,為了更好的引用教材中的問題串,教師應加強交流討論,認真的傾聽、積極借鑒彼此的想法與建議,不斷優化自身教學設計,進而更高效、順利的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第三,基于教參完善細讀。在獨立思考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疑惑,此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參考書來對教材做出更細致的研究分析,以此來尋找解決疑惑的辦法。通過與教參的對照來檢驗與自己的想法是否存在出入,若有明顯區別,要反復思考,到底哪種想法更合理,并詳細的記錄這一過程,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教材研讀能力的新一步發展,也能夠促進其教育素養的不斷提升。
第四,師生課堂共讀。教學從來都是不是教師或者學生單獨進行的活動,而是師生合作開展的雙邊活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論哪一環節都要重視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同時,在實際授課中,要全面、細致觀察學生針對各個問題的反饋情況,對學生的意見、想法進行詢問。然后再結合由學生那里得到的相關信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否達到了相應教學目標做出深入思考,若沒有則要對問題串的設計與作用發揮做出深入研究。
第五,課后反思重讀。除了學生課后的鞏固復習之外,教師也要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以此來不斷完善自身存在的各種不足之處。不論在課前設計的多么精心,準備的多么充分,實際授課情況往往都會與課前準備存在不同程度的出入。所以,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應思考是否通過問題串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問題串的積極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發揮;通過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否對教材設計的問題產生了新的認識等。且要將這些問題認真記錄下來,為今后各項教學活動的設計組織提供有力參考。
2. 問題串設計方法
首先,教材改編法。教材是實際授課中教師引用的一項重要工具,雖然鼓勵教師進行問題串的自主設計,但卻并不代表要完全脫離教材。教材中提供的知識內容往往都是經過眾多專家精心挑選和編寫的,具有的參考價值是不容忽視的,有時候,教師只需要對其情境、提問方法做出恰當調整,就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加減法的相關內容時,就針對教材提供的:果園里有梨樹15棵,比桔樹少9棵,桔樹有多少棵?這一題目,從增強學生思考積極性出發,該教師做出了這樣的改編:在回家的路上,果果媽媽為果果買了一些水果,其中蘋果15個,比香蕉少9個,請問香蕉有多少個?啟發引導學生按下列要點講清算理:根據哪個條件知道“誰與誰比”“誰多誰少”“知誰求誰”蘋果比香蕉少9個換成另外的說法,應該怎樣敘述?要求香蕉多少個。這樣的改編既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也能夠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有更深刻的認識,促進其學習興趣、效果的不斷增強。另外,通過這一問題串的設計引用,也有助于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構建生動、高效的數學課堂。
其次,情境改編法。問題串通常都是基于一定情境來設計的,因此,是否能夠發揮出理想作用,往往都離不開有趣、合適情境的有力支持。對此,教師在設計問題串過程中應注重情境改編法的靈活引用,結合其他學科知識、童話故事,或者是實際生活情境來給予恰當改變,以此來優化授課環節與成果。為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重視、完善課外知識積累,在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的基礎上,也能夠全面適應各階段教育培養需求,促進其數學學科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
最后,學生提問改編法。每位學生都是有思想的獨立個體,也正因如此課堂中才會經常出現一些教師難以預料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有時候,即使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也會被學生一些突如其來的想法、提問打亂,甚至改變整個教學計劃。所以,為了取得理想教學成果,將問題串應用的優勢特點充分發揮出來,教師應結合具體情況,對于一些簡單易懂的知識,可以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一些設計問題串的機會。讓學生在設計、提問和回答過程中進一步拓展自身發散思維,促進其提問能力的不斷提升,同時也有助于課堂學習氛圍的活躍。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年、月、日”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處于這一部分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學生都會有一定了解的考慮,鼓勵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并解答。在此過程中,教師發揮的知識引導作用,或者是在學生遇到難題時為學生提供及時、恰當的引導。在剛上課時,其教師先提出了“一年有多少個月”這一問題,在學生輕松給出答案之后,引導學生思考“關于本節學習的年月日,大家還能夠提出哪些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多,如“每年有多少天?每個月有多少天?”等等,一般都是沒有順序的。對此,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梳理,通過對問題順序的恰當調整來全面適應學生的學習規律特點。且通過結合學生提問來進行問題串的改編設計,不僅有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全面發揮,也能夠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探究活動,促進其課堂學習效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充分認識到,通過設計具有較強目的性、關聯性和層次性的問題串,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以及數學思維的進一步拓展,也有助于授課環節與成果的進一步優化,促進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授課內容,通過問題串的設計應用,加強學生數學問題意識與思維的培養拓展,幫助學生更輕松、高效的掌握所學知識。
參考文獻
[1] 汪湘群.依托文本解讀,整合知識內容——例談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4版教材“情境+問題串”的解讀[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8):109.
[2] 胡滿金.基于問題驅動的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3] 黃一菲.問題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
[4] 管章偉.小學數學“問題串”教學現狀研究[D].渤海大學,2017.
[5] 陳又元.讓“問題串”成為學生攀登數學山峰的階梯——例談“問題串”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