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挺珍
【摘? 要】 在初中教育中,地理屬于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之下,課程教育模式、方法均在逐漸衍生和發展。想要有效地整合課程,要求教師緊隨課改步伐,切合時代變化,圍繞學生的發展,推動和完善學生的個性化特征,提高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持續性提高。對此,本文簡要分析基于課程整合的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希望可以為其他教師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 初中地理? 課程整合? 信息技術? 教學應用
在初中地理教育當中,因為教學內容相對比較抽象,所以在教學當中合理地改進課程方法,強化信息技術應用顯得非常重要,是豐富學生對于知識的理性理解、感性理解的有效途徑之一。借助課程整合的應用,可以讓學生更加形象、多角度地理解與記憶地理知識,可以將思想中的抽象知識轉變為具象的形象。另外,教師也可以借助課程整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于注意力經常不集中的初中生而言有著較為突出的教學質量推動作用。對此,探討基于課程整合的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具備顯著的教育價值。
一、基于課程整合的信息技術對于初中地理教育的影響
首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于初中地理知識的學習積極性。興趣屬于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在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的過程中初中地理教學的學習內容會更加多元化與趣味化,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求。在初中教學中學生的好奇心普遍較重,對于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適當的引導,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效果,同時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維活躍性等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其次,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在知識學習方面的效果。初中地理教學在難度方面相對較高,再加上學生的抽象理解與知識記憶能力相對較差,導致在教學中教學難度偏高。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讓抽象的知識轉變得更加具象化,從而更利于學生實現知識特征的理解以及知識框架的構建,提高學生在知識理解方面的精準性,在平常的生活中更好地憑借生活經驗實現知識的積累。
二、基于課程整合的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 創建教學情境,豐富課堂趣味
興趣屬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在課程整合開發過程中需要讓學生保持對地理知識的高度參與熱情,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校的教育特征。學生對于感興趣的內容普遍會更加積極、主動以及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情況下學習,這樣的教學效果相對于教師的“灌輸式”教育而言具備更加突出的價值。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做到寓教于樂,促使內容可以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特征。對此,在課程整合教學中,教師需要習慣于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學生對于課程整合的學習熱情,在知識教學中盡可能涉及到一些趣味性的知識,或者是加入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
例如,在教學與“水”相關的知識時,首先可以創建情境,借助視頻的途徑以動態化、生動性的方式為學生介紹水的重要性;其次再提供資料,讓學生了解我省或我市的水資源、水污染等問題,并分析水資源在管理等方面的問題;然后從節約用水與保護水資源的角度出發,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構建危機意識的同時也間接提高了學生對于相關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從而培養了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
2. 深入演示,簡化教學難度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教學工作的內容進行適當的總結,對初中地理的基礎性知識實現適當的拓展,并全面性地保障地理教學過程中知識因素可以得到有效的整合,適應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基本要求,并為學生的基礎知識理解提供有效的幫助。教師可以結合地理知識的教學需求,對地理知識實現抽象化的改進,借助信息技術的有利條件實現對抽象知識的展示,以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對于基礎性的地理知識應當確保準確且深入的理解,并為后續的生活經驗應用在地理知識教學中提供有效的支持。例如,在“赤道”的形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視頻演示的方式讓學生以直接觀看的形式理解地球的模擬運行過程,同時讓學生在電子白板上參與課堂教學,標注相關信息,從而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赤道的特點以及方位特征,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性。
隨著智慧課堂在各校的推進,手機、平板、電子白板的交互使用,在課堂各個環節,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給課堂帶來了全面的革新。微課教學設計、導學案、學生活動作業等都可以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對教師的教學進行優化和補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以動態化的方式掌握知識,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3. 延伸信息技術,拓展課堂教學
教師在教學之后應該及時與學生互動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微課教學情況的反映者,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和提出的意見能夠更好地優化自己的教學,爭取進一步的突破。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實現課堂的拓展,借助網絡化交流互動平臺做好課后反饋,及時做到對課程知識點的查漏補缺,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有效幫助。
三、總結
綜上所述,課程整合在初中地理教育當中的應用價值較高,是改善與優化教學課堂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地強化與改進教學方式,高度重視課程整合如何教、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不斷改進信息技術的應用方式與技巧,有意識地創新課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與創造性能力,引導學生高效率地進行學習,從而實現持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晶晶,陳松林.基于SWOT分析法的初中地理教學中“三板”現狀反思[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6,20(18):4-5.
[2] 謝連寶.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案例分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14(8):233-234.
[3] 周玲,黃德群.基于教學過程的鄉村教師TPACK(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發展模式研究——以韶關市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13(8):9-13.
[4] 余愛惠.基于交互式白板的初中地理微課在復習中的應用[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23(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