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是個文明古國,有上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自然在其中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在悠久的歲月長河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這些偉大的英雄人物,不僅僅是為民族、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還名留青史,讓無數的后輩所景仰。在那么多的英雄中,也有這么一位,她雖是女子,卻巾幗不讓須眉,替父從軍,留下了千古佳話,她便是奇女子-花木蘭。而在現在《大學英語》視聽材料中,花木蘭的形象和中國古代我們印象中的花木蘭形象有所差別,這或許便是中國和美國文化不同所造成的文化差異。接下來,本文將對《大學英語》視聽材料《木蘭》中人物形象差異進行相對的討論和分析,并且將會帶來一些反思,希望可以讓更多的人對此有一些了解。
關鍵詞 《大學英語》視聽材料《木蘭》 人物形象差異 反思
中圖分類號:G04文獻標識碼:A
中國和美國文化存在著差異,對事物的認知也存在著差異。在中國的傳統文學史上的花木蘭和充滿美國現代藝術色彩上的花木蘭,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當然,我們不能去否認哪一種文化,但是我們可以從各個不同文化中找到一些可以值得思考和反思的事情,在其中進行探索,更好地理解文化差異現象。
1從軍原因不同及其分析
在中國古代中花木蘭是替父從軍,她本來可以以女子之身躲過這場從軍風暴,但是由于父母年紀大,出征的話危險重重,而家中又沒有兄長可以依靠、從軍,只有一個年幼的弟弟,如果躲避從軍的話,只會帶來更大的災難 。為了盡自己的孝道,以及作為長姐的義務,花木蘭毅然決然的脫下了在自己的衣裙,換上了軍衣,準備了許多從軍所需品,前往前線奮勇殺敵。
而在《大學英語》視聽材料《木蘭》中,木蘭是為了個人所存在的意義而自愿去前線、去拼搏的。她不是因為父親、家人或者是為了君主而參軍,她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證明自己,即使身為女兒身,我也絲毫不比別人差,這就是西方的花木蘭,同中國古代花木蘭相比,從軍原因大相徑庭。
2愛情觀念不同及其分析
在中國古代一般都是包辦婚姻,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孩子膽敢不聽從自己的,擅自對自己婚姻大事做主,這就會是一件十分嚴重的事情,甚至還會被當時的人稱為“不孝”,在古代講究道德和風尚的年代,如果一旦被說是“不孝”就會受到道德的譴責也會影響仕途的宏達。雖然在古代《木蘭辭》上并沒有給我們大家說花木蘭的愛情觀念,但是可以看出,在那個封建時代,花木蘭是沒有太多的意見去為了自己的婚姻而做主,更多的是聽從父母的意愿。
而在《大學英語》視聽材料中《木蘭》卻對于自己的愛情有著明確的目標,她敢于對傳統觀念說不。她雖然向往著美滿幸福的愛情,但是她討厭被人們所格式化,她希望憑借自己的力量去找到可以攜手一生的人,她討厭被世俗所輕視,她討厭被封建所約束,她是更為勇敢無謂的。在媒婆到來的時候,她不僅沒有將自己的才德表現出來,相反她得到了大聲的斥責,這也讓她產生了些許的疑惑。在以后的相處中,她愛上了將軍,并且勇敢的和他并肩,去保護他,這是更為自由的愛情。
3個性差異及其原因
在中國古代的花木蘭精通于女紅,這從《木蘭辭》里她的出場就可以看出來,“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她性格是較為文靜的。而就是這么一個女子,她可以敢對當時封建發起挑戰,當時由于戰事原因,每家每戶要求都交出一個男丁上前線去打仗。當時的觀念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誰曾想就是這個女子,為了年老的父親和年幼的弟弟,一頭就扎進了男人堆里的軍隊,并且一打仗便是多年。這就足以看出花木蘭的孝順。而當她得勝歸來,拒絕了君主的豐厚俸祿,要求只有一個,便是可以歸鄉,她覺得她對君主的忠已經報答了,接下來是繼續報答父母的時候了。當然,在參軍那么多年里,她隱藏的也極為好,并沒有讓同行的同伴所看到,以至于大家看到同行十二年的木蘭是女生時,都紛紛表示詫異。而女子愛美也是自然的,木蘭回家后換上往日的衣裙,貼上花黃便是最好的證明。
而在西方《木蘭》中,它并不是以中國文化作為基調的,更多的是遵從了西方的文化,它塑造的更多是西方色彩的英雄。這點從木蘭一直追尋著人生意義和自身價值便可以有所體現,她在戰場無畏的殺沒敵軍,從一個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柔弱女生逐漸成為了一個威武的民族英雄。而與此同時,她也在不停地懷疑著自身的價值,但是她并沒有因此沮喪,而是不斷的證明了自己,尋到了人生意義,并且根據自己的力量就找到了那個攜手一生的人。
4總結
我們應該理解,不同版本的花木蘭就可以有不同樣子的性格,我們不能去否認哪種是不對的,相反,哪一種都是對的,哪個都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在這個時代,只有積極的接受多元化文化,才可以讓自身文化更加優良。
作者簡介:李發娟(1982.11),女,漢族,四川綿竹人,大學本科學歷,現于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基礎課教學部任職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應用翻譯。
參考文獻
[1] 孟哲妤.張嘉佳電影作品中人物形象呈現的性別差異分析[J].視聽,2018(12):86-87.
[2] 王丹.《史記》與《漢書》中季布形象之比較[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11):3-5.
[3] 劉婷.南北音樂劇《春香傳》中人物形象的比較分析[J].戲劇文學,2018(05):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