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愷
摘要:美術鑒賞教學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應該轉變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讓學生在分析與思考優秀美術作品中學習知識,提升美術技能,也讓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真正體現出來。通過高中美術教學,可以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繪畫知識,也促使學生鑒賞美術作品的能力實現提升,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本文將簡述核心素養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美術;鑒賞教學
美術鑒賞教學是高中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美術鑒賞的教學目的就是讓高中生學會如何鑒賞和學習基本的繪畫技術,基本不會涉及美術的人文教育,這樣就會讓高中生的視野能力局限,最終導致高中生對美術學習的不重視,這樣不但不能提升高中生參加美術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是在慢慢的磨滅高中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以核心素養為指導,加強對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也保證高中美術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一、核心素養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作用
美術作為高中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通過開展美術鑒賞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促使學生審美能力實現提升,也保證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即高中生對美術要領的理解能力,以及具備一定的探索能力。在高中美術核心素養下,需要讓學生掌握的能力有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等,這關系著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是高中美術鑒賞教學需要達到的目標。
二、核心素養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策略
(一)注重學生地位,加強課堂交流
如果想要提升美術鑒賞的教學效果,就需要以高中生為中心,發揮高中生的主導地位。首先,教師需要知道高中生的興趣愛好,在上課的時候教學知識需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吸引高中生的學習目光,調動學習興趣。其次,需要改變教學觀念,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主動和高中生交流溝通,實行“對話式”的教學模式,指引高中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提出高中生感興趣的相關話題[1]。用達·芬奇的經典著作《蒙娜麗莎的微笑》舉例,如果直接對高中生說這幅畫是最完美無缺、最經典的,肯定沒有辦法引起高中生的共鳴,教師可以拿出杜尚給蒙娜麗莎加上小胡子的那幅“改編作”,調動高中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再融入教學的知識,講解蒙娜麗莎創作的背景之下以及達·芬奇的生平經歷等。
(二)運用視頻課件,培養鑒賞興趣
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結合高中生的具體情況,根據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材料,選擇合適的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比如:中國美術鑒賞的一些課程上,電視媒體素材資料就很不錯。教師把《國寶檔案》和所學知識結合,高中生被國寶故事吸引,提升了高中生了解國寶知識的興趣愛好,與此同時也體會到中國的文化魅力所在,很容易就完成了本章節的教學目標。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的時候,教師在教學《宛自天開——古代園林藝術》這節課時,為了體現出中國古代園林藝術在世界園林中的歷史地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相關教學輔助工具,給高中生觀看不一樣的園林藝術圖片,比如:承德避暑山莊、番禺寶墨園、詹園、上海豫園和番禺余蔭山房等。通過多媒體把這些園林藝術圖片展示在課堂之上,能夠讓高中生從不一樣的圖片來鑒賞中國古代園林的藝術,從而進一步知道知道中國古人的聰慧,抽象的事物形象、具體化,加深高中生對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了解,也提升高中生對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興趣愛好。
(三)結合作品背景,引導學生鑒賞
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知道美術鑒賞不僅屬于創作,更應該屬于藝術范圍。藝術不能缺少情感的加入,藝術品的創作誕生,不僅只是屬于藝術創作,更加是創作者情感的抒發。對此,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的時候,美術教師可以適時的增加和本章節相關的情感內容,比如:創作者生平簡歷、相關事跡,都能成為創作背景。在上課的時候需要結合這些因素來鑒賞作者的作品,對創作的作品才會深入才會了解其中的含義,了解起來才會透徹明白。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的時候,學習《天地之間──宗教壁畫》這章節時,用敦煌莫高窟壁畫的鑒賞為例子,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就需要讓高中生知道關于敦煌壁畫的相關背景,比如先為高中生講解中國佛教素材的壁畫知識,再從十六國講到元代近千年的壁畫知識點,再進行講解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人生經歷,以及根據佛經知識畫出的壁畫著作。然后,再指引高中生認真觀察鑒賞壁畫的各種細節之處,充分體會佛教壁畫的魅力所在。這樣的鑒賞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鍛煉高中生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
(四)拓展學習資源和空間,增強直覺體驗
關于高中美術課程的教學意見中提到:高中美術課程資源的發展需要依靠單純的教育教學轉變為充分運用社會文化資源、自然資源和其他資源,拓寬教學道路,延伸藝術教學。這就說明,高中美術學習只是依靠課堂教學是不全面的,應該走出課堂教學,眼睛直接感受體會藝術的現場,讓高中生在開放的學習氛圍中感受美術鑒賞的樂趣所在。美術課程資源豐富多彩,主要來自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家庭環境、學校生活、社會影響等。這些資源都給教師的教學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條件[2]。比如,教師講解《民族文化的瑰寶——輝煌的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一課的時候,如果只是憑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講解,高中生就會覺得枯燥無味,沒有教學效果。如果把課堂轉變成以高中生為主導地位的美術活動現場,把教學知識和參觀博物館融合起來,讓高中生進入感官直覺體驗的現場,更加容易調動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學習效果。當然,教師和學生還能運用互聯網獲得并交流討論美術知識,以此實現美術素材的共同分享。
三、結語
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的時候,新課標背景之下,教師應該充分發現教學知識的內涵所在,與高中生的實際相結合,給高中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轉變以往傳統的美術說教方法,促進高中生交流、討論和合作的機會,這樣才能調動高中生的積極主動學習興趣,也利于提升高中生美術鑒賞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虞賽玉.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 (04):130-131.
[2]陸正啟.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策略探討[J].藝術教育,2018 (17):145-146.